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外行表示推荐几本吧。
因为是外行,我比较看中的是这些书的可读性,专业方面我一般会看作者的出身和领域,会首选那些参与编写过专业教材的大佬所著的科普书。
总之就是先看作者背景,再看可读性,如果是比较专业的书籍,我会再参考一下译者的背景。
1.《癌症的消亡》
当知名的肿瘤专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癌症到底是什么,当我们因为癌症而迷茫无助的时候我们到底要做些什么,放化疗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新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市的时候,医生又是怎么想的呢?
我想,《癌症的消亡》会告诉你答案。
《癌症的消亡》的作者之一文森特·T.德维塔是国际知名的肿瘤专家,耶鲁大学医学院艾米和约瑟夫·佩雷拉教授(肿瘤内科学)以及公共健康和流行病学教授。他是现代化疗的开创者之一,并因此获得过拉斯克奖,他还曾经担任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和美国癌症学会主席。
他是肿瘤学教材《癌症:肿瘤学原理与实践》的共同编著者。
同时,他也是一位癌症患者。
另一位作者伊丽莎白·德维塔—雷伯恩则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德维塔的女儿。
更为难得的是,《癌症的消亡》中文版的译者,也是一位医学博士,而他的观点,和作者不谋而合。
这就使得这本书的比较专业的部分能够得到更为精准的翻译和解释。这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这样能避免遇到因为翻译和表达方式而导致的叙述偏差,也能让整本书的专业部分更加精准。
(是的,我在cue《最初三分钟》
在这本书里,作者解释了许多我们仿佛听过的名词——在开药的时候,往往会听到医生说什么什么方案,我只能在主治医师和他的助手之间做传话筒,而如今,这些名词我也都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也终于不会因为迷茫而恐惧了。
我们依然在这里把目录放出来
●引言
●第1章 命运的折磨Ⅰ
●第2章 化疗专家
●第3章 MOMP(化疗方案)
●第4章 MOPP(化疗方案)
●第5章 抗癌之战
●第6章 兵力部署
●第7章 NCI大扫除
●第8章 弗朗西丝?凯尔西综合征
●第9章 理论联系实际
●第10章 癌症之死
●第11章 命运的折磨Ⅱ
●致谢 我很喜欢在安利科普书的时候,把它们的目录放出来,从目录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到底都讲了些什么。
在《癌症的消亡》里,作者讲述了癌症治疗的历史和现如今的状况,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想,还讲述了一些过时却非常常见的治疗理念。它甚至讲了一些治疗的误区。
与此同时,作者还还揭露了政治原因导致的癌症治疗方面的限制。
一些条条框框出现之前,医生可以用激进的疗法创造更多可能,但是现在却被束缚住手脚,一些本该让患者收益的药物却被FDA推迟上市。
每每读到这个部分,我都会有深刻的共鸣。就如作者所说,如今我们已经不受科学技术所限,限制我们的,是有效利用信息和治疗手段的能力。
真的是让人叹息。
时至今日,我们并不受科学技术所限,限制我们的是有效利用已有信息和治疗手段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坎坷的命运,它远比克服科学障碍复杂癌细胞为了延续自身在不断地适应和进化,因此为了获胜,我们需要比它们更快地适应和进化。……抗癌之战的本质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场对抗自然的战争,我们同时还需要战胜自己——《癌症的消亡》 如果,你家里也有癌症患者的话。很推荐读一读这本书。
比起专业的教材来说,这本书无疑门槛更低,也更适合我们这些迫切的需要了解癌症治疗,又毫无专业背景的人。
最后,希望人类早日战胜癌症
2.《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是我生物医学方向的好基友安利给我的。
它的作者是理查德•道金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
与其说它是医学科普书,倒不如说是生物学的科普书。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颇有一种“被洗脑”的感觉。好像从前自己对于物种进化的观点,甚至于对于人性的观点都受到了极大地冲击。这种创见性的理论在带给我们极大的冲击的同时,也会带来对于社会伦理的挑战。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是恶。如今我们所说的“善良”,究竟是不是在和我们的本性作斗争呢
前言
序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人类呢
第二章 复制基因
第三章 不朽的螺旋圈
第四章 基因机器
第五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第六章 基因道德
第七章 计划生育
第八章 世代质检的争斗
第九章 两性之间的争斗
第十章 你为我挠痒,我就骑在你头上
第十一章 觅母:新的复制基因
第十二章 好人终有好报
第十三章 基因苦旅
注释 3《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这是在豆瓣上被安利的一本书。
作者薄世宁,是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已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20年。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作者是中国人,并且长期在中国工作。
对于我等外行人来说,科普书的用词是否准确非常重要。而在译者相关知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翻译的谬误。与此同时,如果是长期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在一些用词方面也会和我们不太一样。如果是普通的书籍也就算了,像医学这样必须要精准精确的学科,有时候很容易引发误会。
