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5368|回复: 0

[产业观察] 测序界的混沌江湖 | 深挖NGS产业背后的丛林脉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写在前面的话
2017年,华大基因(300676)与贝瑞和康(000710)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者。在高校里,基因测序正在改变科研格局。在临床上,基因测序正在挽救无数病人的宝贵生命。

怀着激动的心情,觉得有必要以一个公司普通员工和行业从业者的视角,将行业发生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

全文主观意识颇重,格局不大,从大行业小公司的角度出发,亲自书写行业变革下的“小家”。文中列举公司或人物与本人无任何利益关系,部分人物或公司如有遗漏敬请谅解。

通篇基本以一“大”一“小”的叙事风格,用时间轴并行的方式为大家展开中国基因测序行业这幅宏伟的画卷。大包括行业领军企业领军人物以及一些重要的科学家,“小”不仅指全国无数同行,更是代表千万的生物行业从业者和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大家彼此努力,共同推进整个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历史虽不能被歌颂粉饰,我们却不能将这段伟大的岁月遗忘。无数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科学家们,正投身于基因测序事业的历史洪流之中。

我们要感谢诸如华大基因、博奥芯片、贝瑞和康、诺禾致源等企业的开拓精神,在前期用了极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在这片土地上将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服务逐渐培育成一个规模化的产业。许多公司无形中享受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带来的隐形福利。我们作为整个行业的潜在受益者更应该懂得,这段光辉岁月值得被铭记和书写。你我小小的一份力量,都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前言
也许汪健先生没有想到,20多年前和于军教授、杨焕明教授一个小小的决定,会在20年后的中国孕育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同样也是20多年前,联川生物创始人纳米材料学家周小川教授和核酸化学专家高晓连教授在密西根州一次跨学科的碰撞竟然产生了光化学核酸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数字光刻微流体芯片最初的模型。

这对传奇夫妇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基因科技事业。一项伟大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为美国乃至全球储备了大量的基因科技人才,激发无数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为之奋斗一生!

01
破土而出,萌动新绿——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新纪元
640.webp (15).jpg
人类基因组计划Timeline

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携PCR技术和taq聚合酶之余威,以破解人类DNA密码为己任,誓将肿瘤、衰老及心血管等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这项耗费几十亿美元的宏伟计划比肩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让全世界的科学家为之疯狂。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Watson Crick组成的多国正规军,也有J. Craig Venter带领的另类搅局者。

其中Venter带领的科学家将鸟枪法发挥到极致,组装软件Celera Assembler - Whole Genome Shotgun Assembler至今仍在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640.webp (16).jpg

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浩大的运动不仅为基因科学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培养了大量的储备人才,更是带动了上下游一系列产业链,如试剂耗材、仪器设备乃至超级计算机和服务器硬件供应商。

Applied Biosystems (ABI,现为赛默飞世尔)、热电(赛默飞世尔前身)、Bio-Rad、Invitrogen(现为赛默飞世尔)、Life Technology (现为赛默飞世尔)、惠普分析仪器部门(现为安捷伦生命科学部和仪器分析部)、Genentech(已被罗氏收购)、Qiagen、Sigma化学、Affymetrix(现为赛默飞世尔)、罗氏诊断、默克、Pacbio、Ion Torrent(现为赛默飞世尔)、Promega、NewEngland Biolabs、Mettler Toledo等公司在此期间将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以芯片业务起家的Illumina在收购Solexa后更是一举成为高通量测序市场的寡头,全球份额超过7成。

640.webp (17).jpg

无论是波士顿的剑桥镇、北卡的三角洲、旧金山的湾区还是圣迭戈蔚蓝的海滩,生物技术产业在上世纪末的北美蓬勃发展。HGP计划带来的蝴蝶效应至今仍在工业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彼时的中国依然缺少一批具有国际号召力的领军企业。

就这样,汪健、于军和杨焕明等人于1997年在张家界开始筹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并将最先进的科学理念从国外带回中国。这一小小的举动为今后中国的基因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后来,中科院人类基因组中心、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南方基因中心、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杭州沃森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相继成立。

一步步壮大的华大基因不仅在基因测序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更是为业界持续“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从华大基因出走,独立门户另立山头的公司被业界戏称为“华小”,这股不容小觑的势力和华大一起撑起了中国基因测序产业的半壁江山。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调研资料引用自基因慧,侵删)

