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91|回复: 0

[分享] 【星医百】国内的ICL行业的天花板能看到多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国内的ICL行业的天花板能看到多高?现在大多数的报告里喜欢用一个数据,就是国内的ICL渗透率跟其他国家的对比,来显示国内ICL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与美国(35%)、日本(67%)的渗透率相比,而当前国内给的数据只有5%。这么对比看起来行业确实天花板极高,但是国外数据可以简单类比到国内么?



这个目前短期看比较难,日本、美国和国内的医疗体系和国内是倒过来的。日本、美国的是以小型医疗机构为主要患者流量的入口,而这类医疗机构对ICL是天然的依赖,而国内刚好倒置,国内的公立医院均一性导致高等级医院为患者主要的就诊地点。根据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19年占国内医院总数8%的三级医院,承担了国内医院端53.53%的诊疗量,而二级医院19年占国内医院总量的28%,只承担国内35%的诊疗量,一级及以下医院则更低。19年国内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检测收入(包括门急诊+住院),三级医院收入2612.8亿元,二级只有959.8亿元,一级只有24.3亿元。三级医院这类大规模医院目前整体对检测外包的意愿并不是很强,对部分特检业务比较有兴趣。国内大部分的三甲医院,基本承担了某一地区的大部分的患者流量。一些成熟的普检项目,因为检测量足够大,所以自己购买设备自己做,对三甲医院是具备足够的经济效益的。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第三方的ICL的成本和质量优势,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维持当前国内的三级医院主导的医疗体系,国内的ICL行业的天花板可能并不像大多数研报中预测的那么乐观。国内做ICL真的赚钱么?
现在看龙头公司肯定是赚钱的,但能赚多少?后续能赚多少?如果类比美国等ICL巨头,他们的净利润率普遍在10-15%,而当前国内像金域、迪安等净利润率还不及这个水平,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行业的竞争格局,这里区分普检和特检进行下讨论。首先是普检业务,普检外包业务当前的壁垒很低,业务差异化很小,拼的就是价格。因为普检业务的大都比较成熟,龙头之间差距不大,小公司可能会在设备和试剂上耍点赖,但整体业务差异化不大。对于院方能够拍板的人来说,目前对于普检业务在各家选择上核心考虑的主要就是成本,这也就导致行业近两年价格战竞争比较激烈。你出40,就有人出30,你降到30,就总有人降到25。所以对于普检业务来说,不断涌入的资方让行业整体的获利空间大幅压缩,而且目前普检业务的扣率还在不断降低的趋势中。后续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业整顿。特检业务的话,利润空间较大,ICL跟医院的分成比例可以达到对半开以上,壁垒相对较高,需要的投入资金更大,而且需要公司有一定的院内业务推广能力,但细分赛道众多,小型专一的特检公司很多,模式也多样更加灵活。部分小而精的特检服务厂家更加受高等级医院认可,而且这类主要如果形成了自主研发的特检项目,会跟特定医院、医生的绑定更深,反倒大型综合的第三方实验室这块业务进展比较慢。
特检业务对于高等级医院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点:一是开展先进的特检业务,来转换为院方/个人的科研成果,如果有对医院了解比较多的朋友就会知道这个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第二个无外乎就是销售返点,特检项目一般客单价较高,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但是特检项目也要区分来看。非自主研发的特检项目,一般受质于上游独家的设备、试剂,导致成本较高,同时欠缺院内学术推广能力,只能理解为一项利润空间更大的普检业务。跟专精于某一赛道、持续进行自主研发的特检业务公司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所以目前结果看下来,普检业务后续的市场格局不能过于乐观,特检业务则要看这些大型综合实验室的自主研发能力是否OK,包括人才团队、研发体系、推广体系等,是否能够形成类似创新药企业研、产、销的良性正循环。目前来看,国内的主要ICL龙头公司在这块上还在不断的摸索和搭建重。作者:一张满仓的票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502270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