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领域竞争格局变化。目前国内IVD 市场中最大的两个领域是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由于技术壁垒低,市 场分散,这两个领域的竞争格局易发生变化。分子诊断技术壁垒高,市场集中,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 技术平台优势提升公司价值。IVD 公司的技术平台是护城河。生化和免疫领域壁垒低,技术平台的深度开发 有局限性,相关公司通过技术平台的宽度扩展来降低风险。分子诊断技术壁垒高,除PCR 外,其他分子诊断技术 目前应用范围小,所以这个领域的公司有足够的深度开发技术平台的空间,如FISH、DNA 测序和芯片技术等。同 时加强复合技术平台的开发,如宫颈癌筛查的HPV 液基细胞+PCR 和流感筛查的免疫学+PCR 等,不断提升其与传 统方法的结合,提高进入壁垒和公司价值。
 市场领先优势构筑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考察中国IVD 优势企业,基本发展路径都是以优势技术平台为基础 ,快速推进市场,形成市场领先优势。于是,新型技术的推广(如化学发光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等)和新兴市场 开发的成功(如以肿瘤诊断、遗传病、个体化用药等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领域,以及广义的检测应用,如食品安全 检测等),将导致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处于市场领先优势的公司会有更快的发展。
 ICL 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专业化和产业链优势或化解风险。从目前国内ICL 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分 为规模化和专业化两条道路。由于中国独特的医疗卫生制度,临床检验外包比例不会很高,走规模化道路的实验 室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行业发展遇到一定瓶颈;走专业化道路的独立实验室进入壁垒相对较高,承接的多为医 院样本量少,价格高的项目,所以目前还没有遇到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等问题。专业化和产业链优势(“自有产品 +服务”模式,更进一步“自有产品+服务+医院运营”模式)能够缓解走规模化道路独立实验室所面临的发展瓶颈 。
 投资建议。从技术壁垒和产业链角度来看,看好技术壁垒高,技术平台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的达安基因; 具有资本优势,正在拓展产业链,并且向专业化道路发展的迪安诊断;未来将受益于行业逐渐趋于规范化的微量 元素检测领域龙头企业博晖创新。 1.IVD 行业加速发展,企业资本实力增强
国内的IVD 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诊疗人次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投入的持续增长,诊断技术的发 展与应用领域的扩张,以及2009 年以后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的高速发展,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国内IVD 行业增 长提速。
与此同时,国内相关上市公司数量的明显增多。A 股市场上,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于2004 年先后登陆深交所 中小板,是A 股市场上最早上市的2 家公司。
2009 年之后,阳普医疗、九安医疗、迪安诊断、利德曼、三诺生物和博晖创新陆续登陆A 股市场创业板和中 小板。
国内已上市IVD 行业公司
公司名称 公司代码 上市时间 募集资金(亿元)
科华生物 002022.SZ 2004-07-21 2.00
达安基因 002030.SZ 2004-08-09 1.61
阳普医疗 300030.SZ 2009-12-25 4.65
九安医疗 002432.SZ 2010-06-10 6.01
迪安诊断 300244.SZ 2011-07-19 3.01
利 德 曼 300289.SZ 2012-02-16 4.99
三诺生物 300298.SZ 2012-03-19 6.38
博晖创新 300318.SZ 2012-05-23 3.84
铭源医疗 0233.HK 2002-9 -
倍 爱 康 CMED 2005-08-10 -
(中国医疗技术子公司)
中生北控 8247.HK 2006-02-27 0.60
深圳迈瑞 MR.N 2006-09-26 -
丽珠集团、健康元、复星医药和鱼跃医疗这四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不是体外诊断,但都涉及IVD 领域,比如丽 珠集团下属丽珠诊断公司主要从事免疫诊断产品生产和销售,规模达到3 亿元左右,鱼跃医疗的血糖快速检测业 务正在成为未来的投资亮点。
包含IVD 业务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公司名称 公司代码 主营业务IVD业务
丽珠集团 000513.SZ 抗生素,OTC,中药注射剂 免疫诊断
健康元 600380.SH 原料药,保健品 基因诊断
复星医药 600196.SH 医药产业投资 免疫,生化,核酸
鱼跃医疗 002223.SZ 医疗器械 POCT