同样,1997年的密西根州,著名化学家和合成生物学家高晓连教授在参观自己丈夫周小川教授的实验室时,从这些密密麻麻的多晶硅片里发现了大规模合成DNA序列的秘密所在。这种原本被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面板和半导体芯片的多晶硅片,诞生了后来联川生物的两项王牌技术:微流体芯片技术大规模并行光化学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文库技术。一位纳米材料学家和一位合成化学家在二十年前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640.webp (20).jpg
联川生物利用微流体芯片,原位合成DNA寡核苷酸链原理示意图,US Patent: 7544793,

0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融资举步维艰,依旧不忘初心
创业初期都是无比艰辛,行业里充满着各式各样近乎于理想主义状态的创业者们,可是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融资。

虽有政府支持的几千万资金,那个2000年对于汪健先生而言过得并不轻松。融资开展举步维艰,资本抵押一降再降,从先前的4000万一路降至1000万。所有的情怀与梦想在资本面前变得无比脆弱。由于成本过高和政府的摇摆不定,很多一起参与HGP计划的公司最后都入不敷出。

即便如此,于军教授以及杨焕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依然出色完成了HGP那1%的测序任务,在该领域实现国内的重大突破,并得到了官方的肯定。

后来水稻基因组、家蚕基因组(当时王俊、李瑞强等人都有参与)的相继发表以及SARS等重大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的迅速响应,让华大基因在业内声名鹊起。2007年后,华大基因正式迁至深圳盐田,并在2010年获得了国开行15亿美元的战略性资金,完成了Illumina迄今为止史上最大的一笔采购订单——128台Hiseq 2000测序仪。这样的采购金额即便放在现在依旧是大手笔!

640.webp (21).jpg

而彼时的美国,周小川和高晓连夫妇凭借大规模微阵列DNA人工合成技术得到了美国防务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某著名五百强药企qixia科研基金以及机构风投给予的数千万美元的顶级资助,组成了一个几十人的研发团队,筹建Xeotron基因芯片公司。

这个团队中的成员们后来相继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分别在Sigma化学、安捷伦、赛默飞世尔、摩托罗拉等行业巨头的R&D部门内担任高级研发科学家。其中包括高晓连教授的得意门生EmilyLeproust和原摩托罗拉高级研发工程师尤其敏博士等。

Emily Leproust在离开高晓连教授的庇护之后,被惠普(是的就是那个做打印机的!)公司的仪器分析部门高薪聘请,担任生命科学部门的技术总监。后来惠普将打印机+PC业务与分析仪器部门拆分,后者成为独立运营的公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安捷伦科技。就这样EmilyLeproust作为CTO协助安捷伦开发了一系列顶级的产品,尤其是化学核酸产品的研发,填补了公司的技术空白,为安捷伦立下了汗马功劳。

640.webp (22).jpg
原安捷伦生命科学部CTO现Twist Bioscience创始人Emily Leproust

后来EmilyLeproust单飞,成立自己的公司Twist Bioscience,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兼技术总监,成为合成生物学领域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在获得了Illumina数千万美元的风投资金后,开始在DNA人工合成领域发力。

在2017年,Twist更是跨界与微软合作,投身于非常前沿的DNA存储研发工作。哈佛大学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曾在2012年将一本遗传学书籍存入不足1g的DNA中,2017年更是结合CRIPSR基因编辑技术,把一部几十帧的小电影存入DNA中。

640.webp (23).jpg
DNA存储把数据进行二进制和四进制的相互转换,成为目前密度最高、安全性最好的存储方式

在国内,除了联川生物郎秋蕾博士领衔的“嫡系部队”外,杭州优思达公司总裁尤其敏博士在美国工业界从事研发工作多年,相继在摩托罗拉等行业巨头内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回国创业后带领研发团队在分子诊断领域耕耘多年,成为了行业翘楚,得到了包括罗氏诊断在内一些行业巨头的高度评价。

640.webp (24).jpg
(图片来自于生物探索,侵删)

即便周小川教授麾下有着无比强悍的研发团队,最后也在资金上遇到过不小的麻烦。但是他并不气馁,有过第一次创业经验后,周教授于2003年和2004年相继成立AtacticTechnologies以及LC Sciences(即联川生物美国总部),在没有引入风投一分钱的情况将公司运作至今(联川杭州总部于2016年引入数千万天使轮风投基金)。

公司的独门秘籍,小RNA测序、小RNA芯片以及降解组测序在全球科研市场上所向披靡,无人能及。而寡核苷酸文库OligoMix®也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基因液相捕获技术以及DNA存储等科技新潮的带领下,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迎来了新的春天!

