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781|回复: 5

[分享] 年轻人如何预防和及时发现癌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5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预警,这个回答可能有毒。因为年轻人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不仅仅是知识和策略问题,更加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啊。几个关键点:

  • 癌症预防和传染病的预防是不一样的。
  • 除了潜伏期超级长之外,癌症还具有如下5多的特性:多个疾病类型;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多基因致病。
  • 我们的先天遗传基因是癌症致病因素之一,这意味着每个人在癌症预防和发现上是生而不平等的,需要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样。
  • 基于癌症多因素、多阶段等致病原因,癌症的三级预防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已经在多个试验中证明了预防的有效性:降低癌症发病数目/风险和死亡数目/风险。
  •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些症状,并尽早就医,尽管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症状是有非癌症原因引起的。
  • 不管我们多么努力预防,癌症有可能还是会不可避免。但是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尤其是一级预防)还是有其非常积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 根据我们目前对癌症的了解,无论结果如何,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我们能做到最好的理性的选择。

大家从小开始接种疫苗,估计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是怎么回事,可能是有点印象的。拿乙肝疫苗为例。预防的因果关系很直接明了(乙肝病毒引起乙肝),预防的过程很简单(保护易感人群:打疫苗),预防的结果确切(86%-99%)。
如果抱着预防传染病的思路来考虑癌症的预防,估计是要失望的。差别太大了,传染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外因,但是癌症主要致病原因是内因—癌症是基因功能异常导致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正常细胞的叛变(癌变)导致了癌症。在谈癌症预防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癌症到底怎么回事。关于癌症和基因和关系可以阅读文章读懂基因,更好的了解癌症
癌症在整个人群中的高发年龄是50岁左右,潜伏期那是相当的长。除了潜伏期超级长之外,癌症还具有如下5多的特性:多个疾病类型;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多基因致病。
<hr/>癌症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癌症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系列相关的疾病。已知癌症类型超过300个,各自的发展过程和生物学特性都不一样。就像一个超过300多人的大家族一样,家庭成员性格和脾气都是不一样的。大家了解的都是以癌症原发部位来命名的。根据生长的身体部位不同,男女常见癌症类型如下,其实还有更详细的分类,例如肺癌还能分很多种,治疗方式,存活时间等都各不相同。


这些疾病差异是很大的,例如即使是晚期乳腺癌或者前列腺癌,有可能活得比早期胰腺癌还要活的长。
<hr/>多因素致癌:先天因素+我们的行为因素(饮食、运动、抽烟、喝酒、作息、性行为等)+我们周围的环境因素(空气质量、水的质量、放射性元素、二手烟污染、传染病情况等)。最终影响了我们患癌症的情况。这些因素覆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无所不包。现如今的环境下,现代生活的荼毒下,可以说各种因素几乎是无孔不入,时时刻刻勾引/折磨/荼毒正常细胞叛变啊。


多阶段致癌:尽管正常细胞受到一系列叛变的诱惑/折磨和荼毒,正常细胞背叛成为癌细胞,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目前的理论,有基因两次突变致癌或多次突变致癌的说法,但基本上认为基因的单次突变不会致癌。所以正常细胞叛变成癌细胞是有节奏的,一些过程在癌变之前是可逆的,即正常细胞的叛变是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它们的一些,在和你割袍断义彻底恩断义绝之前,你总是有机会说服/挽留他们不要叛变的或者把叛变分子清除出去的。例如导致宫颈癌的HPV病毒感染,有很多是可以自行消退的。当然了,能避免或降低这些细胞叛变的概率的最好,例如注射宫颈癌疫苗。也有一些细胞,性子是隐忍的,默默的突变不发出任何信号,日常体检和检查也观察不到,例如多个器官包裹的胰腺,大多数胰腺癌都是晚期才发现。
例子1:肺部的癌变过程,在没有发展成浸润性癌症之前,戒烟减少肺部刺激,这个癌变的过程有可能是可逆的或者维持这个状态不进展。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癌细胞就是叛变的家贼。为防家贼,我们只能尽量采用怀柔的政策,而对正常细胞怀柔的唯一方式就是我们尽可能以健康的方式生活—这就是一级预防。
但是整体来讲,细胞对我们的忠诚度是很高的,高出95%以上的爱情友情的忠诚度。可再高的忠诚度也顶不住一再的折磨啊。当你几十年如一日的用香烟/酒精/垃圾食品,空气污染、辐射损伤等因素,并且联手岁月这把避无可避的飞刀,共同里应外合的来蹂躏/折磨/引诱正常细胞,他们能做到几十年不叛变,只是不断黑化,已经很对得起我们啦。想想你能做到吗?不要说几十年,蹂躏/折磨/引诱/拷打你几小时,估计你早就叛变了吧,小同志。
并且只要正常细胞没有最终叛变成真正的癌细胞,你及时的对他们好点(戒烟,戒酒等),黑化的细胞甚至能逆转或者停止进一步的黑化。
所以长点心吧,对我们的身体(正常细胞)好点,偶尔放纵一下折磨正常细胞是可以的,毕竟忠诚度在那里摆着,但经不住几十年如一日的折磨啊。


