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外诊断(IVD)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原抗体是诊断技术创新的源头,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诊断抗体的开发需要原始理论创新与前沿技术突破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新型免疫机制与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协同、计算抗体平台的建立、新方法与抗体结构机理研究,以及基于AI生成的抗体平台的结合。 背景
体外诊断(IVD)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IVD行业成本效益比极高,仅占医疗资源的3%便掌握了70%以上的临床决策权,是临床医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是医疗器械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IVD产业上游在整个体外诊断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抗原抗体是诊断技术创新的源头,原料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体外诊断系统的性价比,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有多种方式用于筛选诊断抗体,但是每种技术都有其局限性,例如基于血清的获取的可变性和控制困难,杂交瘤衍生抗体的开发漫长而困难,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免疫偏倚导致的序列和表位多样性的潜在限制,以及昂贵的单个B细胞筛选。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质谱测序的获取时间更短、成本更低,被诊断公司视为一条捷径,影响了传统的抗体开发。但是在诊断性抗体的开发中,下游检测的方法学差异和抗体可变区核心外恒定区域的影响往往被忽视。
2024年6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王战辉教授团队在VIEW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challenge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monoclonal antibodies”的文章,该文章深入分析体外诊断(IVD)面临的挑战,提出下一代诊断抗体开发的创新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更接近抗体发现的金标准,增强诊断试剂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