除此之外,还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等途径进入IVD 领域。人福医药和新华医疗都在2012 年通过定向 增发收购IVD 资产,人福医药收购了罗氏体外诊断产品北京地区最大的代理商北京巴瑞,新华医疗通过定向增发 收购了长春博迅,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用于血型检测的快速免疫诊断产品。于2011 年上市的理邦仪器在2012 年成 立了合资公司东莞子公司,从事POCT 设备、试剂盒耗材的开发。
通过并购或成立子公司进入IVD行业的上市公司
公司名称 公司代码 旗下IVD资产 时间 业务 资金来源
人福医药 600079.SH 北京巴瑞 2012年 北京地区罗氏最大的代理商 定向增发
新华医疗 600587.SH 长春博迅 2012年 用于血型检测的快速免疫诊断产品 定向增发
理邦仪器 300206.SZ 东莞子公司 2012年 POCT 设备、试剂和耗材 自有资金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目前长春迪瑞已经过会,其主要从事尿液检测和生化诊断类业务。上海润达和四川 迈克处于落实反馈意见阶段。四川迈克的化学发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些公司的陆续上市,资本实力的增 强,将影响和改变国内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
即将上市的IVD 公司
公司名称 业务 进度
长春迪瑞 尿液检测;生化诊断 已经过会
上海润达 实验室设计;诊断试剂 落实反馈意见
四川迈克 生化;免疫(化学发光) 落实反馈意见
九强生物 生化诊断 落实反馈意见 2. 竞争格局变化,并购成为趋势
2.1 大领域分散,小领域集中
在全球市场上,罗氏、西门子和雅培等6 大企业就占据了IVD 领域将近6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国内IVD 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目前国内IVD 市场规模在140 亿元左右,而目前上市公司中收入规模最大的科华生物收入 规模还不到10 亿元,其诊断试剂和自产仪器、耗材的收入大约在5.5 亿元左右,其市场份额约为4%。
(国际IVD市场竞争格局情况 、国内IVD市场竞争格局(部分国内企业)图1)
目前国内IVD 细分市场上,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诊断是两块最大的市场,其在IVD(试剂)的市场占比分别为 35%和32%,对应的市场规模大约为42 亿元和38 亿元。这两块最大的细分领域目前市场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国 内龙头企业实力相当。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小的领域,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比如分子诊断领域,龙头企业达安基因 的优势明显;在微量元素检测领域,博晖创新的市场份额达到60%。
(国内IVD细分市场份额和主要龙头企业(国内) 图2)
2.2 技术壁垒较低的领域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国内生化和免疫诊断竞争格局都在发生变化,之前的龙头企业都在逐渐丧失优势地位。比如免疫诊断领域, 科华生物为国内免疫诊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受到政策变化的冲击,传统酶免业务大幅萎缩,同时公司 丧失了化学发光发展的先机,导致科华生物丧失了免疫诊断领域的龙头地位。
比如生化诊断领域,国内从事生化诊断业务比较早的公司是中生北控,曾是国内生化诊断领域的龙头。但是 生化诊断的特点是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市场容量又比较大,大约有38 亿元的市场规模。利德曼凭借产品优势和资 本优势,在代理模式下使公司产品迅速放量。
2008 年利德曼的收入规模在1 亿元左右,2012 年收入规模已经接近3.2 亿元,公司2012 年试剂的收入规模 在2.71 亿元,4 年平均复合增速超过30%。
科华生物在生化诊断领域也异军突起,2011 年收入规模1.5 亿元左右,同比增速23%。2012 年公司生化诊断 业务增速达到34%,预计收入规模超过2 亿元。公司免疫诊断业务虽然受到打击,但是公司凭借在IVD 行业多年的 积淀和销售渠道,在生化诊断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
2.3 行业并购是未来趋势,资源整合是关键
2012 年人福医药和新华医疗通过并购进入了IVD 领域,对于目前IVD 行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而言,并购是未 来的大趋势。但是能否有效的实现资源整合是决定并购效果的关键。
复星医药目前旗下的医学诊断业务颇具规模。公司该项业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一类 是参股公司。控股子公司是其主要的医学诊断资产,通过复星长征、星耀医学、复星佰珞(与外资合作)和亚能生 物(2011 年收购)实现了对生化、免疫、分子和微生物诊断领域的覆盖。复星医药擅长资本运作,资金实力雄厚, 它的模式有点类似于当年的西门子,西门子直接通过并购成为全球第二大IVD 企业。
(复星医药旗下IVD资产 图3)
复星医药在IVD 领域的布局覆盖了行业的主要领域。2012 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医学诊断业务收入为2.35 亿 元,注意到公司基因芯片产品同比增速达到了87%,生化诊断增速达到了39%。生化诊断市场容量大,对于复星医 药这样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在基数较小的时候完全可以实现高速的增长。在分子诊断领域,市场主体核酸诊断 基本被达安基因和之江生物等寡头所垄断,前沿领域比如DNA 测序和基因芯片规模尚小,但是增速很高,除了复 星医药和达安基因,其他专业化从事基因芯片研究的企业未来都可能会凭借资本和研发优势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
