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根据目前的政策导向,大胆推测一下,制药行业很难再出现像2015-2021年之间的这种蓬勃兴旺的“大跃进”了,寒冬在可预见的5-10年内仍将持续。因为全球经济都在衰退,老龄化加快、医保支付能力下降,创新药成本越来越高,“控费”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共识。
与此同时,产业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2024年底的第十批集采的中标企业为例,B证企业(委托生产)迅猛增加,报价也越来越低,比如3分4厘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毛6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1毛6一支的氯化钾注射液,2分钱的叶酸等等,而原研药则全部退出。对此,国家医保局的态度是“应当尊重市场竞争的结果”。
这类B证企业越来越不像药企,而更像快消或者电子产品厂商,公司主体极简化生存,只负责准入与集采,选择最为成熟的品种卷成本即可,其他一切部门都可以被裁撤,不需要市场,不需要营销,不需要战略,不需要风投,不需要医药代表,通过将成本压缩到极致,从而在集采招投标中获得难以想象的成本优势,也只有这种企业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集采里活下去。
你以为3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会亏本吗?3块6一袋的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会亏本么?想多了,在极度膨胀的中国医药工业产能的帮助下,这些品种根本不会亏钱,依然有微薄的利润,至少能够活到下去。
这就像《三体》里面星际战争一样,三维生物率先把自己改造成二维生物,然后肆无忌惮的发动降维打击,消灭敌人,毕竟和生存质量相比,“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而创新药的生存环境注定越来越恶劣。
新的成药靶点越来越少,同一个靶点竞争越来越激烈,临床试验的费用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长,价格限制越来越死,单个品种的市场销售额越来越有限,最近20年间,全球医药市场一共出现了几个重磅炸弹?再想复制一个立普妥,修美乐,K药,司美格鲁肽有多不容易?即便司美格鲁肽,你知道全球范围内有多少家药企在盯着么?有多少个临床在2期3期了么?减重版的,降糖版的,口服版的,竞争何等惨烈?而绝大部分司美的追逐者注定失败。
这就像一个赌场,以前花10亿美金,至少有20%的概率收回成本,有5%的概率大赚,赚到100亿甚至更多;但是现在每轮下注要20亿美金,只有10%的概率收回成本,有1%的概率大赚,而且赌场还设立了赢钱的上限,每轮赢钱不能超过30亿,多的不能带出赌场。
所以,越来越多的资本选择了放弃,退出医药行业,转而寻求利润更高的产业。
越来越多的药企还在临床前就开始计算市场容量和竞争态势,一旦苗头不对,立刻砍管线;
越来越多的药企砍掉职能部门,砍掉医药代表,反正90%的渠道都被集采拿走了,留你也没用;
越来越多的工厂还在扩产能,希望用规模化生产压低单位成本,整个市场的产能还在增加;
传统的创新药产业分工明确,有实验室、临床、小试、中试、工业化、准入、市场营销、品牌营销等等几十个环节,有科研机构、高校、药物临床研究机构等部门,对应衍生出实验室设备、信息化软件、质控、数据管理、药物警戒、冷链、IRC、SMO、营销、公关公司等等一系列上下游供应商,养活了几百万人。
但是现在,没有哪个环节的人能躲得过裁员,并且短期内看不到复苏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