360截图20170801003158248.jpg

同样在2011年,诺禾致源传奇人物李瑞强博士从华大基因辞职后,携带一众骨干精英一路向北。前期在没有独立实验室的情况下,坚强地存活了下来。公司选址极具智慧,依靠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大等动植物测序客户密度较高的区域开展业务,从科研市场上硬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

李瑞强博士作为基因组组装软件Soapdenovo开发组的首席科学家,他的重要性举足轻重。之后诺禾致源在市场上逐渐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口碑,并在2016年一举拔得头筹,成为大陆市场上高通量测序科技服务第一品牌,总营收达5亿元人民币。要知道当年的李瑞强博士也经历过很多资金问题,但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据最新消息,诺禾致源已于今年获得超过5亿元的B轮融资。

640.webp (25).jpg

借用百迈客董事长郑洪坤的一句话来说,“要有长期创业的准备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测序行业的无数先辈用经验告诉我们,即便困难在前依旧不忘初心

03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破解基因测序产业化之谜
即便“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句口号所带来的负面形象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高考到现在,中国依旧并不缺乏体量庞大的生物技术公司,甚至是在华大基因举步维艰难撑大局之际,仍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如分装试剂起家的上海生工、主打生物芯片的北京博奥芯片、垄断酶制剂半壁江山的大连宝生物Takara(日)、主营CRO和外包业务的药明康德以及无数试剂盒耗材仪器供应商和一代测序服务商。这些公司为高通量测序市场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高通量测序恰恰是成为引领行业革命的关键步骤和诀窍之一。

640.webp (26).jpg


一边是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年年成为就业率红牌专业的榜单常客,一边是施一公和饶毅等人在为生命科学专业摇旗呐喊。诸如陈列平、王晓东、庄小威等早年留美的科学家在历经磨难后终于功成名就,麾下弟子也已多在全球的顶级机构中担任高级PI或首席科学家。可是绝大部分普通学生,考虑的却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如何靠自己专业中学到的东西来养活自己。

也许这又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在千禧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迎来了极其重要的一刻——高考扩招。急剧增加的大学生为今后基因测序行业在工业界的扩张储备了大量人才,可是当时大陆的工业界并没有做好吸收这些应届生的准备。许多公司并不需要如此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工资少、技术含量低、工作强度大是当年许多生物技术公司的常态,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供应商更是不需要应聘者有多少高深的知识储备。

就这样,高校扩招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改行换公司考国企考公务员成为许多学子们无奈的选择。有句调侃的话说到,21世纪之所以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因为你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都能找到生物专业的毕业生。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企业起源于劳动分工,而劳动分工是受市场规模限制的。所以没有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就不会大规模企业供给的出现。

英国著名新闻类杂志The Economists在这几年曾经毫不客气地指出DoingPhD is often a waste of time(不止一次)。里面的文字更是恶毒地将大学培养出来的学术人才形容为蘑菇般的泛滥和廉价,其中化学专业和生物专业是重灾区,认为PhD overproduction

640.webp (27).jpg
经济学人杂志曾不止一次批评学术界博士量产的困境

增长缓慢的学术职位与激增的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在完成学术训练后只能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去竞争一个学术职位,而工业界除了少数R&D部门并不需要大量的高级“工人”来完成那些扰人的重复劳动,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科研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副产物,其发展轨迹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人们往往认为科学进步推动技术发展。事实上无论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是后来美国的电气化革命都证明了一个现象,即生产倒逼技术创新,工业界巨大的生产需求才会逼迫学术界进行技术革新——由需求推动,由供给维持。

不仅如此,学术界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需要政府把纳税人巨量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中。所以大陆学术界的蓬勃发展享受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红利,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副产品。

一个国家在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前期,需要完成最原始的农业革命和低端制造业(乡镇企业)。之后服务于低端制造业的诸如钢铁、机床、自动化、金融服务、总部经济CBD等产业将中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完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大国,为中国开启信息化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清华大学文一教授所创立的工业化革命 “胚胎发展”论。