理邦仪器于2012 年成立东莞子公司,从事POCT 领域的研究。比较看好理邦仪器IVD 领域未来的前景。理邦 仪器的道路有点类似于深圳迈瑞,从监护仪发展到IVD 领域。看好理邦仪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从产品上 来看,POCT 产品以封闭式为主,所以仪器设备的销售直接影响了未来耗材的销售情况。公司在仪器设备的研发和 生产方面具有优势,这一点正好可以为今后POCT 设备的研发所用。第二,公司拓展的是IVD 行业中的POCT 领域 ,这个领域的特点是产品多为封闭系统,依靠仪器带动耗材赚钱,所以在销售渠道上可以比较好的借助公司原有 监护仪的销售体系。第三,快速诊断代表了未来IVD 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3.技术平台优势提升公司价值
技术平台是IVD 企业的护城河,技术平台越完善越深入,竞争者的进入门槛就越高,而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增 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1 技术平台优势构筑了企业的护城河
在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三大技术中,由于其技术原理不同,生化诊断的技术壁垒相对最低,免疫 诊断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而分子诊断的检测标的直接是遗传物质,技术壁垒相对是最高的。
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是IVD 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家公司,他们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平台代表了两个方向和 两种理念,所以以这两家公司为例加以分析。
3.1.1 达安基因——深度技术平台
达安基因一开始就以技术壁垒最高的分子诊断为切入点进入IVD 行业,公司凭借深厚的研发根底,精耕核酸 诊断领域,不断完善技术平台,建立了PCR、DNA 测序、FISH和基因芯片等众多技术平台,同时通过旗下子公司对 于生化和免疫诊断领域的热点技术也保持了紧密的跟踪,使公司这就更加巩固了其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达安基因的技术平台发展情况 图4)
可以看出达安基因的技术平台走的是纵深发展的道路,而且目前来看公司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达安基因的 成功有两点因素,第一,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最具有前景的细分领域。国内核酸诊断的天花板远没有达到,目前 国内分子诊断市场占IVD 行业比例仅为5%,而国外在12-15%之间,未来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市场提升空间很大 。第二,公司注重研发,研发优势保障了公司市场龙头地位的稳固。公司也将是未来分子诊断行业高速发展的最 大受益者。
3.1.2 科华生物——广度技术平台
科华生物走的道路与达安基因不同。首先科华生物以免疫诊断作为切入点进入IVD 市场,公司在国内率先将 病毒性肝炎的ELISA 试剂盒产业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上亿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国家而言,公司的成就具有里程 碑式的意义。公司产品的成功上市抢占了这一领域国外企业的市场份额,也确立了科华生物在中国免疫诊断的龙 头地位。
其次,科华生物的战略是将公司做大做强,所以可以看到公司的技术平台走的是横向发展的道路。公司做大 免疫诊断产品之后,没有再进行更为深入的技术研发和升级,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生化诊断和核酸诊断领域。这是 公司发展战略与达安基因的大不同之处。
科华生物的战略模式能够降低行业性风险,比如国家取消乙肝强制检测对免疫诊断行业带来的打击,公司可 以通过生化诊断和核酸诊断的快速发展将其负面影响缓冲到最小。但是科华生物的这种发展战略虽然有利于将规 模做大,但是忽视了在自己传统强势领域的研究深度,而战略中心过于灵活的转移有时也带来一定风险。比如科 华生物的酶免业务虽然受到打击,但是作为国内免疫诊断的龙头企业并没有看到公司在化学发光领域的进展,虽 然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化学发光业务,但是显然公司没有抓住技术替代的先机。而公司大举进军血筛核酸诊断领域 的战略部署略显轻率,受制于资金限制,血筛核酸诊断的推广没有市场之前预期的爆发式增长。虽然国家层面规 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国推广,但是这对行业扩容的意义要大于对国内生产企业的实际利好。
3.2 达安基因的技术平台最具价值
3.2.1 国内部分IVD 企业技术平台比较
将国内部分IVD 公司的技术平台进行了比较,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均属于复合型技术平台。科华生物的免疫 诊断业务规模稳定,生化和核酸诊断高速增长,但是技术平台相对缺乏深度。
达安基因的技术平台相对最为完善,也最看好公司技术平台的价值。从规模上来看,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分 子诊断,并且在这一领域建立了深入的技术体系。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领域的技术平台对业绩贡献较小,其意义 更多的是在于保持与行业发展热点领域密切的跟踪。
