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再次回到干细胞这个行业已经半年之余,今天很想把这半年来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一些信息记录下来。
先表达一个个人观点“这个行业还是充满了迷人的想象力,但也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5年初识细胞
2015年也是在北京的第五年,过着外表“光鲜”,内心“彷徨”的日子,对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有种若即若离的恍惚感,那时候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和财富增长的欲望日益强烈,对于体制内“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日子,越发失望。与失联15年的发小重逢在“簋街火凤凰”,第一次听说了“干细胞”这个陌生又神奇的黑科技。在交谈中,得知发小父亲罹患严重的肝硬化,在302医院医治过程中,接受了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效果非常显著。随后,通过自己学习查找资料,并不断与发小的交流中,逐渐了解了干细胞的神奇特性,对这个神奇的黑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把细胞介绍给了身边亲友,亲眼见证了,细胞对于糖尿病足迅速的治愈能力。由此,逐渐产生了,离开体制,踏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号召。联系了身边要好的伙伴,开始频繁探讨离职创业,投身于细胞行业的可能性。
2015年底,终于瞒着家人,带着满腔热血,投入到了细胞行业。在发小的引荐下,我们与北京的一家干细胞创新公司建立了联系。由于我们都是这个行业的门外汉,对于细胞的研发和生产不懂,只能从市场推广和临床应用方向入手,在发小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销售途径,团队也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了12人,但是中间的曲折离奇,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道明白。随着事情的深入,我们也逐渐拨开这个行业的层层迷雾,从当时的情况来看,zf层面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虽然鼓励技术创新,但是技术标准、临床应用、药品申报等各个环节都是模棱两可,甚至是缺失,在巨大的信息查之间,也造就了当时的市场乱象,不过也正是那样的环境,逼着我们自学专业知识,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别说干细胞这个概念,连细胞能讲清楚的人也不多。从业中,我们既充当了布道者,也充当了“丑恶嘴脸”,生老病死,人性的贪婪,在这个行业里,展露无疑。我们接触过完全以利益为主导的商人,也接触了一丝不苟的科研人员,还接触了很多虽然迟疑但非常好奇临床医生。更多看到的是,身患重病无药可医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渐冻症、严重的神经损伤、克罗恩病、肝衰竭等等。在无药可救的疾病面前,求生是那么的激烈和复杂。
我见证了,12岁的小女孩患克罗恩病因干细胞治疗而好转后,对你感恩戴德,每年“感恩节”会给你发消息的父亲;也见识了因为利益,而和你不共戴天的商人。
生与死,金钱与欺诈,在这个行业里共生,激荡着、刺激着、教育着我这个第一次创业的人。
2017年黯然离场
创业是一场修行。事情更加曲折地发展着,对行业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欲望、野心、困难和风险都在极速成长。毕竟干细胞应用距离合规合法在当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我们这种门外汉,缺人脉、缺资金的团队来说,更是无法驾驭。逐渐,我们走到了尽头,团队开始迷茫,合伙人之间开始矛盾不断,“魏则西百度事件”把这个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ZF开始出手整治,叫停了一切以商业化为目的的临床应用。原本对这个行业就比较陌生的大众,开始丧失信任,口诛笔伐,最后的结局就是一地鸡毛,各自散去。我的创业戛然而止,经历了负债累累和信任危机,是的,我第一次的创业,失败了。继而引发的是人际关系崩塌,我独自蜗居在北京的角落里,体验了人生目前为止,最痛苦、最奇幻、也最有价值的一段时光。
其间,我阅读了很多书籍,在精神最没有地方安放的时候,做了皈依。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当时创业团队里的伙伴各自创建了几个干细胞相关的公众号,没成想,在后来逐渐运营成长为这个行业里科普细胞知识,流传甚广的“自媒体”。虽然,他们的成功和我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但是我还是会“不要脸”的认为,自己当时的起心动念,给这个行业和大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微弱信息平台。我要深深感谢,这些坚持运营自媒体的伙伴们,给“干细胞”一个走进大众视野的路径。互联网的神奇就在于,再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成为星星之火。当然,现在做“干细胞”科普内容的自媒体或媒介已经很多了,甚至有点“内卷”。但是,在2015、2016年,要想写一篇真正好的科普文,还是很困难,一方面是科研文章晦涩难懂且不容易找到,另一方面是大的政策之下,对于一个争议颇多的“黑科技”,把握好尺度分寸,也是极为难得。