同样,中国当下的生命科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胚胎”期后,即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行业大爆发,而引爆这个行业的核心秘密之一就是基因测序。

640.webp (28).jpg
文一教授气势磅礴的力作

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先前从国内外学术机构完成科研训练的研究生,继续在高校从事科研岗位。这些壮大的科研力量从最简单的模仿起步,开始产出一些小论文。

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全国相继建立,带动了试剂耗材代理商和分装公司的蓬勃发展,为今后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40.webp (29).jpg
某高校现代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角

从低到高是所有产业的必经之路,任何事物都不能违背这条铁律。但是试剂耗材如同粮食,属于实验室的刚需产品,刚需产品一旦形成规模后就会出现弹性需求品(如高通量测序)。前期体量不大,却极易在形成规模后引爆产业革命。

中国早期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产业如低端试剂耗材生产和高端试剂耗材代理分装就像氧气,那么高通量测序就是点燃产业氧气的火花(这也是文一教授的类比)。这一行业不仅需要就业人员接受过高强度的学术训练,更是对服务器以及高端设备的需求有了质的飞跃。

早期的生物公司大多被贴上了劳动密集型的标签,而高通量测序不仅属于劳动密集型,更属于智慧密集型和精尖设备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

640.webp (30).jpg

接下来华大基因、博奥芯片等公司在培育市场习惯上功劳功不可没。2011年后诺禾致源更是扛过了科研服务的大旗,在2016年后一举夺得高通量测序公司在科技服务领域的头把交椅。此外由于行业过于个性化的需求形成企业各自的细分领域,如美吉生物主打微生物,未来组主打三代测序,联川生物主打小RNA芯片和小RNA测序等。

为了将科技服务酝酿成一个产业化的市场,华大基因等早期的先驱,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来慢慢孵育这个市场,让大家接受科研服务部分外包这种新型的方式,继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培育了一个神奇的产业(高通量测序科技服务)。

华大和一众华小及跟随者,将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联川生物作为众多的潜在受益者之一真心向这些先辈开拓者表示崇高的敬意。有时候创新并不是狭隘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一种伟大的颠覆!

所以小市场只能支撑小企业,大市场才能孕育大产业。产业规模化需要有规模化组织和调动劳动力的社会能力,显然当下中国已经具备了该条件!高通量测序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投入,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来解读这些恼人的数据。这无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公司中这些个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将是今后基因测序行业从科技服务转向临床检测乃至大众健康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04
白衣惹灰土,只需心如故——产业化之殇背后的偏见

2001年,耗费近30亿美元的HGP计划终于完成了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如今单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成本只有不到1000美元,下图展示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公布的单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成本,从千禧年之初的一亿多美元降至2015年的不到一千美元。2017年,随着Illumina的Novaseq测序仪正式投放商业市场,单个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有望降至一百美元以下。

640.webp (31).jpg
上图显示了单个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

现在,各大测序公司纷纷布局高通量测序平台。从2014年开始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测序公司陆续购入了全新的高通量测序仪,如IlluminaX-Ten以及最新的Novaseq系列。这场史无前例的测序仪“军备竞赛”又一次始于华大基因。

尽管华大基因早在2007年就敏锐地捕捉到了高通量测序可能会引发产业革命的信号,他们仍然没有急于购入当时最新的罗氏454测序仪。2010年,华大基因与国开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利用15亿美元贷款中的6亿元,一次性从Illumina购入128台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仪。这笔订单仍然是Illumina迄今为止金额数目最大的一笔交易。

640.webp (32).jpg
宏伟的华大基因测序仪室内一角

此后华大基因加速在科研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除了协助老师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外,华大农业、华大医学等事业部相继成立。华大基因在完成对美国加州的测序仪制造商Complete Genomics收购之后,成立华大智造事业部,成为国内少数拥有自主核心测序仪专利的公司之一,牢牢地在产业链上游占有关键的一席之地。

360截图20170801003228244.jpg

在农业领域,华大基因在高科技育种方面一直走在学术产业化的前沿。在健康和临床检测领域,华大基因将卢煜明教授的科研成果与高通量测序这项新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胆的产业转化(前华大CEO现碳云科技创始人王俊博士力推)。