而其他公司的技术平台基本上都是专于一个领域,然后对另外一个领域小规模涉足,比如生化+免疫这种模式 很普遍,这种模式公司的生化产品结构基本都比较完备,而且他们的免疫诊断基本都在开展化学发光业务。
(部分IVD公司技术平台覆盖领域 图5-6)
3.2.2 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壁垒低,难以构建高壁垒技术平台
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目前的市场容量是IVD 领域中最大的,但是由于较低的进入门槛,这个领域的集中度难
以提升,并且市场竞争格局容易发生改变。 比如生化诊断领域,目前该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估计在38 亿元左右,此前该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中生北控,但 是其市场地位已经被深圳迈瑞和利德曼所取代。深圳迈瑞已成为国内生化诊断领域龙头企业,其发展路径是由仪 器到试剂,公司凭借强大的销售和研发能力,以及和进口产品相比,明显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国内生化诊断市场 。预计深圳迈瑞目前的生化诊断业务收入规模在3 亿元以上,成为目前国内生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利德曼近年来 也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12 年公司生化诊断业务收入规模2.7 亿元,市场份额接近10%。此外,注意到科华生物 的生化诊断正在复制深圳迈瑞和利德曼之前的高速增长,目前科华生物生化诊断业务的规模在2.1 亿元左右,相 比之下基数低,未来2-3 年还有高速增长的空间。但是预计当科华生物的生化诊断业务增长到3 亿元左右的规模 时也将会出现利德曼的情况,增速会显著降低,由于很难在去抢占其他公司的市场份额,增速将保持在20-25%的 行业平均水平。
在免疫诊断领域,科华生物传统酶免的优势地位受到政策打击风光不在,纵观我国的免疫诊断领域,丽珠集 团旗下的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丽珠试剂)主要从事传统酶免试剂的生产,该公司2012 年收入达到了3.41 亿元 ,净利润6025 万元,同比均增长了24%左右。此外注意到非上市公司安图生物近年来高速成长,公司拥有化学发 光、酶联免疫、免疫荧光和胶体金等多项免疫领域技术平台。除了化学发光产品外,发现公司的九项呼吸道联检 试剂(间接免疫发光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对部分学术论文的查阅,发现该项技术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 便、准确性高,检测范围广、利于早期发现等特点,而且费用始终,适合大医院推广应用。预计这将成为对传统免 疫的一项替代技术。
3.2.3 达安基因技术平台壁垒高,最具价值
从技术平台开发的角度来看,达安基因的道路壁垒相对较高,复制的难度比较大。达安基因在发展初期就选 择了一个技术壁垒高,市场规模看似比较小的领域。这实际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层眼光的长远。公司一直专注于分 子诊断领域的研究,纵深建立了完善的分子诊断的技术平台,实际上进一步提高了该领域的进入壁垒。
此外,分子诊断作为体外诊断中相对高端的技术,目前除了PCR 和FISH 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广,代表未来发展 方向的DNA 测序和基因芯片等技术受限于成本,临床应用规模尚小,未来还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 4.市场领先优势构筑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
考察中国IVD 优势企业,基本发展路径都是以优势技术平台为基础,快速推进市场,形成市场领先优势。于是,新型技术的推广(如化学发光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等)和新兴市场开发的成功(如以肿瘤诊断、遗传病、个体化用药等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领域,以及广义的检测应用,如食品安全检测等),将导致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处于市场领先优势的公司会有更快的发展。
比如科华生物,公司1989 年解决了包被后酶标板和酶结合物工作液长期保存的稳定性问题,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酶联免疫法乙肝二对半试剂盒,标志着中国酶免疫试剂盒开始进入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时代,从此这一市场国外企业被逐渐边缘化。公司用于乙肝和丙肝的免疫诊断试剂盒报批量据全国第一。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从2002 年的1.73亿元发展到2012 年的超过10 亿元,10 年间增长了5.8 倍。
乙肝强制检测的取消使传统酶免市场萎缩,同时化学发光技术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酶免技术,罗氏、雅培和贝克曼等跨国公司,以及新产业、北京科美、四川迈克和利德曼等国内企业在化学发光领域已经实现了技术领先优势,正在进行市场推广,而免传统免疫诊断龙头企业科华生物在技术替代方面没有占据领先优势,传统酶免业务规模下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免疫诊断领域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革。