你想问正常细胞背叛成癌细胞后,还能不能逆转?不可能的!没有成为真正的浸润性癌症之前,一切的黑化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一旦叛变成真正的癌细胞,那就是敌我矛盾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敌我矛盾,这种敌我矛盾不是癌细胞被灭绝,就是我们和癌细胞一起死翘翘。所以此时应该在癌细胞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把他们揪出来,用规范化的方式杀灭癌细胞—这就是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当然了,随着癌症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敌我矛盾得到了某种软化,目前癌症患者可以带瘤生存好多年。

例子2:正常宫颈如何从HPV病毒感染发展到浸润性癌症(真正的癌症)的过程。


例子3:胃癌细胞如何一层一层浸润从T1发展到T4的


<hr/>根据多因素致癌学说,我们的先天遗传基因是癌症致病因素之一,这意味着每个人在癌症预防和发现上是生而不平等的,需要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样。
目前认为大约5%至10%的癌症是会遗传的(备注:遗传的是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不是直接遗传的癌症本身),这意味着导致癌症的特定基因的突变会在血亲之间遗传。其中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相比,和遗传基因相关度更高一些。了解癌症的遗传可阅读文章癌症会遗传吗?
有遗传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需要更早的、更为频繁的开始癌症的筛查,和/或遗传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甚至是预防性治疗,如结直肠息肉切除,预防性乳腺切除等。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戒烟戒酒,尽可能维持正常体重,体育锻炼……
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癌症协会的建议,这世界上很多事情真的没有公平可言啊:


