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冷知识1:
最初的科举制,前前后后的科目超过了100种,内容涉及到法律、数学、医学、艺术文化等专业科目。
不仅如此,唐朝政府的各专业部门,都可以根据自身专业技能的需要,开设专门的科举科目,选拔专业人才。
冷知识2:
汉朝政治中,公办教育的地位很高。
受限于汉代生产力的限制,汉朝没有办法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但是,汉朝仍旧很重视基层教育。
郡县的公办学校,没有办法让村里的孩子都去城里读书,所以采用游学的教育方式,让老师到农村里去教学。
这样的好处是时间自由,也不会干涉农村的生产生活。
这样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教学效率不高。
所以,汉朝的基层教育不追求多么精深,而是侧重于科普蒙学。
汉朝也有类似于《三字经》的识字教材。
但是汉朝的识字教材不是教人三纲五常,而是教人科普知识。
汉朝的识字教材,讲述了各种生物、地理、医学之类的常识。
汉朝这些科普知识普及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考古发现,汉朝很多文物、遗址都有工匠和农户刻的科普教材里的顺口溜。
基层教育如此,高等教育同样发达。
汉朝的高等学校,国家投资建设,国家拨款运营,学生读书由国家补贴学费,老师教学国家不得干涉。
西汉时期,汉朝的高等学校一般都只有几百上千年,后来发展到数千人,到了东汉时期,甚至达到了三万多人!
冷知识3:
汉唐时期,科学发展的主要推手就是国家。
例如天文学的发展。
汉唐都由国家组织,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开展对地球经纬线的测量,极大的促进了人类天文学的发展。
没有国家的支持,普通人是完全没有能力,在上千里的地理范围内,建设大量的天文观测站来进行天文观测的。
再比如医学,汉唐时期,中医的外科手术是非常发达的,各种现代手术工具的雏形,汉唐时期基本都出现了。
发达的外科手术必须是建立在大量的人体解刨基础上的。
以古代的社会环境,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想进行人体解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至于为什么汉唐、宋朝以后,中医的外科手术反倒越来越不行了,搞到最后甚至连内脏分布都搞不明白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注:汉代蒙学教材中,就已经在科普人体内脏了。
冷知识4:
汉唐的军队,士兵都是有大量文书工作的。
但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所以士兵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唐军队其实是有识字班之类的教育班的。
之所以汉唐军队这么重视教育,是因为汉唐军人不识字,基本上啥都干不成。
比如汉唐军队的后勤,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是要进行痕迹管理的。
你运输了什么,要签字登记。
你分发了什么,要签字登记。
你领用了什么,要签字登记。
甚至你受伤了,去看军医,你还要填写病例。
然后汉唐军队在作战时,有专门的书记员负责记功。
书记员记功是要写报告的,上面会有人来核实军功的。
军功核实后,上面会发嘉奖令下来,同时行文给地方的。
因为汉唐军队都有授田制度和严密的奖惩制度,所以你受赏后,军队还会把嘉奖令发给地方政府,让你的家人和街坊邻居都知道你立功了,地方政府还要配套相关的工作,来落实对你的奖励。
所以,在汉唐军队当兵,你不识字,那你就处处吃亏了。
至于为什么后来几个朝代的军人都变成了被人嫌弃的丘八,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综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切勿用单一刻板印象去笼统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