所以我自己在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的时候,都会看一看译者的资料,来判断这本书我应该如何去读。
而《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正好就可以规避掉这一点。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作为科普书来说可以说是相当棒了,像我这样的纯外行读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压力。与此同时,它为我们提供了医学方向的思维方式。
看目录就知道了,这本书他好细致啊。
第一章 理解医学的前提
第一节 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生命第一
先保证活着 4
为人找回尊严 7
支持生命的意义 9
第二节 疾病与生命同行
感觉良好并不代表没有病 11
健康和疾病可以共存 12
疾病的本源 13
疾病的价值 16
第三节 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身体的强大自我修复的能力 19
自我修复的助攻手 21
第四节 医学的双重性格
医学的性格:倔强的老头 26
有了人文的科学才更科学 27
伴随着科学的人文才是真人文 28
第五节 医患关系的实质:联盟
医疗活动不是消费 32
病人的巨大贡献 33
医患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决策 36
第二章 什么是疾病
第一节 疾病:人类进化的遗产
基因的不完美 42
器官的不完美 44
人体适应能力的不完美 46
第二节 病因追溯: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从远古人“开脑洞”到华盛顿之死 49
果子狸、蝙蝠与人类的“非典” 52
一切疾病都有病理基础 54
第三节 病与症:不用治的“病”?
症状不是病 56
症状是把双刃剑 58
从病入手治疗,对症状适度干预 60
第四节 代偿: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毫无征兆的慢性疾病 62
代偿是慢性病发展过程中人体的妥协 65
代偿带给我们的疾病防治启示 66
第五节 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共生:相爱相杀,互利互惠 70
打破共生就会带来疾病 72
如何保护共生关系? 74
第六节 健康的底层逻辑:人体免疫
人体免疫是健康的底层逻辑 76
大部分疾病都与人体免疫相关 77
增强免疫力的三个方法 79
第三章 医疗活动的实质
第一节 诊断:假设与验证的循环
知识储备和经验 85
保持开放性思维 87
发现和利用反常疑点 88
第二节 治疗: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
治疗的核心问题是目标问题 90
患者需求决定治疗目标 92
用医学目标匹配患者需求 93
第三节 临床诊治指南: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指南保证基本和规范的治疗 97
指南不断迭代升级 98
灵活运用指南会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99
第四节 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102
药物反映医学整体认知水平 104
认知提高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 106
第五节 医院:医疗服务最高效的组织形式
高度分工协作 109
能量高效利用 113
信息高效流动 114
第六节 公共卫生: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用世界上最“丑”的颜色禁烟 117
瘟疫倒逼英国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119
深入理解公共卫生 121
第四章 需要重新认识的疾病
第一节 癌症:时间的老朋友
引发癌症的最大危险因素:年龄增大 130
癌症的生成机制:同归于尽的疯狂跑车 132
对待癌症的三条建议 137
第二节 冠心病:不只是器官问题,而且是全身病
解决一个点不等于解决整体问题 139
冠心病的治疗 143
第三节 心身疾病:不仅是心病,而且是身病
遭电击的猴子与胃溃疡 146
列宁格勒保卫战与原发性高血压 147
治疗原则:心身同治 149
第四节 医源性损害:制度才能让它最小化
准确理解医源性损害 153
如何减少医源性损害? 156
第五节 疼痛:不仅是症,还可能是病
你永远不懂别人有多疼 159
疼痛有明确的神经传导通路 161
慢性疼痛是病 163
疼痛,永远不需要忍受 164
第六节 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年龄只能反映衰老,不能定义衰老 167
衰老的本质: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168
延缓衰老:激发自我修复和代偿 169
第五章 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第一节 疫苗:对抗疾病的新逻辑
用生小病来预防大病 175
不生小病,也能预防病 178
不仅防病,还能治病 178
重新理解疫苗安全 179
第二节 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输液始于霍乱:开启生命的新通道 183
输液技术持续迭代 185
治疗技术的新思路 187
第三节 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
疼痛:外科手术发展的“绊脚石” 191
麻醉使医学进入“不疼的时代” 192
麻醉让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得以实施 194
麻醉在其他治疗上的运用 195
第四节 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 196
认识护理的三个层面 198
第五节 X 射线:最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活体下的生命“摄影” 203