如何评估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具体可参考文章,如有必要可咨询医生:
结直肠癌的家族遗传、患病风险、预防和筛查
更好的预防乳腺癌,从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开始
<hr/>基于癌症多因素、多阶段等致病原因,癌症的三级预防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传染病预防的结果是直截了当的,癌症并非如此,个体患癌的因果关系并没有100%的明确。预防癌症的目标并非100%预先防止,而是降低个体患癌的风险。
癌症的潜伏期长达几十年,又是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多基因致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搞清楚肿瘤的病因。这为癌症的预防提供了很好的科学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预防大部分癌症的发生。根据WHO的数据,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每年至少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在弄清楚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从而防止或减少癌症的发生。例如明确的知道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吸烟也是其他癌症的风险因素;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级预防建议所有人群:戒烟/不吸烟;获得并维持健康的体重;适当的运动;饮食健康均衡;限制酒精的摄入等。
第二级预防即筛查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病例。对于某些有可能逆转、停止或延缓发展的疾病,早期检查和预防性检查更为重要。目前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皆有较好的早期筛查的手段(见上面筛查部分内容)。并且得到了各种验证。例如低剂量CT筛查肺癌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风险。
但是不幸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癌症并没有有效的筛查手段。一些公众号和商家为了赚黑心钱,利用大众对癌症的恐惧心理,推出各种神奇的一滴血/一滴尿/一坨大便筛查癌症的乱七八糟的检测项目,既没有有效性,也没有相关部门批文或者各种虚假广告。大家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随意缴纳这种智商税。我们一直强调癌症筛查是一项医疗行为,是有风险的,风险包括假阴性,假阳性等问题造成延迟就医,或接受后续不必要的检查和/或治疗等。癌症筛查不是随意的消费行为。
第三级预防指的是对已经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癌症尤其要强调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尤其是对一些病因明确且人为导致的癌症,如吸烟所致的肺癌、乙肝所致的肝癌,采用一级预防较易见效。有些癌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且通过筛查及早诊断和早治疗后预后较好,如宫颈癌、乳腺癌等,除致力于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而对于病因和危险因素不明确,有难以觉察预料的癌症,只能实施三级预防。这确实是令人无可奈何。
说到一级预防的时候,特别强调一下戒烟或不吸烟的重要性:吸烟危害太大了,不光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也是其他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最关键吧,二手烟的危害非常大,根据陈万青等人2017年5月份发布的研究显示,我国女性吸二手烟所造成的肺癌死亡人数显著超过了女性直接吸烟导致的肺癌死亡人数(40000例 vs 23460例)。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和吸烟的男性结婚又增加了一重死于肺癌的风险。这个研究没有具体分析二手烟对儿童的影响,但是二手烟对儿童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说“一人吸烟,全家遭殃啊”真的不算过份的。适婚女性为自己也为将来的孩子着想,吸烟的男性和女性,为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着想,也都多长点心吧。
<hr/>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些症状,并尽早就医,尽管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症状是有非癌症原因引起的。


了解更多关于癌症的症状和体征,可阅读文章了解癌症的狰狞面目:症状和体征
<hr/>不管我们多么努力预防,癌症有可能还是会不可避免。但是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还是有其非常积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虽然很多癌症防不胜防,但不管最后预防和筛查的结果如何(是否患上癌症,患上的是哪一类的癌症,什么期别等),一级预防(不吸烟、运动、维持合理体重等)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包括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升,以及治疗费用的节省。
癌症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遵循规范化的治疗,即这一癌症类型对应分期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标准治疗虽然是最好的治疗,但是很多标准治疗要求患者具备良好的体力评分和总体健康状况。如果一级预防不积极,有可能的结果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种合并症。很多根治性的手术,不适合对这类患者实施。糖尿病的患者接受放疗也很麻烦。甚至是化疗,体力评分高于2分也是不建议化疗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存活时间,生存质量,有钱都没法花出去。
此外,积极的一级预防能保证我们整体健康状况的良好,也能极大的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hr/>根据我们目前对癌症的了解,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我们能做到最好的理性的选择。
看完前面的致癌原因部分,可能很多时候感觉对于为什么会患癌简直是一言难尽、无法描述……鬼才知道到底致癌的这个过程中,各个因素到底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我们的某些基因发生变化的。也许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癌症还是发生了,我们该如何面对和解释这一现实呢?
其实,大家可能发现了,年轻人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这件事情,和年轻人的奋斗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例如:

  •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知道结果如何。
  • 结果是不确定的,也是非常多样的。取决于个人的定义,结果有可能是成功或不成功。每个人对于成功和不成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和期望。就像即使患上癌症,不同类型不同期别差异也很大一样。
  • 都是生而不平等。有人一出生就是王思聪,也有人一出生就在偏远贫穷的山村。就从父母那里遗传了突变的基因属于高危人群,而其他人属于平均风险人群。
  • 因和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预防和发现和是否患癌以及患哪种癌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样,同样的努力也不一定取得同样的成就。
先天因素(智力、健康、家庭出身等)对我们奋斗能否成功或多成功的影响很大。当然每个人对奋斗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就算是同样的定义,每个人奋斗成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间更有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
但对整个群体来讲,古今中外,我们都有广泛认同的成功因素,我们始终相信一些可以改变的后天因素例如更加勤奋、接受更好的教育等能让我们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对个体来讲,勤奋和教育等并不能保证你一定会获得成功。但对个体而言,勤奋和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们能做的最理性的决策和行为。对年轻人预防癌症和发现癌症问题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做了能做的一切预防措施,也不一定能保证最好的结果。但是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仍然是我们能做出的最理性的决策和行为。
所到底,从结果来看,这事概率问题,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能降低患癌/晚期癌症的概率,但是不能避免。
同样多的财富,奋斗过和没奋斗过的人生是不一样的;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生也是不一样的。就算同一癌症类型的同样期别,总体健康良好的,治愈的几率和生活质量也是要比健康状况不佳的好很多;而且不会有任何内心的内疚和自责—毕竟我在知道所有信息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没什么好自责的了。
<hr/>亲,干了这碗毒鸡汤吧。最后附上你们可能感兴趣的一些文章:
读懂基因,更好的了解癌症
癌症会遗传吗?
了解癌症的狰狞面目:症状和体征
新英格兰杂志:科学防癌,50%以上的癌症可以预防
结直肠癌的家族遗传、患病风险、预防和筛查
胃癌的家族遗传、患病风险、预防和早期筛查
警惕胃癌的症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甲状腺癌的家族遗传,患病风险、预防和筛查
才俊慧谈【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孝深教授
更好的预防乳腺癌,从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开始
女性不可不知的宫颈癌发病风险和预防手段
HPV病毒和宫颈癌疫苗,您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了
女性不可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和早期发现

了解胰腺癌的分类、发病风险、症状和生存状况
----更多文章请到尚方慧诊讲肿瘤 - 知乎专栏;更多回答请看尚方慧诊SFHZ
----关注微信公众号(sfhz-patient)获得更多肿瘤专业资讯和国内外肿瘤就医深度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以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年轻人得癌症。。。很多无法解释的。。,
用我们主任的话说,只能是命不好。。。
谁会想到吃完饭肚子胀胀的。。。回头一查胃癌晚期?!
谁会想到平时都没什么感觉,等肋骨刺痛刺痛的时候,一查是肝癌晚期?
谁会想到就是平时月经量大一些,偶尔还会出点血,最后发展成宫颈癌?
谁能想到平时上腹偶尔闷痛闷痛的,最后一查是胰腺癌晚期?
上述这些病人,我每种都见过,他们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超过35岁的。。。而且上面这些话,基本就是他们住院的主诉:我肚子闷痛闷痛的,自己吃了胃药好不了,然后做了个胃镜(或者其他活检),就确诊癌症了?
而且起病快,症状轻,还不典型,加重被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期了。。
这是我们主任对年轻癌症的看法。。。
只要是30岁左右的,胃癌肠癌胰腺癌肝癌宫颈癌这些病人,让主任看到了。基本上只能摇头。。。
而且他们现在这个年龄段,刚好是家里奉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父母也50多岁了,处在那种准备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龄段,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事业刚起步,准备结婚生子,父母也已经绝了再生育的念头的时候。。。
这种前提条件下的癌症,无异于晴天霹雳。。。
然后就是北京上海的跑着排队求人治疗。。。而且各种进口药各种砸钱。。。最后倾家荡产。。。
仍然无济于事。。。眼睁睁的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时候我觉得我的心格外的疼。。。但我又没有什么办法。。。
你说让他们吃饭不舒服就来医院做胃镜?开什么玩笑!上班加班都来不及完成工作量,请病假还扣钱啊!而且胃镜和各项检查又贵又难受!抽血痛啊,彩超,ct排队等啊等。。。我们自己就是医疗系统的都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健康。。。更何况那些离着医院十万八千里,拿命在换钱的其他工种呢?
哎。。。我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解决这问题。。。你要说像高票答案的预防,我们这年龄段的,怎么预防?规律生活?摸着良心说,几个规律的?而且大部分情况是单位逼着你不规律的能咋办?除了宫颈癌可以打疫苗,绝大多数癌症没办法提前知道的,几年的生活坏习惯远不至于得癌症,可他就是得了,完全不讲道理。
你要说家族史?家里人有癌症的全家算高危人群,可那也是50岁之后的事了啊,谁能想到来的那么快?
不过癌症有个共性,就是会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肿瘤病人是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的比普通人多,所以如果有持续的不适感,加上规律饮食可是体重又一直往下掉,那就要注意了。。。这个观察周期我个人建议是半个月,也就是你半个月来一直不舒服,正常饮食体重又在不停的往下掉。那就要好好的把自己列为高危人群去检查。
当然了,毕竟得病真的想中奖一样,概率很小的,多半是没啥事的,也不需要太担心,不然好好的没得病得抑郁症了多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第一次”就贡献给自己研究了近十年的基因好了,感觉自己对这个问题可以叨叨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以下是正文,内容较多,部分专业词汇有注明,并有图片解说,如还有不懂,只能烦请各位找某度了。