2020年,向前看,也向后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造化弄人也罢,还是主动选择也罢。经历了餐饮行业和阿里本地生活洗礼后,我又有机会再次回到干细胞这个行业,现在应该叫“大健康”或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行业。坐在国家细胞谷的产业园区里面写下这些,也是百感交集。我这辈子肯定不会成为干细胞这个行业里做研发的科研人员了,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临床医生,想来这也不失为一种遗憾。但是,做为这个行业里成果转化的从业者,也是一种幸运。看着ZF层面,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定行业标准,通过干细胞临床试点医院备案也增长到了一百余家,先后成立了海南先行示范区、省级自贸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逐渐适配。国内干细胞企业在政策的鼓舞下遍地开花,不断有新的技术成果进入报批周期,大资本也有逐步介入,自媒体宣传更是欣欣向荣,仿佛这个行业终于要拨云见日了。就全行业的上、中、下游来看:
上游产业,细胞存储已经顺利闯关,基础建设(各地方的细胞存储库)已经趋于完善,同时,一些头部公司或地方性公司,已经完成了商业闭环,除了和各大医院开展新生儿干细胞存储之外,成年人的细胞存储业务也趋于成熟。我有一个“歪理邪说”,要看一个行业是否成熟或者充分竞争,那就看看互联网巨头是否已经入局,之所以说细胞存储业务趋于成熟,那就是在某东平台,已经可以看到明码标价的相关业务了,同时各类细胞公司,也正通过独立App或小程序的搭建开发实现O2O商业模式;
中游产业,也就是研发型生产型企业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精耕,通过和备案医院合作,在药品申报方面有所斩获,今年6月,复星集团的car-t细胞获批,更是给细胞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欢欣鼓舞;
唯独只有下游产业,也就是距离我们普通老百姓最近的应用层面,目前还是不太明朗,这也是干细胞这个行业经常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虽然ZF层面积极通过临床备案和政策先行推动发展,国内临床有记录的有效性治疗案例累计也有10w之余,但是开放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仍然,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人类每一次的进步,都始于“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疾病和衰老从来都是伴随着生命全部的进程,治愈疾病,对抗衰老,也是亘古不变永恒的话题。江湖上仍然流传着“干细胞延年益寿,包治百病”的传说,更是有不少“英雄豪杰,千金散尽唯求长生不老”。
以我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来说,当下存在的很多问题,就技术和行业没有对错可言。今天的市场环境,相较于2017年以前,已经成熟理性了很多,干细胞的商业化,也逐渐趋于合理,那些过度宣传的营销手段也得到了一定克制,更是有很多良性发展的公司在利益和道义面前,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但是对于,想要接触和进一步了解“干细胞”的大众来说,我还是要奉劝一句,“丰俭由人,不要迷信科技,更不要排斥和丑化科技,报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尝试,不失为一种明智,至于最终是否选择,还是要慎重决策”。
干细胞发展到今日,仍然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有很多临床上的未知和不确定性需要时间验证。这个世界最底层的运营规则就是“不确定性”,但是如何在不确定中,把握住那么一点点确定?我们需要守好自己的钱包、自己的理性,多去涉猎政策、技术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做一个明白的现代人。
如果,屏幕前的你,恰好看到这篇文章,并且有这方面的需求,把握住三个原则,也许可以帮你过滤掉一些杂音:
1.天下没有“万能神药”。凡是承诺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都是看上了你的钱。
2.细胞有没有效果,真的是谁用谁知道。最关建的是要通过严肃的医学流程,建立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选择那些有实力的平台:一看资本,二看技术,三看临床案例。
最后,关于这行业,我还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细胞时代还没有全面来临的时候,“无细胞治疗技术—外泌体”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一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时间陈酿,也需要时代来纠错,对于滚滚洪流中的我们,我们应该报以什么样的态度,请君自便~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078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