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孕妇血液中的游离DNA进行检测,华大基因再次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这项被称为无创产前诊断技术(NIPT)对孕妇怀有的小孩进行无创唐氏综合征筛查,避免了羊水刺穿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来的NIPT行业先驱贝瑞和康以及后起之秀安诺优达等公司也相继涌入这块市场。

640.webp (33).jpg
游离DNA(cell free DNA)研究先驱,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对于贝瑞和康来说,这家有着Solexa和华大基因等优良血统的公司,在竞争激烈的高通量测序市场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江湖地位。首席执行官周代星博士早期在Lynx工作时,作为公司R&D部门的核心成员,提出了平面DNA放大技术。Lynx与Solexa合并之后,周代星加盟Illumina并于2010年创立贝瑞和康,逐渐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无创产前诊断,成为NIPT市场的主要推手之一。

640.webp (34).jpg
周代星博士接受转化医学网的采访

2015年,杭州贝瑞和康基因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测序仪NextSeq CN500以及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13/T18/T21)检测试剂盒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批准。2017年公司成功借壳天兴仪表,实现弯道超车,抢先华大基因成为严格意义上第一支登录A股主板市场的高通量测序概念股。

640.webp (35).jpg
2016年12月,停牌半年的天兴仪表连续拉升10个涨停板。2017年1月6日,涨停板打破,当日换手率高达24.47%。今年最高价达74.66元,资本市场用行动说明了一切

而对于安诺优达创始人之一梁峻彬博士来说,2012年他听从了内心的召唤,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华大基因,前往北京筹办安诺优达。当时,NIPT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他敏锐地捕捉了机会,义无反顾地进入了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终于在2014年,安诺优达获得了国家计生委和药监局的认可,成为国家第一批临床测序应用试点单位。2017年,安诺优达发布已获得CFDA认证的基因测序仪NextSeq 550AR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13/T18/T21)检测试剂盒。

640.webp (36).jpg
2017年3月,安诺优达发布基因测序仪NextSeq 550AR,2016年营收达4亿元

如果说早些年从华大离职自主创业的先驱大多数都创办了科技服务公司(如诺禾致源、百迈客等),那么近几年这些华小的初创公司则更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消费级基因检测及精准医疗方面(如碳云科技、Wegene、基因加等)。

640.webp (37).jpg
WeGene联合创始人陈刚博士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极客

尽管如此,社会上各种质疑的声音直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在科技服务方面,很多高校的老师抱怨高通量测序的数据难以解读,几十万的花费并没有将这些测序数据变成手中的科研利器,也就是说新技术并没有给科研工作者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显然高通量测序科技服务对于绝大部分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这涉及计算机、数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等综合性知识。解读这些数据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国内目前存在的几百家科技服务公司承担起了替学术界培养人才的重任。

在这期间,无论是诺禾致源、百迈客、美吉生物等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科研服务测序公司,还是诸如基迪奥、联川生物等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服务商,都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不少老师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内,享受到了廉价的测序服务,成为科研的潜在受益者,加速学术论文发表的周期。据简单估算,一个转录组测序费用从2013年的万元级/每样本,已经降至目前的千元级/每样本。

在精准医疗方面,不少初创公司被贴上了诸如“骗子”、“基因算命”等大量负面标签。许多新媒体和自由撰稿人用了很多恶毒的词汇来描述这个乱象丛生的行业。可是基因检测在过去的几年内已经挽救了无数肿瘤病人的生命。

640.webp (38).jpg
媒体的恶毒评价从来没有停止过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用药突变位点检测Panel,利用液态活检基因捕获技术,在不进行组织穿刺的情况下,捕获了血液中含有耐药突变信息的游离DNA,在不增加病人痛苦的基础上,第一时间获取靶向药的用药信息。国际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液态活检列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因其无创性、准确性、动态性及可行性,液态活检技术被认为可能是癌症诊断领域最激动人心的突破!测序巨头Illumina成立子公司Grail专注于液态活检市场。

640.webp (39).jpg
2015年MIT Technology Review曾对液态活检技术进行了详细报道

而诸如体重管理、祖源基因等大众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在经历了美国著名第三方基因检测供应商23andme无数次波动后,也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新契机。23andme有多款基因检测产品已获得美国FDA认证,国内一些专注于大众健康管理类的基因检测公司包括Wegene、水母基因、23魔方等公司都获得了数目不小的融资金额,积极布局C端的大众基因检测市场。
640.webp (40).jpg