先来说说癌症的早期诊断。。。


什么是癌症?首先需要认识一点的是,癌症是一种什么疾病,癌症也就是恶性肿瘤,就是人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恶性的、失控性增殖。这是癌症这个疾病目前为止最精确和简洁的定义,也就是没有基因突变一定不会导致癌症。

我们为何会有癌症这个疾病?我们人体是有细胞组成的,大大小小的器官都是细胞组成,人体的细胞不断更新换代,细胞也接触一些有害的环境,如紫外线灯、雾霾、乙肝病毒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人体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当然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能导致癌症,其实只有很关键的基因,在恰当的位置发生突变才有致癌的可能。人体有3万多个基因,只有少数的与细胞分裂和增殖极为相关的基因才会导致癌症,这些基因如EGFR、ALK等。只要我们人的寿命足够长,接触的环境有害因素足够多,其实是有足够概率会产生癌细胞的,有统计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产生过很多癌细胞,只是这些癌细胞多数没有发展成为癌症。这主要是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监控和剿灭,另外癌细胞如果不能成功诱导血管,它们也是长不大。

关于癌症的预防和及时发现一直是一个治愈癌症的理想,也就是让癌症在转移之前彻底切除,这就可以认为是彻底治愈了。但是目前来说还比较悲观一点,因为我们最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PET-CT也只能看到0.5厘米大小的肿瘤病灶,而且PET-CT做一次要8000到1万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辐射性,所以这种技术做肿瘤早期诊断不具有可行性。我们常规体检使用的胸片对于肺癌的发现毫无意义,根本发现不了早期肺癌。一项研究证实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癌高危的患者有早期诊断的价值,不过这也是具有辐射性,所以目前推荐是对65岁以上,经常抽烟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影像学技术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似乎是没有盼头,至少目前为止是没有什么指望,一个好的策略是分子诊断,即在分子水平检查肿瘤相关的蛋白、基因突变片段等,这个是未来的希望所在。如下图所示,在细胞学水平,或者分子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在较早的时候,也就是没有转移之前切除它,达到治愈的目的。




在分子水平,我们常规体检使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参考意义,但不能作为诊断肿瘤的工具,一个是没有肿瘤的人,其他的一些良性疾病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大幅上升。另外一部分肿瘤患者,也就是已经诊断为肿瘤的人,他们的肿瘤标志物如CEA是不敏感的,在正常参考值之内。不过对于肿瘤标志物敏感的患者,经常每个月监控CEA等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是否肿瘤进展的工具,如果CEA大幅上升提升有复发的风险,这个是比CT影像要领先一点。

