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杂侃天下 查看内容

这个能挽救患者生命的IVD项目,未来向何处去?

2025-8-18 17:39|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30| 评论: 0|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摘要: 缘何说某个IVD项目能挽救患者生命?


初看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些疑惑,目前医院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哪个不是对于患者诊疗十分重要的?缘何说某个IVD项目能挽救患者生命?


当然,临床检验中大部分项目临床价值都十分重要,无论是对于患者病情评估还是疾病风险预测都可以发挥作用。比如血脂项目,就可以预警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并提示及早干预,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可以说是挽救了患者生命。不过,可能还是那些应用于急危重症实验室诊断的项目、尤其是一些快速检测项目,能够为分秒必争的急危重症救治提供信息,说这些项目能够挽救生命可能更直接一些,比如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之前较少为人所关注但临床价值极为重要的快速药敏试验。在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的当下,快速药敏试验能够尽早提示临床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对于严重感染患者确实堪称是挽救生命的检测。








一、传统药敏试验方法在TAT上已没有太多提升空间

在国家大力推动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努力下,目前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微生物实验室,对于在药敏结果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无论是在提升临床抗感染治疗疗效、降低细菌耐药性还是避免患者过多暴露于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等,都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传统的药敏试验却存在若干短板,导至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最突出的是药敏结果报告的时间太长。按照现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需要培养出病原菌,然后再进行药敏试验,这些流程往往需要24—48小时甚至更久。而临床上,对于感染患者、尤其是重症感染患者,早一个小时换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不过微生物实验室也有他们的苦衷,毕竟细菌的生长有其生长曲线,其生长快慢很难人为干预。这也预示着,无论技术怎么发展,依赖于细菌自然生长的药敏试验方法在TAT上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即使以后出现更先进的药敏试验技术,只要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速度不能大幅加快,其报告时间仍难有突破性改观。



二、分子诊断技术用于药敏检测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

既然传统药敏方法在TAT提升上已经没有太大空间,那么目前备受关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这方面有无潜力呢?需要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药敏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细菌中是否存在对于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来实现的,并不是对于耐药性的直接检测。


据笔者所见,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基于PCR方法的多重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试剂纳入了ESBL基因检测。但是受限于PCR检测的靶标数目,应用检测耐药基因的主要方法应该还是测序技术。但是即使是测序技术,用于耐药基因检测仍存在诸多不足。如mNGS检测的基因片段长度仅为微生物基因组的1%左右,难以覆盖相关耐药基因。而tNGS相对来说在耐药基因检测方面较mNGS更有优势,但也仍面临耐药基因定位以及耐药基因型与表型的匹配问题。


首先,人体样本如痰液中可能存在众多细菌种类,其中有定植菌,也有致病菌。而在定植菌中可能存在着对于某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基因,但是仅通过测序有可能将这些耐药基因错误定位到病原菌上,从而对于病原菌的耐药性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复杂,还存在获得性耐药的情况,这就导至单一的耐药基因并不能解释微生物所有的耐药情况,也就是耐药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问题。往往是检测出耐药基因一般可证明该细菌对于这种抗菌药物耐药,但未检出耐药基因则不能证明敏感,因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这也是所有分子诊断技术检测耐药性都会面临的问题,带有根本性,也不是短期内靠技术改进可以解决的。况且目前国内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基因测序均为外送检测,其TAT往往需要两三天,同样难以满足需求。



三、快速药敏试验:虽有不足但前景广阔

既然传统药敏试验和基因测序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那么临床理所当然把目光投向以碳青霉烯酶检测为代表的快速药敏表型试验,寄希望于它们可以补上以上短板。这种快速药敏表型试验原理并不复杂,以目前临床上危害十分严重的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为例,其之所以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就是因为细菌产生了可以水解该类抗生素的碳青霉烯酶。而通过诸如免疫层析法等检测出细菌中的碳青霉烯酶就表明该细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需要加大剂量、联合用药或者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当然这种方法对于阴性结果预测价值也不高,即未检测出碳青霉烯酶不能证明该细菌对于美罗培南之类敏感,但是与前面两大类药敏检测技术相比,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出结果快:相对于纸片法、MIC法等需要将细菌与抗菌药物一起孵育的传统药敏方法,快速药敏表型试验直接检测酶的存在与否,大大节省了时间;且在医院内检验科即可操作,无需外送,相较测序缩短了TAT。


2、成本无论相较mNGS还是tNGS都极大降低。


当然,目前能够通过快速药敏表型试验检测酶而报告的耐药菌种类还很有限,但是作为能够切实服务于临床、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类检测,快速药敏表型试验在很多微生物实验室已经作为微生物检验三级报告中的第二级报告发挥重要作用而成为临床检验的刚需。目前有多个厂家推出了基于不同方法学的快速药敏表型试验试剂盒,国内专家也撰写了多篇有关专家共识。未来相信随着病原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以及技术的改进,快速药敏表型试验能和质谱技术一起,成为病原菌快速药敏的最佳方案。这也印证了我们对于有前景IVD产品的认知,即在细分领域内真正能提升临床诊疗的产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