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看起来,听起来,事实上,国内做临床质谱的公司面临多种挑战,导致它们难以实现盈利。这里浅浅的剖析下,大家看看有无道理。
高昂的设备和维护成本
质谱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价格昂贵,且需要专业维护。初始投资和后续维护费用都相当高。问题:如果仪器成本低点,那么检测需求,能上来吗?
技术门槛高
质谱分析技术复杂,需要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这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人才培养周期长,如不能留人,再适应面临青黄不接。问题来了:如果试剂厂商都派人驻点,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市场成熟度低
临床质谱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导致客户群体有限。问题来了:市场教育到底是医院主导还是IVD公司主导,能较快有成效?
政策和监管
医疗器械和临床检测领域受到严格监管,相关资质和认证手续复杂、时间长,增加了进入市场的难度和成本。问题来了:LDT能放开吗?放开了,能解决问题吗?
竞争激烈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利润空间被压缩。问题来了:什么时候会是拐点?某公司上市成功是拐点?还是仪器厂商都走贴牌路线为主是拐点?
研发投入
质谱技术更新快,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研发成本高且回报周期长,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问题来了: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能成正比吗?质量更重要,还是先做出来再迭代更好?
客户教育
临床质谱的优势和应用场景需要向潜在客户进行大量宣传和教育,这需要时间和资源,但回报不确定。
医保报销限制
目前,许多质谱检测项目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需要自费,限制了市场的扩大。
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质谱分析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可比性有待提高,这影响了临床应用的信任度和普及率。
技术转化难题
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困难,技术转化的效率和速度有待提升。
应对策略(也就随便说说)
- 提升技术和服务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和高质量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检测项目上走差异化路线,产品简单稳定是根基,特检项目和特殊人群可拓展。技术创新上,贴近或引导客户需求,走跟随或引导路线。
- 加强市场教育: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等方式,推广质谱技术的临床应用,扩大市场认知度。
- 优化成本结构:通过规模化生产和运营优化,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关注行业政策动态,争取政府和医保的支持,推动质谱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合作与联盟:与医院、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共同推动技术应用。
各位,你觉得呢?
来源:质谱医学驿站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98174017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