目前比较集中的一个研究领域是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原理上是这样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向血液里释放完整的癌细胞,我曾经看到的文献介绍,1g的癌病灶每天向血液里释放100万个完整的癌细胞,这些癌细胞是癌症发生转移的根本原因。当然绝大多数都不能转移成功,否则患者的身体就成了筛子了。这些循环肿瘤细胞会在一段时间内裂解,死掉,里面的内容物就释放到血液里了,其中包含他们的DNA(遗传信息的载体),固定在患者身体的病灶也会每天有癌细胞凋亡,释放很多的DNA入血,这些从癌细胞裂解释放的DNA就叫做循环肿瘤DNA,它们在血液里半衰期是几个小时,不过不断被降解,不断被产生。因此原则上可以抽血检测这些癌细胞裂解释放的DNA来达到早期诊断癌症的目的,见下图所示。但是ctDNA检测不是100%确定的,有时晚期肿瘤患者也有抽血测不到任何基因突变的情况,因此这个检查技术的灵敏度还是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协和医院检查出一个达官贵人的肺部有个小结节,这个结节非常小,很大概率只是良性的,可以不需要管。当然也有可能是恶性癌症,如果不管就悔之莫及。这种情况下是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切除肺部相关的肺叶,还是暂时观察一段时间,不过如果假如是恶性癌症,观察期间会不会转移呢,那该怎么办?如果采取穿刺活检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病灶较小穿不准,再就是容易穿刺的时候带出来很多癌细胞,导致扩散和传播。所以当时就采取了抽取外周血,紧急运往基因检测公司检测血液里是否有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因为没有跟癌症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是不会导致癌症的。最后恰好发现了是恶性癌症的分子证据——存在相关的癌症基因突变,这名患者做了外科手术,后面发现确实是恶性肿瘤,幸亏比较早期,没有发生转移。这是一个真实的,利用血液检测ctDNA而受益的故事。但不是所有的早期癌症患者都可以这样幸运,因为灵敏度和特异性仍需要提升。

除了肿瘤细胞裂解释放的DNA(ctDNA),我们也可以抓取血液里完整的肿瘤细胞(CTC),强生公司的CellSearch仪器是可以对一管静脉血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计数,这个仪器在中国被批准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的预后评估,比如一个患者抽血,发现10毫升血液里有多余5个以上的循环肿瘤细胞,则可以判断患者预后不是很好,如下图是强生公司CellSearch仪器。当然这种仪器捕获的细胞不能区分是死细胞还是活细胞,最近也发现有其局限性,也不断有新的基于CTC的设备出现。目前基于CTC的癌症早期诊断(注意不是预后)还是局限在科研阶段,没有做到临床应用。





如果我们问一个问题,我们真的不能做到癌症的早期诊断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自己认为未来可以做到肿瘤早期诊断的技术是Exosome,也就是外泌体。在做肿瘤诊断产品研发的时候,比较喜欢去一些网站闲逛,偶然看到Exosome就认为这是趋势。外泌体是细胞正常吐出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里含有大量的信号分子,如DNA,RNA等,细胞通过吐出、吸收这些小囊泡进行传递信息,外泌体也被称之为人体的联邦快递系统。癌症细胞也分泌大量的外泌体,里面含有特有的信号,用来去诱导血管生长到它们附近,去抑制免疫系统,或者去驯化人体的一些器官(就是诱降,否则癌细胞根本很难转移成功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恶性癌症早期的分子事件是外泌体,这要比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要早(ctDNA)早很多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抽血、或者采集尿液去收集外泌体,监控外泌体里信号分子谱是个什么情况,用来和大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对很多癌症进行早期诊断。见下图,可以看到细胞分泌的外泌体。




电子显微镜下的外泌体





这里需要说明,不是随便弄一种什么分子可以做癌症的早期诊断的,癌症的早期诊断应该是很多信号的汇总,进行一个系统的判分,这样才能做到早期诊断。所以很多网上说的,抽血几分钟诊断癌症都是忽悠人的。癌症是一类疾病,除了头发和指甲外,其他人体器官都可能发生癌症,怎么有一种分子可以预测癌症呢,而且你知道了有癌症,也不能知道是哪个器官发生了啊,所以要做到癌症的诊断和准确地定位,一定是需要多个分子诊断数据的参数指标,所以未来癌症的早期诊断一定是个大数据的东西。据悉目前美国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很多机构都在从事基于外泌体的癌症早期诊断研究。未来甚至可以改造这些外泌体,里面装上药物,作为自杀性导弹攻击癌症。

我们人类可能终究逃避不了癌症,因为这是个进化的疾病。但是未来应该有很多办法,包含早期癌症的诊断。目前是没有办法的,即便是有遗传性肿瘤基因变异也不是一定会得癌症(如安吉丽娜·朱莉的BRCA基因突变),没有遗传性基因变异也不是高枕无忧,90%的癌症都不是遗传性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期待外泌体,以及代谢组等多种参数指标的大数据,这样来解决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控的问题。

感觉最后能看到这里的,不是真爱就是同行,生命科学是个神奇的领域,在此也希望能发现更多关于人类基因的“奥秘”,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Bettegowda C., Sci TranslMed.2014 Feb 19;6(224):224ra24.