达安基因成立于1991 年,1993 年公司开始进入基因诊断技术领域,1996 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开拓了基因疾病疾病诊断的新领域。技术领先优势帮助公司迅速发展,到1999 年,公司的销售额已经接近千万元。在该技术平台上,公司于2003 年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冠状病毒(非典型肺炎的致病病毒)的新技术。目前公司的荧光定量PCR 技术平台能够生产用于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肿瘤类疾病、遗传疾病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检测的试剂盒。目前公司是国内临床最大的PCR 试剂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到60%左右。公司在新产品的迅速市场推广下,收入规模从2001 年的7200 万元增长到2012 年的5.8 亿元,11年间扩张了8 倍。
在分子诊断领域,芯片技术和DNA 测序等前沿领域撬动未来分子诊断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下游临床应用领域的扩张,促进了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遗传疾病以及个体化医疗领域的应用。达安基因以PCR 为核心技术,同时对整个分子诊断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度开发,研发覆盖了分子诊断下主要技术平台,比如PCR、DNA 测序、FISH和基因芯片等。如前文所述,看好达安基因的技术平台,该技术平台兼顾了深度和广度,纵向覆盖了几乎全部分子诊断技术领域,横向对行业内热点技术领域保持了密切的跟踪,所以公司将保持行业内技术领先优势,完善的技术平台使公司未来不会错失技术替代的先机。
从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都是以优势技术平台为基础,快速推进市场,从而形成领先优势,为后来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其他IVD 行业公司,比如阳普医疗、三诺生物和博晖创新等,它们的发展历程,以及市场地位的确立,基本上也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实现的,即占据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通过快速的市场推进,实现公司的快速成长。
(国内IVD上市公司各自优势领域和市场地位 图7)
5. ICL 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专业化和产业链优势或化解风险
5.1 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5.1.1 宏观层面
首先从总量上来看,根据卫生部2011 年卫生统计年鉴的数字,2010 年国内三级医院1284 家,二级医院6472 家,一级医院5271 家,估算全国各级医院检验科一年的收入规模大约为2400 亿元。得出这个数字基于以下假设:
第一, 假设三级医院每年平均收入10亿元、二级医院每年平均收入1-3亿元、一级医院年平均收入1亿元;
第二, 假设三级医院检验科收入占比在6-8%之间,一级和二级医院检验科收入比重在8-10%之间。
目前国内最大的ICL 企业广州金域,估计其收入规模在10 亿元左右,迪安诊断、艾迪康、达安基因和康圣环球等企业的收入规模在1.5-3 亿元之间,国内龙头企业合计收入规模大约在20 亿元左右,其他公司合计规模约为5 亿元左右,国内目前ICL行业总体规模在25 亿元左右,与估算的检验科收入相比,ICL 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市场份额大约为1%。而通常美国550 亿美元的医学检验市场中有35%左右的市场份额由独立实验室占据。
5.1.2 微观层面
2011 年,迪安诊断旗下最大的临检中心杭州迪安的收入规模1.3 亿元,第二大实验室南京迪安的收入6000多万,其他实验室规模在3000 万以下;达安基因最大的实验室广州达安收入8000 多万,其他实验室规模在2000万以下。从单个实验室规模来看,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的核心实验室规模相当于1-2 家三甲医院检验科的水平,规模较小的实验室相当于一级和二级医院检验科的水平。2010 年国内各类医院数量超过2万家,龙头企业的单个独立实验室总量不到100 家;而美国医院数量不到6000 家(2009年),Quest 一家公司就拥有40 余家实验室,2000 余家检验服务中心。所以仅从医院和独立实验室数量的对比上来看,国内ICL 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5.2 市场结构不同,
美国的医院结构与中国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在美国不到6000 家医院中,社区医院有5000 家,是美国医疗机构的主体,大型综合医院数量不到1000 家。社区医院占医院总数的86%。在社区医院中,有2900 家左右的医院是民间非盈利医院,占医院总数的50%;1000 家左右是民间盈利性医院,占总数的17%;还有1000 多家各级政府开办的公益性医院,占总数的19%。民间力量在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它们追求高效率低成本,ICL 提供的服务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所以ICL 占据了美国市场30%以上的医学检验市场份额。
