县级医院的收费标准却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检测待遇;不用排队、不用奔波,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方便轻松地完成检测;大医院不再忙“死”,小医院也不再闲“死”……能够给医学检验检测行业带来这些变化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被寄予“医改突破口”的厚望。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如何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时,还特别强调要“要探索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那么,什么是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对我国原有的医学检验检测行业来说,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 受欢迎的“第三方” 被不孕症困扰已久的张娜(化名)专程从山西五台县来到太原市中医医院就诊,希望通过中医调理治疗不孕不育。“她这种情况必须先做外周染色体技术分型分析检测,医生才能根据诊断结果对症下药。”该医院检验科医生称:“这项检测我们没有设备和专业人员,如果在以前,就只能让患者去大医院了。” 现在,张娜不需要挤在大医院排队等治疗,只要在太原市中医医院留下样本,不用排队就能取上检测结果。“这是因为我们医院将做不了的检验项目外包给第三方医检机构诊断,医院负责采集患者的样本,医检机构负责在最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太原市中医医院负责人说。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又称为独立医学实验室,是指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从事医学检验的医疗机构,是对现有医疗资源的一种有益补充。 河北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赵建宏认为,无论从患者还是医院的角度,第三方医检都是受欢迎的。首先,正如本文所举例子那样,第三方医检给患者带来的便捷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对中小医院、诊所和社区门诊而言,第三方医检可以有效规避医院在实验室设备、软件、人员等方面的高额投资,同时又极大地提高了对病症的诊断精确度;对三甲医院而言,部分高端检验项目对设备、人员要求高,投入大,第三方医检机构可以集中承接和外包这些项目,节省投入,同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第三方医检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较早,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中,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市场份额已达到50%~65%,美国为38%,2010年美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 比较之下,我国第三方医检行业起步较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还属于新生事物,但近5年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80余家第三方医学实验室。2014年,这些龙头企业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33%~35%,预计2015年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 以我国最早进入国内第三方医检领域的企业——金域检验为例,1994年成立后,已相继在全国建立了23个省级中心实验室,可检测1600余项检验项目,每天为全国16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外包服务,年标本量超3000万,覆盖全国30个省,其业务量占我国第三方医检约30%的市场份额。 赵建宏还特别强调,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出台《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在医疗机构类别中增设医学检验所;2012年,卫生部明确提出,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作为对医疗机构的有力补充,对社区医院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要求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评价等服务,这些都成为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在中国存身与发展的政策背景。 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没有人否认,第三方医检拥有广阔的未来;也没有人怀疑,第三方医检仍会迅猛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我国第三方医检发展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赵建宏认为,“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在三个层面上。虽然第三方医检行业发展迅猛,但目前的服务量只占医学检验的2%,这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差距甚大;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些有规模的第三方医检企业,例如金域、迪安等,但真正领导行业的大型企业还很少;我国的第三方医检机构最多能开展1600多项检验,而美国同类实验室最多能开展5000多项检验。 金域检验集团董事长梁耀铭也表示,不论是发展年限,还是检测、服务能力,国内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开放、创新的动作还不够多,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力度也有待加强。同时,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国内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差距。在高端学科人才的引进、培养、储备和沉淀上,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人才宁愿选择留在公立医疗机构。 与很多新生行业的发展类似,第三方医检在发展初期也曾经历过无序竞争的阶段。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负责人宋超认为,第三方医检发展过程中“质量问题最恼人”。检验标本采集、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试剂的选择,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第三方医检质量的因素。 “还有一个问题是第三方医检必然存在的问题。”赵建宏强调,“实验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这是第三方医检的‘短板’。例如,标本应该如何更好地获取?检测结果如何更好地运用于临床诊断之中?如果临床诊断中出现了质疑,如何从检测环节获得有效反馈?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第三方医检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