2、Diaz and Bardelli. J ClinOncol, 2014,Feb 20;32(6):579-86.

3、Weidle UH., Cancer GenomicsProteomics. 2017 01-02;14(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来了


        我14年4月13号确诊白血病,白血病就是血癌。其实早于3月5号就已经开始不舒服,一直在乡镇医院来回奔走,无法确诊。去了市医院第三次才误打误撞进入血液科确诊白血病。

      废话少说,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下怎么及时发现以及预防吧。
一直以来自诩硬汉标榜自己,矜伐自夸常谓自己刚毅英武,遇见老弱病残哀悯的同时常庆幸自己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我是一个农村人,初中肄业,于很多事情懵懂无知,经常进厂打工,正规点的厂要求进厂之前先做体检,虽然每次合格但是我从没见过体检报告单也并看不懂一些专业术语。回想以前,着实对自己的身体亏欠太多,肆意攫取终致不堪承受,才得使病魔有机可乘。
        很多人以为白血病可能由甲醛引起,我虽然在电子厂做过工,但我不认为我的病因是由甲醛引起,并且发病时我已经一年多没在电子厂工作过。我07年开始辗转外地开始打工生涯,由于一直的节俭吝啬和嫌麻烦,对吃是能应付就应付,能将就就将就并且每顿饭量都很小。骨瘦如柴形容自己虽然算不上,但也算是单薄瘦弱吧 记得09年我在东北干煤矿,中午的时候我和表弟两人都是一人一包方便面了事,是那种一块钱一包份量很小那种方便面。再到后来13年入冬开始我就自己去集市上卖菜,农村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集市贸易吧。那时候我要在凌晨两三点钟起来去批发市场购进蔬菜,然后收拾收拾在路上随便吃点就去集市摆摊了,中午正是人流最多又最忙的时候,很多时候没空吃饭,饿着肚子回家饱餐一顿,那段时间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到了14年年初然后我就发病了。我有时候贪玩会到十一二点才睡,每次超过十点不睡第二天就会感觉非常不舒服,如果晚上睡得早起的也早,一整天就会感觉精力充沛。我有时候感觉我真的是在透支自己的精力,却没有休养的机会。我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急功近利,有时候会非常拼命卖力气努力工作,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窘迫饮食方面并不是很好,在家的时候几乎是十天半月才见一次荤腥。如果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我更是草草应付,随便买两个馒头配点咸菜这有可能就是我的一顿晚饭,这种情况多得不可胜数。我之所以赘述以上正是想阐明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关系,我由于懒散的性格原因不喜欢买东西不喜欢自己做饭,这两年在家养病期间,我发现自己买菜做饭也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并且自己买菜做饭也花不了多少钱。
       善待自己,科学营养的饮食作息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尤为关键。我现在特别注意吃饭休息,虽然药物和移植排异的各种副作用致使肠胃难受,我还是强迫自己每顿饭都要吃,就算喝一碗稀粥。为什么要用强迫呢,因为我整个治疗过程回想起来病痛都是毛毛雨,不值一提。最让我难受的是每次吃饭的时候,你们知道吗,由于化疗副作用的关系,我看待一日三餐比上刑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能我说的话过于夸张,但这是发自我内心的声音,我经常在想,如果咱们人类有一天不用吃饭该多好……为什么我要坚持每日三餐呢,因为我耳边天天都是医生护士的好好吃饭,好好吃饭,好好吃饭,好好吃饭……就像催命一样每天说来说去,这却是我的救命良药,我因为化疗身体太差,只能好好吃饭充壮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有那么一点抵抗病魔的能力。我要不是怕不吃饭被病魔击倒,这两年我才不吃饭呢……
       上面乱七八糟胡说一通,其实关键就是一句话,好好吃饭!即使它再难吃也比吃药好吃,科学营养的饮食,才会有一个健壮的身体。记住,什么都可以省,唯有吃不可以省不可以糊弄!!!千万不要糊弄身体,不然有一天它就会罢工的。‘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这句话我想大家都听到耳朵出茧子了吧,但是我们谁也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纵情滥欲,整天为些不必要的琐碎娱乐身心消遣精神,熬夜并彻夜不眠。醒醒吧,身体才是自己的,钱财也是身外物,有规律的作息,有规律的工作,这样才能细水长流,厚积而薄发才是持续之道。