此外,美国的医疗制度与中国不同,医生执业自由,相当一部分医生有自己的私人诊所,患者预约医生的门诊通常在医生的个人诊所进行,而个人诊所通常硬件设施不完备,从拍摄X 光片到血液检查项目通常都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做。这也是支撑美国庞大ICL 市场的因素之一。
中国目前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医院在数量上仅占34%,并且在民营医院中专科医院比重较大。从医生执业的角度来看,国内医生不能自由执业,只能在一家医院从医,而好医生又都集中在大型医院,所以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集中了各种资源,其检验科可以进行几乎所有的检测项目。这就决定了在目前国内现有医疗体制下,ICL外包比例不可能达到那么高。
(中国医院结构 图8)
5.3 同质化竞争严重,专业化和产业链优势或化解风险
把目前国内独立实验室行业分为两条发展道路,一条道路为规模化道路,一条为专业化道路。
走规模化道路的实验室包括广州金域、艾迪康、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它们是全国连锁的综合性独立实验室。其中广州金域的收入规模在10 亿元左右,其它几家的规模在1.5-3.5 亿元之间。网点数量方面,广州金域约20家网点,艾迪康约15 家,迪安诊断13 家,达安基因8 家。
走专业化道路的实验室目前相对较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康圣环球。该公司收入规模约为2 亿元,实验室网点布局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地。
(国内主要ICL企业比对 图9)
5.3.1 专业化道路独辟蹊径
目前规模化道路遇到了一定的发展瓶颈。行业内部原因是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外部原因是目前的医疗制度下医院相对缺乏诊断项目外包的动力。规模化道路的独立实验室通常承接的是样本量大、毛利率低的项目,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外包价格低,导致行业普遍盈利能力较弱。以最大的独立实验室广州金域为例,预计其净利润率在5%左右。
而专业化实验室更多的是承接了医院样本量较少的高端项目,由于医院样本量较少,进行这些项目的经济性较低,所以目前更愿意外包。这些项目的价格通常在千元左右,甚至过万元,所以相对而言专业化独立实验室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以康圣环球为例,其特色为血液学检测,公司建立了高分辨流式细胞、细胞遗传、分子生物学、病理、免疫等专业实验室,目前可开展的临床检测项目共有3000 多项,其中高端项目750余项。而规模化道路的独立实验室,以艾迪康为例,它能够开展的项目总数1100 多项,其中特色项目仅在220 余项左右。目前随着个体化医疗的推广,血液、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的个性化检测数量增多,给专业化独立实验室提供了相对更广的发展空间。
5.3.2 产业链优势化解风险
除了专业化道路外,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公司能够有效抵御行业风险。如上文所述,目前走规模化道路的独立实验室普遍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同时,根据前文的分析,认为国内在现有医疗体制下,检验科外包业务比例大幅提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并且由于目前国内ICL 行业大约有80%左右的业务量来自于二级医院,未来这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有可能会降低它们外包的动力,那么二级医院这一主要检验外包市场就面临增速下降的风险。
基于这样的考虑,产业链优势是未来ICL 企业的出路之一。因为未来无论临检市场在独立实验室和医院之间如何划分,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还将保持高速的增长,如果产业链相对完整,比如有试剂的生产或者销售环节,那么公司仍然可以分享体外诊断行业的整体增长。如果产业链相对单一,那么未来走规模化道路的实验室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发展瓶颈。
目前国内主要IVD 公司中,达安基因的产业链最为完整,覆盖了上游生产环节,中间销售环节,以及下游的使用环节。此外,艾迪康在产业结构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集团产业链,集团下除了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外,还拥有艾康生物、艾迪康医学检验、英科隆生物、艾健医疗器械、艾森生物和艾博生物医药等资产,这些公司业务涉及生物原料、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医用电子、生物芯片、药物开发和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从迪安诊断的发展趋势来看,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的判断:
 产业链延伸:公司旗下上海迪安与全球领先的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BARC 将在新药研发外包(CRO)的临床试验领域开展紧密合作;
 向专业化领域发展:公司与北京欧蒙生物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建立特殊项目检测实验室、诊断试剂经销领域开展紧密合作;上海迪安与上海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签署了《病理诊断业务战略合作协议》