包括华大上市的那几天,许多质疑的声音一直没有停下来过。网名为goldfarmer的自媒体作者,有理有据地罗列了N条看空华大基因的理由。
640.webp (41).jpg
2017年7月21日,来自阿尔法工场的一篇质疑稿件将华大基因推上风口浪尖

但是利润来自于偏见,资本市场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此外,更多文章对这些质疑的声音发出了有力的回击。同样在当天,著名网络财经频道同花顺财经刊登评论文章,从行业优势、行业门槛和未来转型等几个方面给予了强力反驳。截止本文完稿之日,华大基因已经连续无量拉升11个涨停板,每股股价达56.03元。

640.webp (42).jpg
同花顺财经同日刊发文章强力回击质疑华大基因的声音

当这些所谓的评论家只是利用过去的数据来推测未来行业动态时,我们这些行业中的年轻人已经悄悄地改变产业改变世界。一众从事高通量测序的生物公司并非外界所宣传的那样,属于毫无技术含量的测序工厂。华大甚至在早些年被贴上了“测序工厂富士康”的标签。喊出富士康口号的评论家,既不了解华大更不了解富士康。

640.webp (43).jpg
著名互联网媒体网易科技曾采访华大前CEO现碳云科技创始人王俊

我的GRE阅读老师原新东方人气教师陈虎平博士曾经潸然泪下地说过:“富士康是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最伟大贡献的企业之一。芒格说麦当劳把美国普通劳工组织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变成行为可靠的现代企业工人。富士康比麦当劳的影响更大,它把几十万中西部农村来的孩子们组织起来进行现代化的大生产。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工业生产是毛主席的梦想。这个梦想在富士康手里大规模的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这二三十年主要是无数农村出来的打工者和无数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努力造就的。缺了哪个部分都不行。他们都是伟大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样,华大基因、诺禾致源、百迈客、美吉生物、药明康德(明码生物)、世和基因、安诺优达、未来组、WeGene、水母基因、23魔方、燃石医学等公司,当然也包括联川生物在内,为无数从事生命科学事业的年轻人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心中的梦想与产业的发展完美契合,二十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逐渐完成产业升级和进化,为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行业群雄割据下的业务细分和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宣布一项名为“精准医学”的计划,打算通过分析100多万名美国志愿者的基因信息,更好地了解疾病形成机理,进而为开发相应药物、实现“精准施药”铺平道路。

640.webp (44).jpg
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而彼时的中国,许多基因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我进入公司的2015年,全国从事科研服务和临床基因检测的专业测序公司不过148家,现如今已经突破2000余家。这些测序公司在各自的领域不断细分不断耕耘,同时积极布局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640.webp (4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国内基因测序产业链布局部分企业名单

基因测序上游包括测序仪等配套产业,典型的代表包括华大基因qixia华大智造生产的BGI系列高通量测序仪,瀚海基因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新单分子测序仪等。

上中游包括建库、试剂耗材、基因捕获技术,面向对象主要为B端用户等。联川生物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目前已从众多公司中杀出一条血路,牢牢占据产业链上中游的核心地位。自主研发的多重PCR捕获技术和液相捕获技术已收到众多公司的合作意向。

640.webp (46).jpg

联川生物于2015年正式将多重PCR基因捕获技术VariantPro™投放市场。性能远超国内外同行,成本不及同类产品一半,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一步法NGS建库专利的基因捕获公司。革命性两大核心专利Relay-PCR和Omega Primer带来极为简便的人工操作

国内类似的还包括专注于甲基化的鹍远基因、液态活检技术的狂热分子安可济以及基于杂交捕获探针技术的艾吉泰康等公司。中下游一般会积极布局C端用户,目前又可细分为健康管理类检测公司、临床基因检测公司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管理类公司包括WeGene、壹基因、23魔方、美因基因、水母基因等。临床检测包括迪安诊断、基因加、燃石医学、金域检验、华大医学、明码生物等,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碳云科技和奇云诺德等。

产业发展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生物技术和基因测序专业媒体的崛起,有专注于测序的专业媒体如基因慧,测序中国等,也有综合性媒体如生物通,生物探索,生物谷、贝壳社、转化医学网、Medsci梅斯医学等,一些非营利性自媒体也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如解螺旋,小张聊科研,FreeScience,生信人等。

