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杂侃天下 查看内容

未来,IVD留几家就可以了,“ 合并 ” 已是趋势

2025-8-18 17:19|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230| 评论: 0|来源: 体外诊断IVD知识库

摘要: IVD行业的整合,绝非简单“大鱼吃小鱼”

2025年,我们IVD行业正加速洗牌,后疫情时代,新冠业务红利消退、集采压价、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业绩集体“跳水”。

仅2025年上半年,全球IVD全公司并购达13起,较2024年同期增长44%,行业从“碎片化竞争”迈入“集团化整合”时代。

11家国产IVD企业2025半年报预告中,7家明确亏损,行业步入“盈亏分化深水区”。生存逻辑已变,过去“单点突破”的细分赛道策略失效,行业天花板触手可及。企业若无法突破技术壁垒或规模化成本优势,注定被淘汰。

01 并购潮起

国内是横向整合补短板,如透景生命以3.28亿元收购康录生物82%股权,补全分子病理技术链,强化肿瘤诊断全链条能力;利德曼现金收购先声祥瑞70%股份,新增结核诊断与疫苗业务,向治疗一体化延伸。共性逻辑就是通过“现金+股权”并购细分领域技术壁垒企业,快速填补产品矩阵缺口,降低研发风险。

国际巨头分拆与跨界融合,BD医疗分拆诊断部门,以175亿美元并入实验室设备商沃特世,聚焦核心业务;Illumina豪掷4.25亿美元收购蛋白质组学公司SomaLogic,将基因测序优势延伸至蛋白层面;快奥森多放弃自研平台,1亿美元收购床旁分子诊断企业,战略转向POCT场景。趋势本质是巨头通过并购押注技术融合(如AI+诊断、多组学整合),争夺未来诊断话语权。

02 合并的底层因素

这样的政策倒逼企业提高质量,试剂集采压缩利润空间,企业必须转向高附加值赛道,如肿瘤伴随诊断、个体化治疗,但这些都开成红海了,国内企业加速出海,跨境并购成获取资质与渠道的捷径,但是现在就是出海也比较困难。

技术迭代加速行业淘汰,分子诊断向慢病管理渗透,传统生化诊断企业技术掉队;数字化与智能化抬升行业门槛,中小企业无力投入。

资本偏好头部效应,2025年全球IVD并购交易达13起,同比增44%,资本涌向“已商业化落地技术”;私募融资锐减,国内Q1同比下滑40%,并且投资者审慎押注“规模效应”企业。

我们行业未来格局就是三分天下,谁能留场呢?国内IVD整合趋势将延续,最终形成三类玩家共存:全域巨头,如罗氏、雅培,通过并购覆盖“试剂+设备+服务”全链条,主导高端市场;国内头部企业(如迈瑞、新产业)需加速整合渠道与技术,对标国际玩家;  细分赛道王者,聚焦肿瘤基因检测、POCT、自检产品等爆发领域。不管怎么样,想要生存,技术质量才是关键,以前的心态千万别有。

还有一类就是生态位服务商,提供冷链物流、数据解读、第三方检测等配套服务,依附巨头生态存活。残酷现实就是,当前超2000家国内IVD企业中,90%或将消失,要么被吞并,要么黯然退场。

我们应该明白,IVD行业的整合,绝非简单“大鱼吃小鱼”,而是技术质量、资本与临床价值的深度重构,当行业从走向寡头竞合时,唯有持续创新、拥抱并购、锚定临床需求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