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88|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韩国和台湾IC实力强大,却很少见人去韩国和台湾留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导体真正的技术在公司
不在大学里面
大学里面那些课程网上都有大量公开课,去不去留学都一样
除非你能去台湾或者韩国公司核心部门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非常多,但是学IC的非常少,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经管艺术和社科等专业。
我目前在首尔科学技术大学读博,研究AI芯片(存内计算)和AI芯片信号转换的ADC,中国籍学生中做IC相关的就我一人。我也进了中国大使馆相关人员建的理工医科的博士人才库的微信群,我统计了一下,半导体相关4人,电子电气信息相关的16人(这里面不一定是研究IC,只是有可能)还有其他融合型专业也有可能是学IC的,应该不多。估计在韩国学IC相关的博士是十多个。硕士的话没有数据,不清楚。
在说下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科一个教授是曾经担任三星LPDDR4设计团队的总负责人,离职后在我校任教,目前也是研究内存相关的东西,他的实验室全部都是韩国人,我本科就在这学校差不多有十年了,没见过他实验室招过外国人,他们实验室做的都是三星给的一些前沿性技术研究课题,出来的学生几乎也是去三星。我当时也是想去他的实验室的,给他发过邮件,我当时的在校成绩不错,他考虑了一个星期才给我回信说,说实验室没位置。但是我看都后面又有新的韩国学生进了实验室,应该是不要外国人吧,后来我去了别的IC设计实验室,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东西是有保密协议的。当然我导也是三星出来的,但是他没三星的课题,估计这是他收我的最主要的原因。
就我们学校研究生院的课,很多教授开课会限制其他专业的学生听(其实电子,电气,ICT,半导体)都是有实验室做IC设计的,但是一个专业几乎只有2个IC设计实验室,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有些教授做的是企业定向课题,上课都是讲这些内容,不同专业的实验室不是同一个企业的课题,所以不开放。还有电子专业有外聘教授,IC企业过来的,讲的课也是定向的,因为和我研究的领域非常相似,所以想申请他的课,然后被拒了,也没说明原因。我估计也是企业课题的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IC相关专业的教授招人时几乎只招本校,而且是大三就进入实验室实习了,这样研究又多了两年,不是本校的几乎被一票否决了。因为IC的学习门槛非常高,学IC是卡智商的。本科的进来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是高考不行才来的,有的甚至连高考都没考,根本学不会。如果收来自国内好大学来的留学生,研究又少了两年,所以做IC的中国籍研究生非常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約十多年前,台灣有不少大陸交換生,交流領域不僅限於IC產業,許多學科都有合作。以我就讀的工業設計系為例,當時就有相當多來自大陸的交換生。他們的口音明顯不同,甚至在消夜時間,也能看到不同科系的大陸學生,和我們一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聚餐。
據他們自己說,能來交換的學生,都是在學校成績名列前茅的,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申請。確實,與他們合作的感覺很好,他們對課程的投入度極高,做事總是盡心盡力,力求面面俱到,看起來確實不像是來玩的。
但也許當時我們都還年輕,客觀來看,總覺得努力的方向不太對。起初,每次他們準備的簡報內容都顯得冗長而繁瑣,雖然資訊豐富,但對設計系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夠有sense,也未必能討教授青睞,常常簡報沒講完,底下的已經開始感到枯燥乏味了。不過也托這群大陸朋友的福,因為他們準備的簡報內容總是豐富得離譜,讓我們有了充足的底蘊,用這些素材、理論去衍生更多可能,這樣的合作方式也讓我們開始反思:該怎麼在豐富資料與設計美感、內容篩選之間,找到平衡?
於是,我試著調整合作方式,讓流程更有效率:

  • 專注開會30分鐘內得出結論與架構,以及簡報節奏該怎麼規劃,剩下的按照原先的分工處理。
  • 共同線上編輯文件,確保每個人都能同步作業。
  • 簡報時只顯示標題與重點項目,讓畫面簡潔,觀眾能聚焦,同時讓簡報更有設計感,表達方式更像是展演或發表會。
  • 彼此交流更實用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回頭想想,這段經歷其實挺熱血的。當時的我們在合作中學習,在磨合中成長,也為未來的專案管理累積了不少經驗。後來,大家也都按照這樣的模式合作了許多分組課程,畢竟設計系的課程,哪個不需要提案?哪個不上台簡報?哪個不需要挑燈夜戰?
後來我們回顧當時,都覺得這段經歷讓我們成長了不少。即便出社會後各奔東西,進入了不同領域,我們仍保持聯絡。他們來台灣時會聚聚,而我去大陸時,如果到了他們的城市,也一定會找他們敘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哇,當年我讀研的時候,那時候兩岸關係還可以,同學就是大陸過來的。考試成績把我這種學渣電得滿天飛,據說她是沒考上心儀的大學才來我們這邊欺負我這種不讀書的人,厲害的很。
台灣也沒有什麼機密什麼鬼的不給人家讀,純粹是我們這裡你們不見得看得上就是了,不然學校哪有什麼鬼機密,課本大家用得都同一本,網路上也是都開放學程:
https://ocw.nthu.edu.tw/ocw/index.php?page=course&cid=230我們對陸生也是很尊重包容的,看到那個成績我都跪了……能讓我抄抄作業就感激涕零,哪有不歡迎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1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我不算人......


我在台湾学的是光学精密量测、半导体自动化光学检测,现在在德国做纳米压印蚀刻,我可是把我学的东西、做的东西毫无保留都发知乎上了。专栏文章阅读量一般般,这个问题下糊剂吧侃的懂哥一堆,怎么具体到实质技术层面的内容就没人看了?我大概分四个专栏:
工程系统设计分析机械工程:我的造物者之路干涉术的那些事精密量测这个问题下说“接触不到先进的技术和就业机会”的,技术先不先进不知道反正我学的和台湾学生学的都同一堂课、都一样,甚至有很多老教授私下跟我讲内幕的更劲爆,什么当年中研院被CIA查抄核设施时作为当事人的经历啊,什么讲义中CODEV的插图是雄三光学探头的仿真直接拿来用的啊,那状态,都是颇具浪漫主义气质:


我CODEV就是那个CIA查抄时在旁边罚站的老教授教的,ZEMAX是中山研究院的一个老哥教我的,明面上台湾好像捂得多严实似的,实际上:


你以为的机密高科技,学起来都是要看慧根、看运气的,这些教授早就对那些管制、限制不耐烦了,哪管什么敏感不敏感,这行都快绝户了,有人乐意学他们比学的人还上心。
台湾对陆生的确有严格的限制,除了三限六不政策以外,像我要是要用AFM,我导师能借到的是仪科中心的,在新竹科学园区,且进出那个实验室是要看身份证的,我肯定进不去。你要是只看岛内那可真就狭隘了,到德国来德国人的AFM随便用,干嘛非得在台湾一根筋,于是乎我就拿着导师的推荐信到德国了。
至于就业机会,还是那句话,你要是只看岛内那可真就狭隘了。半导体产业自始至终都是由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构成,台湾只是一个foundry代工厂环节集中,往前倒一倒光刻胶、掩膜版这些耗材以及其他的光电设备重心都不在台湾。一个首当其冲的事实就是,台湾没有光学玻璃制造商,单这一点就注定台湾不具备高端光学仪器的制造能力,连研发的阻力都很大。因此,对各个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状况祛魅是非常必要的,当你真的在学这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时,你会发现地球变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