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342|回复: 5

[分享] 「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都有哪些种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光谱仪的用途都有哪些?
本问题将作为「知识库」栏目的一部分,你的创作将有机会被收录在相关话题的百科简介中,同时你也可以将其他符合百科规范的词条内容整理成回答或者文章来投稿。
投稿方式:在回答里艾特知识库,或者将文章投稿到知乎知识库专栏,为知友们解答各种十万个是什么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4333126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色散元件的原理,光谱仪可分为棱镜光谱仪、衍射光栅光谱仪和干涉光谱仪。光学多通道分析仪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光子探测器和计算机控制的光谱分析仪。它集信息采集、处理和存储功能于一体。
oma不再使用感光乳胶,避免和消除了暗室处理和后期一系列繁琐的处理,测量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光谱技术,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oma进行光谱分析,测量准确、快速、方便、灵敏、响应时间快、光谱分辨率高。测量结果可从显示屏上读出或由打印机和绘图仪立即输出。它已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光谱测量、分析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微弱和瞬态信号的检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三种光谱仪的原理与区别

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通常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根据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来测定物质的化学组分的。光谱分析就是从识别元素的特征光谱来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这就是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依据。
原子荧光光谱:通过测定原子在光辐射能的作用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之处
1、从原理看,相应能级间跃迁所涉及的频率相同;
2、都涉及原子化过程,其蒸发、原子化等条件相似。
3、吸收或者发射的强度于元素性质、谱线性质及外界条件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依赖关系。
不同之处
1、AAS多限于共振吸收,谱线相对简单;AFS则更限于强度较大的共振线,谱线更简单。
2、原理不同,产生方式不同,温度不同,仪器结构不同,操作条件不同,分析对象、目的等各不相同。

可以简单/近似认为:
1、火焰AAS法优点: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缺点:样品消耗多,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
2、电热AAS和AFS优点:检出限低,样品消耗少,但准确度差;
3、经典电弧法AES主要是具有良好的多元素同时分析能力,其它均不够突出。
4.ICP优点: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多元素同时分析,线性分为宽和AFS (小于1.0ng/g);
2、火焰AAS( 1~104ng/mL)3、ICP ( 1~100ng/mL)4、电弧AES( 1~103ng/g)

分析对象比较:
1、AAS、AFS对易电离的碱金属、易挥发的Zn,Cd检出限好,对Zr,Hf,Ta,Nb,稀土元素检出限很差;
2、ICP对于具有灵敏离子线的元素(如上述Zr等)都具有良好检出限。对易电离的碱金属检出限差;
3、电弧AES类似火焰AAS,但易电离元素不如火焰法,对难挥发难原子化元素的检出限优于火焰法。
内容来源:仪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元素的原子在激发光源的作用下发射谱线,谱线经光栅分光后形成光谱,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谱线的强度可以代表试样中元素的含量,高利通光谱仪用光电检测器将谱线的辐射能转换成电能。检测输出的信号,经加工处理,在读出装置上显示出来。然后根据相应的标准物质制作的分析曲线,得出分析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利用光谱仪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主要目的是给大佬们在选购光纤光谱仪时,做一些参考。光谱仪的基本原理,网上有很多。在此就不赘述。
1、光谱方案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光谱仪工作波长范围、波长分辨率、光谱检测灵敏度等有不同要求。从光谱仪工作环境上来说,可以在工厂,实验室,室外等,不同工作环境温湿度、清洁度差异较大。
So,当您作为用户想要采购光谱仪产品时,您需要确定您光谱仪的测试内容,还需要考虑应用场景,这样工程师才能从性能指标上为您评估合适的光谱产品。
其次,还需要做成本上的考虑~更高的配置、更高的性能,意味着成本的提升。在实验室使用和产线上使用,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成本计算体系。
应用领域和工作环境→各项性能指标+成本限制→光谱方案
光谱仪选购的主要参数:
【1】信噪比
【2】灵敏度
【3】暗噪声
【4】分辨率
【5】量子效率
……
【1】选购时,首先需要确定测试的具体波段范围。
【2】其次,在确定了需要测量的波长范围后,根据实验的测试速度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探测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光谱仪探测器为CCD探测器、CMOS探测器和InGaAs探测器。探测器:线阵or面阵探测器、前照式or背照式探测器、硅基or InGaAs探测器探测器是选择合适测量光谱系统的关键。
CCD探测器分为背照式和前照式;对于在紫外区(200-350 nm)和近红外区(900-1160 nm)既需要高量子效率又需要高信噪比和较大动态范围的应用,背照式CCD探测器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价格相对前照式较高。
CMOS探测器测试速度快,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获取光谱,触发延迟性能好并且在紫外波段灵敏度高,如果关注这些要点推荐选择CMOS探测器的光谱仪。
InGaAs探测器在近红外区域有着极高的灵敏度。InGaAs探测器的动态范围受暗噪声限制。对于1750 nm以下的测量,探测器无需制冷;对于需要扩展至2000-2500 nm波长范围的应用,需要采用二级制冷的探测器来降低暗噪声。
【3】光栅刻线和闪耀波长
【4】狭缝,狭缝大小和波长范围共同影响分辨率
【5】是否制冷
……
2、光谱仪应用
光谱测量可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如颜色测量、半导体领域里的测量、化学成分的浓度测量等。光谱测量的核心是物质辐射或散射、透射或反射的光携带了该物质的属性和条件的信息,如化学和物理成份等参数。通用的光谱检测,包括原始光谱、透反射、吸收、辐射、拉曼、荧光等等。
……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信息获取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期待能够记录物质发出或反射的全部光信息从而准确的获取目标物的信息。19世纪第一台黑白照相机就已经问世。这种成像设备只能获取目标物的空间二维信息。后来,出现了彩色相机,可以额外获取红绿蓝(RGB)三个通道的空间信息。此后又出现了彩色摄像机,可以连续的获取目标物的RGB图像,即可认为额外又获得了时间信息。近年来,出现了3D摄像机(3D电影),该设备通过模仿人眼的双目结构,获得两个不同视角的RGB视频,即可认为又获得了光的角度信息。从上述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获取更多维度的光信息是成像设备发展史的目标之一[1][2]。今天,我们的主角“光谱仪”则是额外获得“光谱”信息的新型成像设备,是光学成像系统发展史上的新星。