640.webp (47).jpg
部分生物专业媒体在近几年快速崛起

好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啊!狂热无比的投资者和激情四射的创业者共同谱写一曲基因测序产业的新篇章。作为年轻人,要牢牢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去大城市去北上广深杭去新一线城市的新区,和聪明的人一起工作。

未来三十年是中国财富大爆炸的三十年,中国崛起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当你完成学业时,你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同龄人,你用你自身的努力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升级。接下来你需要跟随产业完成人生的第二次升级,这与考试成绩和智商无关而是宏观策略的大方向问题。

资本不会错,演化不会错。所有的上升通道都是狭窄无比,中国人民在过去的一百六十多年,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工业化探索后,终于在第四次也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那年,成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同样生物行业在中国沉浮数载,终于在精准医疗和大数据的大背景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而测序将会是领跑这一轮行业爆发的先驱者继而带动基因大数据、基因编辑、免疫治疗以及干细胞产业。

德国著名量子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曾经说过,“新的科学真理能够获得胜利,并不是因为它能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看到光明,而是因为反对者终究都会死掉,熟悉它的新一代人则会成长起来!”。

一些叫嚣的反对声和生物行业的唱衰者,逐渐淹没在了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我们年轻人无需多想,无需有大远见,只需要盯着市场盯着资本,跟随他们就能一起参与这场游戏。年轻人和资本的路一旦被探索出来,就不会轻易停止。因为这条路是无数人的青春,是无数人的金钱和汗水!市场和社会竞争欢迎差异竞争,用严厉的结果去惩罚他们、用丰厚的果实去奖励他们!(此处引用陈虎平博士的部分观点)

结语
本文撰写初期,是以券商的行业调研报告形式展开,里面更多是数据的堆砌,阅读体验不是特别佳。遂忍痛割爱,将已写完的8000余字全部删除,以讲故事的形式重新为大家展现这幅宏伟的蓝图。这样的形式可能更加能够为大家所接受。

有时候,这个伟大的国家并不需要太多批评的声音,这个脆弱的产业需要更多的鼓励。我可以在一天之内写出几百页的文字,来吐槽高通量测序产业有多少坑爹,但是我不会!争论是有价值的,而诋毁并不会赢得我们行业内部人士的足够尊重,少数无节操的调研报告,既无数据支持,也缺乏内在逻辑和专业的新闻素养。我们需要实实在在做事的人,也希望这些文字的始作俑者用心去基层看看,多和产业人士有更深的交流!

我是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教授的忠实拥护者,有限满足和局部设计等伟大思想对我日常的工作启发颇多。我的GRE阅读老师原新东方人气教师陈虎平博士(微博@陈虎平)也对本文的写作启发很大。此外还要感谢李晓鹏博士(微博@李晓鹏1982)、文一教授等优秀学者常怀赤子之心,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了莫大的鼓励。

感谢公司老板郎秋蕾博士对我工作上的大力支持,感谢休斯顿大学高晓连教授在我出国事项上尽心尽力的帮助,感谢公司其他同事对我的理解与鼓励。

感谢社交平台(微博、知乎、微信)上的一些陌生的朋友,尤其是身处行业第一线的朋友们。虽然你我互不相识,你们却勇敢地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包括药明康德陈巍(微信公众号)、百迈客郑洪坤(知乎)、WeGene陈刚(知乎)、基因课张旭东(知乎)、基迪奥周煌凯(微信公众号)、华大产品经理Suez.张(知乎)、某高校PI Philip Yang(知乎)、popucui(知乎)等。其他媒体还包括著名证券评论自媒体君临团队(微信公众号),机工战略团队(微博@机工战略)、硅谷王川(微博@硅谷王川)、城南科学家(微博@城南科学家)等。

最后就业方向和产业走向仅代表我个人意见,我不是什么点石成金的神奇人物,只是希望年轻人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足够的信心!我爱这个国家,我爱这个产业!

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年轻人应无所畏惧奋勇向前,青春无悔。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汗水来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新时代,基因测序行业,我们来了!

作者介绍
沈励泽(网名Versemonger):硕士,联川生物生物信息工程师。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曾申请北美博士三年未果,于2015年加入联川生物,深谙当前高通量测序产业的顽疾与痛点,致力于用更深的情怀和更好的服务成就联川在业内低调清流的美誉。
640.webp (48).jpg

来源:联川生物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