(IVD行业产业链示意 图10)
6. 投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看好体外诊断以下几类公司:
首先,最看好的是占据技术平台优势的核酸诊断龙头达安基因(002030)。核酸诊断是未来国内IVD 行业中最具有活力的细分领域,医疗水平的提升、支付能力的增强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将构成分子诊断未来发展主要推动力。国内分子诊断领域的市场格局特点是目前规模较小,但是市场份额相对比较集中,进入壁垒高。再加上达安基因构建了行业内最为完善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这使得公司的龙头地位很难被撼动,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公司业绩增长出现提速趋势。2012 年收入增速超过28%,其中试剂增速25%左右,独立医学实验室增速35%左右。从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间上来看,公司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2013 能够整体实现盈利,参考广州金域的净利润水平,鉴于达安基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预计公司ICL 业务整体净利润率能够达到6-7%之间。此外,公司在研发领域较高的投入将逐渐进入收获期,一方面是指新产品不断上市,另一方面是指公司旗下丰富的技术平台可能会以投资收益的形式给予公司回报。预计公司2013-2014 年EPS 分别为0.32 元和0.41元,对应动态PE 分别为30 倍和23 倍。
其次,看好产业链渐趋完善,并且向专业化发展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迪安诊断(300244)。迪安诊断目前是A 股市场上最大的ICL 企业,同时也是浙江地区罗氏最大的代理商。2012 年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4.14 亿元,代理产品业务收入2.92 亿元。上市后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实现了快速扩张。而达安基因的独立实验室基本都是自建的,这样单纯从时间上来看,迪安诊断这样的扩张方式会使单个独立实验室快速实现盈利。但是与达安基因相比,迪安诊断的劣势在于产业链和研发背景。达安基因产业链完整,正如前文分析,具有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并且研发实力雄厚,具有业内领先的技术平台。但是注意到迪安诊断正在丰富自己的业务:上海迪安与BARC 将在新药研发外包(CRO)的临床试验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在专业化方面,公司与北京欧蒙生物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建立特殊项目检测实验室、诊断试剂经销领域开展紧密合作;上海迪安与上海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签署了《病理诊断业务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公司2013-2015 年EPS 分别为0.85 元、1.10 元和1.43 元,对应动态PE 分别为45 倍、35 倍和27 倍。
第三,未来将受益于行业区域规范化的微量元素检测领域龙头博晖创新(300318)。测算国内微量元素检测市场潜在市场空间在160 亿元左右,按照出厂价口径计算的空间是40-50 亿元。但是由于目前微量元素检测市场不规范现象较多,客观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博晖创新是国内微量元素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石墨炉系列原子吸收光谱仪(石墨系列)、钨舟系列原子吸收光谱仪(钨舟系列)、火焰系列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系列)、腹泻病毒联合监测系统和维生素D3 检测试剂盒等。其中原子吸收光谱仪和配套试剂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可以分为有益元素检测和有害元素检测两类。其中石墨系列和钨舟系列产品属于有害元素检测,主要检测的是人体中重金属铅和镉的含量;火焰系列产品属于有益元素检测,包括铜、锌、钙、镁、铁、钾、钠等七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检测。从收入分布来看,石墨和钨舟系列仪器和试剂的收入占比大约占1/3 左右,火焰系列仪器和试剂收入占比在2/3 左右(其他种类产品收入占比较小)。已上市新产品处于市场培育期。公司目前处于市场培育期的新产品主要有维生素D3 试剂盒和免疫荧光层析法肠道多病毒联合检测系统。VD3产品2012 年取得了证书,目前还是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该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如佝偻病,从健康管理的角度讲也适用于疾病的筛查和预防。现在VD3 检测的样本为血清,需要抽取一定量的全血进行样本制备,如果能够做到微量血检测则市场空间会进一步增大。按照公司上市后总股本1.024 亿股计算,预计公司2013-2014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0元和0.74元,目前公司动态PE 分别为32 倍和26倍。公司产品技术领先,其中有害元素检测将受益于国家对民生和环保领域的关注和投入,潜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