图1. 光学成像设备发展历程。

在了解光谱仪之前,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光谱是什么
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电磁波,而电磁波包含着不同波长的形式。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伽马射线、X光、紫外、红外、微波、雷达等等。其中,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是可见光了。可见光,顾名思义,在其范围内,人眼能够将不同波长的光感知为不同的颜色。比如波长在620-780nm的光人眼感知大致都为红色,波长在490-580nm的光大致都为绿色,而波长在450-490nm的光大致都为蓝色。光谱,就是光在不同波长处的强度分布曲线。



图2. 可见光中各色光的光谱。

当光照射或者穿透某物质时,光的性质会被物质属性调制,其反射/透射光的光谱也会展现出五花八门的变化曲线,并据此可以用来分析该物质的化学/分子组成等。如图3所示,是各种光源的发射光谱曲线,由于其光源发光物质的物理/化学属性不同,其发射光谱也表现出相应的属性,具体表现为:随着横坐标波长的变化,不同波长对应的光强度也随之变换。因此,对于波长强度信息的获取与应用称之为光谱技术。而能够获得光谱信息的仪器,称之为光谱仪[3]。



图3. 各种光源的光谱曲线,横坐标:波长;纵坐标:光强度。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光谱仪的技术形式已经十分丰富,学者们对它的分类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例如:简单地按照光波范围可以分为,可见光型,红外型和紫外型光谱仪。按探测方法分,有直接用眼观察的分光镜型,用感光片记录的摄谱型,以及用光电或热电元件探测光谱的分光光度计等。按照获取光谱过程是否需要计算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型与计算型;按照获得方式可分为:棱镜及光栅色散型,干涉型,直接滤光型,分光型,以及引入微光学元件的计算层析型和压缩感知型等[4]。在这儿离我们本次为大家介绍三种主流的光谱仪:色散型,滤光片型,和干涉型光谱仪。三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相信可以让大家对光谱仪的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色散型光谱仪:



图4.牛顿的棱镜色散实验。

牛顿的棱镜色散实验(图4),让人们认识到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之后,色散一直是人们分离不同谱段的光的重要形式。色散型光谱仪是通过分光元件(如棱镜光栅)将复色光分光后,将色散开的单色光波长大小而依次排列得到光谱。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光谱仪大多为基于衍射光栅的光谱系统(Grating Spectrometer)。其分光元件衍射光栅,是一种能够将多色光衍射到不同角度的光学器件,其基本原理可由下面公式表示:


其中,n为衍射级次,   为衍射光波长,d为光栅常数,   为光线入射角, 为光线出射角。经过光栅分散的各色光,被探测器重新成像,按波长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即可得到光谱。色散型光谱仪的分光元件中,光栅通常比棱镜更好。因为棱镜色散本身具有的限制:在特定波长范围存在一定的光吸收效应,进而导致色散效率受限。而光栅不存在这一问题,其色散效率更高,并可以提供依据波长大小的线性色散,更容易后期处理。



图6.基于光栅色散的光谱系统。

色散型光谱仪原理简单,但也存在着相应的缺点。如图6所示,由于色散型光谱系统中引入了狭缝,导致光通量低,而光通量大小直接影响了信息的信噪比。 可以通过增加狭缝的宽度来提高光通量,但是狭缝宽度的增加会导致光谱分辨率的下降。因此色散型光谱仪的信噪比与光谱分辨力相互制约,成为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色散后需要对每个谱线分别测量,使得系统的测量时间加长,这制约了色散光谱仪在动态场景中的应用。
滤光片型光谱仪:
滤光型光谱仪通常利用干涉滤光片(常见的为法布里-珀罗型)直接滤出需要波段的光,而将不需要波段的光吸收或排出。其基本原理和我们日常所见的彩色相机相同。彩色相机可以认为是一种三通道的多光谱相机,该结构由 Bayer 在1976 年提出,如图7所示,是一种直接在像素前方加工红、 绿、蓝三色滤光片阵列的结构。将红绿蓝三原色信息进行组合之后,即可完成对色彩的记录。