X 射线初期是“拿着生命在摄影” 205
让最小的干预发挥最大作用 207
X 射线的治疗价值 208
第六节 抗生素:物种竞争关系的巧妙利用
利用物种竞争治疗感染 210
过度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 213
科学使用抗生素的三条建议 215
第七节 呼吸机:热修复的新起点
脊髓灰质炎与呼吸机发展简史 216
治疗是热修复 219
第八节 癌症的免疫疗法:激发生态韧性
用细菌毒素治疗癌症的尝试 223
治疗自身癌症的诺贝尔奖得主 225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和生态修复 227
第九节 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
氯丙嗪:意外的治疗革命 229
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革命 231
第十节 脑死亡:重新定义生命终点
更科学的死亡诊断标准 237
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 238
脑死亡诊断标准的价值 240
第十一节 循证医学:如何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怎么看病? 242
循证医学的五级证据 244
用循证医学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246
第十二节 避孕药:把女人的身体还给女人
让生育和性爱分割 247
对口服避孕药的误解 249
让生育和死亡分割 252
让生育和年龄分割 253
第十三节 诺贝尔奖:所有的科学奖都是医学奖
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医学所用 255
基础研究推动临床技术的飞跃 257
医学研究越微观,越治本 258
第六章 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第一节 希波克拉底:2 500 年前的誓言为什么今天还在用?
正确疾病观的形成 264
医疗技术的出现 266
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的确立 267
第二节 威廉·奥斯勒:实践为什么成为医学的核心理念?
用实践理念培养医生 271
实践——理论和诊断之间的桥梁 273
治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75
第三节 沃纳·福斯曼:医疗禁区是如何一个一个被打破的?
打破心脏禁区的医生 279
医学探索的三个困境及解决办法 280
第四节 塞麦尔维斯:如何纠正体系的无知之错?
产妇死亡之谜 286
医院的洗手革命 288
纠正无知之错靠提高整体认知 289
第五节 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肉身”抗击东北肺鼠疫 293
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 294
防控不以明确病原体为必需前提 296
第六节 林巧稚:为什么现在女医生那么多?
为中国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女医生 300
中国妇产科学的开创者 301
女医生的独特优势 303
第七章 医生的精进与病人的修炼
第一节 医生精进第一关:少即是多
多治疗不等于彻底治疗 310
做到“少即是多”的三个方法 312
第二节 医生精进第二关: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快速决策
第一条:唐僧法则 316
第二条:第一张骨牌法则 317
第三条:马蹄声法则 319
第四条:高尔夫法则 321
第三节 医生精进第三关:克服不理性的冲动
不理性状态下的窄化效应 322
一流智慧的标志 326
第四节 健康的智慧: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避免高危因素 328
保护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 331
进行疾病早期筛查 333
筛查指南 335
第五节 做聪明的患者
你应该和医生交流的五个问题 342
医患共同决策减少选择失误 345
主管医生是寻求支持的第一人选 347
第六节 最后的告别:还有更好的选择
“善终”的六个要求 349
让死亡更有尊严 350
生前预嘱是更好的选择 352
结 语 医学的未来:继承与叛逆
致 谢、 4.阿图·葛文德的三部曲:《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最好的告别》
目前我只读完了《医生的修炼》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也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这本书其实更多的讲述的是葛文德作为外科医生的工作所及与领悟,讲述的是他遇到的各种案例。
与其说是医学科普书,倒不如说是医生的科普书。我们在这些文字里可以看到葛文德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菜鸟时期的手忙脚乱,对于医疗的困惑和思考。和同行之间的故事。读完这本书,就仿佛自己也经历过从菜鸟医生成长为大神的心境。
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而医学也正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才是它最具魅力之处。
在这三步曲里面,《最好的告别》是最火的一本。但是我个人还是建议循序渐进,从《医生的修炼》开始读。
<hr/>基本上就是这样啦,医学相关的书籍其实我读的不是很多,而且也很没有耐心。比如说《疾病的历史》,《众病之王》基本上没读多少就弃了= =
上面推荐的几本,也都是我作为一个外行,以我自己能不能读进去为标准选出来的。
有时候我在想,我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大约只是:世界这么大,真的好想再多接触几个领域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