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989|回复: 5

[讨论] 为什么中国古代看不起奇技淫巧,意识不到工匠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马镫马鞍马蹄铁的出现,铠甲、武器的改进,左右了战争的胜利。
耒耜、耧车、曲辕犁等农用工具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
这些东西明明哪朝哪代正常统治者都能意识到对国家、对民生都是大有裨益,但是对于发明者却选择敷衍了事,也从来没有想过扶持、培养工匠,也没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想法。
每次想到这些我就很难理解,一方面知道这些产品很重要,一方面又不重视这些工匠。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7546593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1:这个城墙终于修好了,待会儿皇帝要用锥子来验收,验收完就可以回家了~
工匠2:这个锥子终于铸好了,待会儿皇帝要用城墙来验收,验收完就可以回家了~
工匠3:这套铠甲终于铸好了,待会儿皇帝要用箭来验收,验收完就可以回家了~
工匠4:这支箭终于铸好了,待会儿皇帝要用铠甲来验收,验收完就可以回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知识1:
最初的科举制,前前后后的科目超过了100种,内容涉及到法律、数学、医学、艺术文化等专业科目。
不仅如此,唐朝政府的各专业部门,都可以根据自身专业技能的需要,开设专门的科举科目,选拔专业人才。
冷知识2:
汉朝政治中,公办教育的地位很高。
受限于汉代生产力的限制,汉朝没有办法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但是,汉朝仍旧很重视基层教育。
郡县的公办学校,没有办法让村里的孩子都去城里读书,所以采用游学的教育方式,让老师到农村里去教学。
这样的好处是时间自由,也不会干涉农村的生产生活。
这样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教学效率不高。
所以,汉朝的基层教育不追求多么精深,而是侧重于科普蒙学。
汉朝也有类似于《三字经》的识字教材。
但是汉朝的识字教材不是教人三纲五常,而是教人科普知识。
汉朝的识字教材,讲述了各种生物、地理、医学之类的常识。
汉朝这些科普知识普及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考古发现,汉朝很多文物、遗址都有工匠和农户刻的科普教材里的顺口溜。
基层教育如此,高等教育同样发达。
汉朝的高等学校,国家投资建设,国家拨款运营,学生读书由国家补贴学费,老师教学国家不得干涉。
西汉时期,汉朝的高等学校一般都只有几百上千年,后来发展到数千人,到了东汉时期,甚至达到了三万多人!
冷知识3:
汉唐时期,科学发展的主要推手就是国家。
例如天文学的发展。
汉唐都由国家组织,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开展对地球经纬线的测量,极大的促进了人类天文学的发展。
没有国家的支持,普通人是完全没有能力,在上千里的地理范围内,建设大量的天文观测站来进行天文观测的。
再比如医学,汉唐时期,中医的外科手术是非常发达的,各种现代手术工具的雏形,汉唐时期基本都出现了。
发达的外科手术必须是建立在大量的人体解刨基础上的。
以古代的社会环境,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想进行人体解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至于为什么汉唐、宋朝以后,中医的外科手术反倒越来越不行了,搞到最后甚至连内脏分布都搞不明白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注:汉代蒙学教材中,就已经在科普人体内脏了。
冷知识4:
汉唐的军队,士兵都是有大量文书工作的。
但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所以士兵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唐军队其实是有识字班之类的教育班的。
之所以汉唐军队这么重视教育,是因为汉唐军人不识字,基本上啥都干不成。
比如汉唐军队的后勤,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是要进行痕迹管理的。
你运输了什么,要签字登记。
你分发了什么,要签字登记。
你领用了什么,要签字登记。
甚至你受伤了,去看军医,你还要填写病例。
然后汉唐军队在作战时,有专门的书记员负责记功。
书记员记功是要写报告的,上面会有人来核实军功的。
军功核实后,上面会发嘉奖令下来,同时行文给地方的。
因为汉唐军队都有授田制度和严密的奖惩制度,所以你受赏后,军队还会把嘉奖令发给地方政府,让你的家人和街坊邻居都知道你立功了,地方政府还要配套相关的工作,来落实对你的奖励。
所以,在汉唐军队当兵,你不识字,那你就处处吃亏了。
至于为什么后来几个朝代的军人都变成了被人嫌弃的丘八,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综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切勿用单一刻板印象去笼统的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现代中国就能认识工匠的重要性了一样。
一、大连柴油机的工程师-鹿新弟
七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六次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3项国家专利,100余项国家、省、市技术创新奖。这么一个“大国工匠”,结果无法评上正高级工程师。
为啥?因为公司的领导都还没评上,工人没资格评。


二、台湾芯片魔术师-梁孟松
芯片领域的绝对怪杰,台积电头号技术大咖。来到中芯国际就任ceo后立刻发光热,帮中芯突破28nm,14nm,7nm。几乎以一人之力打破中国的芯片困局。
就这么一个怎么优待都不过分的大拿,结果被擅长“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高处大佬拿捏。他们不惜引进梁孟松在台积电时就结怨的死敌蒋尚义空降进入中芯董事会担任副董事长,逼得梁孟松再度辞职(在台积电就逼迫了梁孟松辞职了一次)。


三、窘迫的大国工匠-顾秋亮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蛟龙深海载人潜水器十几万个零部件,难度最大就是装配后密封性,能达到丝级精度的只有顾秋亮一人。就这么个人,如果他是在德国,前途辉煌那是必然。
但在这个地方,女儿上学他拿不出学费;听说妻子患癌只能抱头痛哭(幸好误诊);居住在30平的破烂房里蹉跎半生;行行出状元,这些行业状元干到了头,可人生变美好了吗?


……
烟草院士、黄金院士、白酒院士,水院那叫一个轻松;结果获得诺贝尔奖,身戴共和国勋章的屠呦呦却难以跨入。
陕西的航天研究,一个年薪十二万的底层员工张小平的离职,结果导致两次火箭发射失败。
…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蒋尚义说管理大于技术,柳传志说贸易大于技,既然如此,技术在被卡脖子前又何曾被重视过?
今人都不重视,又如何能苛求古人不重视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末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而《几何原本》的后九卷是直到1857年也就是差不多清末才由李善兰翻译完。也就是说,中间那两百多年都是空白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明朝,一个人如果搞出来了重大发明,我可以直接获得官身的。
中国古代除了带清,确实不是刻意推动技术进步,但是也不会刻意阻碍科技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