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及其轴突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 ,可导至特征性的视盘改变和视野缺损。青光眼为世界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由于早期症状极容易被忽视,进展隐匿,严重时会导至永久性失明,因此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作为可预防失明的首要原因,青光眼影响了全球大于7000万的人。然而,预测表明,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近1亿,这凸显了采取行动的紧迫性。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干预措施提供了研究基础。
那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有哪些?
动物的选择
啮齿类动物应用最多,家兔、非人灵长类、犬、小型猪、猫、斑马鱼也都有应用。
模型构建
一、自发性青光眼模型
自发性青光眼模型是通过对啮齿动物的基因进行修饰使其在发育过程中模拟青光眼病变的自然发展过程。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转基因小鼠 是1998年John等报道的DBA/2J品系。
二、实验诱导性青光眼模型
在啮齿类动物中,大多数压力模型通过前房内注射闭塞材料或破坏流出结构来阻断房水流出。 眼压依赖性模型 01 微球注射法
方法:微珠前房注射可诱导慢性青光眼的关键特征,如眼压升高、RGCs损伤和视神经变性,并随时间缓慢进展,青光眼发病后4~12周RGCs可损失7%~12%。 优缺点:操作简单,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手术过程以及眼内异物所导至的角膜混浊、瞳孔阻滞、白内障、出血、炎症等并发症。 02 上巩膜静脉烧灼或结扎
方法:固定大鼠后,行术眼表面麻醉后;距角巩膜缘1~2mm,于10点至2点钟位剪开球结膜,分离筋膜,可在角巩膜缘后3~4mm处发现3支从状、色暗红、较粗的上巩膜静脉,即用止血器依次对其进行烙闭,烙闭后若近角巩膜缘段血管怒张,而远端血流中断,则为上巩膜静脉烙闭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