图7. Bayer 滤光片马赛克结构的彩色相机。

随着Bayer滤波器阵列彩色相机的发展,产生单像素级尺寸的谱滤波片成为可能。如图8 (a)所示,通过增加滤光片的数量这一简单步骤,即可将彩色相机推广到光谱仪。这样的光谱仪的优点是非常紧凑,便于携带且鲁棒性性强。但其主要缺点在于,制造这种像素级的滤光片是十分困难的,每个滤光片的尺寸都要分毫不差,并且滤光片与探测器像素之间要绝对配准。这不仅使得此种光谱仪成本极高,而且一旦系统装备好,无二次调整可能性(不能够随便地改变光谱范围或者分辨力了)。



图8. (a)像素级滤光式光谱仪;(b-c)两种多孔径滤光型光谱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者们又提出了多孔径过滤式光谱仪(MAFC)。如图8(b-c)所示,将微透镜阵列与尺寸相对较大的滤光片相结合[5],即可实现相应功能。此时的滤光片尺寸较大,容易加工,放置于透镜前后均可,配准也相对容易。该种光谱仪的缺点在于,随着光谱通道数的增加,势必要增加滤光片的数量,从而导致光通量下降。
干涉型光谱仪:
1880 年,迈克尔逊(Michelson)发明了迈克尔逊干涉仪,之后,瑞利意识到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从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图得到其光谱信息[1],干涉光谱学便慢慢发展起来。1949 年,英国科学家 Peter Fellgett 第一次通过傅里叶积分变换的形式从实验测量的干涉图中获得光谱图。



图9. 迈克尔逊干涉型光谱仪基本原理。

干涉型光谱仪多为双光束干涉型,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迈克尔逊干涉型光谱仪。图9为其示意图,该光谱仪包含一个分束器、一个定镜和一个动镜。来自目标场景的光线首先被分束器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由分束器反射至定镜,经由定镜反射后再次透过分束器到达探测器;另一路则透过分束器到达动镜,经由动镜反射后再次到达分束器,并最终由分束器反射到达探测器。通过移动动镜,使得两个光路之间存在光程差,光程差的存在使得两路光干涉后形成干涉条纹。对干涉条纹进行傅里叶变换可得到目标场景的光谱曲线。干涉型光谱仪克服了色散型光谱仪能量利用率低的缺点,具有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光谱分辨率高的优点,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应用广泛[6]。
光谱仪的应用领域:
光谱成像技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遥感、农业、食品、医疗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领域。医学成像是引导医生有效的掌握及进一步分析疾病状况的重要手段,光谱仪的无侵入特性使得该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有着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光谱仪能够获取的不同临床病症的光谱特征,近年来,学者们利用光谱仪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监测做了大量研究[7]。包含了人眼疾病诊断,癌症的原位及离体监测,创伤分析,代谢及血液动力学分析,血液氧和程度分析,爱茨海默症潜在视网膜生物标志物探测等。



图10.光谱仪用于人眼疾病检测。

农业领域。农业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光谱成像设备及无人机等小型飞行器的飞速发展,由光谱仪技术参与的“精准农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作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光谱特性不同,通过监测作物的光谱数据,可以有效的分析作物的生长状态,生理生化指标,病虫草害等,以便采取精准的施肥、喷药、除草等应对措施。另外,光谱仪还能够对各种农副产品,如苹果[8]、桃子、烟叶等的质量进行监督。



图11.光谱仪用于农作物生长状态监测。

食品行业。随着对食品的高效率低成本生产需求的日益增长,食品行业在安全生产的同时也面临着确保食品质量及安全的挑战。食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传统监测食品物化及生物特性的手段往往具有破坏性,而光谱仪技术能够无侵入的实现对食品质量的评价及食品安全的检测。



图12.光谱仪检测西红柿的新鲜程度、酸度等。

遥感领域。通过将光谱仪置于人造卫星或飞行器上,从而实现对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探测。地表各种物质都具有特定的电磁波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特性。例如各类岩矿、不同性质的土壤、不同种类的水体、不同类型的植被、城市建筑以及大气中的气体成分都对电磁波辐射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通过建立各类物质的光谱数据库,可以将各类地物进行精确的分类,从而实现测绘、地质勘探、大气、水体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9]。



图13. 遥感领域中,光谱可以用于地质探测。

<hr/>以上内容均由ViaX盐趣签约导师S·Lv提供

责任编辑:赵晨旭(邮箱:zhaochenxu@viax.org如需交流、转载、供稿、合作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单位、职位及姓名)


@知识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