      我信奉尽人事听天命,咱们自己尽可能的避免那些有可能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剩下的咱们交给上天,让它决定咱们的以后。我认为这是咱们可以做到的。预防的重点就是营养均衡,保持良好心态,规律的作息生活,早睡早起。我确诊之前拍过胸片、肺片、大腿骨片,还做了什么记不清了,费了好一番周折历时一个多月由于疼痛难忍胡乱挂科才最终确诊。当时也检测了好几次血常规,不过我完全看不懂。讲怎么及时发现我还真的不知道,这个还是请教专业的医学术士吧。不过我认为咱们以后要多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业余看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这样多少都会对自身的大概情况有所了解吧。建议大家一年体检一次,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信息。                           总结一下就是注意膳食营养,保持良好心态,多锻炼身体,并常做身体检查。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再碰到年轻的患者问起癌症的预防,我都想讲讲小猴的故事。(心急看答案请直接跳转分割线)
我原来不认识小猴。当他出现在泌尿外科门诊走廊的时候,我看见主治走过来,皱着眉头问他: “怎么又过来了?” 过了一会,我看见主任走过来,皱着眉头问他:“怎么又过来了?”
一周之后,小猴收住院,我是床位医生。年轻男性收到我们科,十有八九是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来手术的。小猴的诊断是“膀胱癌”,不,是“膀胱癌复发”。
他叫我马哥,其实比我大一岁,183cm的个头,当过兵,人长得很帅气。说起当兵,他笑呵呵,“就那时候抽烟最凶”。转而不笑了,“快复员时,第一次出现血尿。战士们搞个越野拉练,累坏了,也有血尿的。没当回事。要是那时候去查就好了,部队能给报销不少。复员后又出现了几次血尿,觉得要去医院了。一查,已经长了几个瘤子。后来又发过两次吧?我记不清了。”
他确实没记清。我查了他既往入院病历,原发膀胱癌+三次复发,共四次电切手术。

“每次手术之后,膀胱里有没有灌药化疗?” “前面灌了两次,觉得也没什么用,后来就不灌了。” 他没有说,我感觉到他不灌药还有一个原因,钱。
小猴这次血尿反复出现已经两年了,瞒着家里人,不愿意来医院,觉得治不好了。后来他爸知道了,逼着他一起来医院。这时膀胱内肿瘤已经长大到6*5cm,长满、长透了膀胱后壁。而且CT显示,可能已经侵犯了周围组织。根据现有的证据,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这短短9个字的手术方案,意味着他今后的人生,尿液都要从腹壁造口流出来。意味着完整切除病变会损伤前列腺周围的神经血管束,他很可能失去性功能。他还没有结婚。而这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
后来的手术很顺利,切缘阴性,清理出10枚淋巴结都没有转移。但由于癌症局部分期偏晚,级别高,手术之后,建议他做全身化疗。他告诉我,“马哥,吐得厉害。” 不过他坚持做完了整个疗程。

手术过去快2年了,今年过年,我收到他的问候。从朋友圈里看他,气色不错,一脸坏笑。我多希望,每次看他朋友圈,都能有新的状态、新的笑容。
上面故事里的黑体字,勾勒出了小猴从出现症状到进入癌症中晚期的诊疗过程。有些他做对了;有一些,或许,他可以做得更好。
-----------------穿上白大褂----------------
现代医学体系中,疾病预防的概念不只限定于疾病未发生的阶段。而是贯穿于疾病发病及治疗始终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疾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策略而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这可能是大家口头上“预防”的含义,即“治未病。” 减少致癌因素的暴露。

  • 吸烟是膀胱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癌症已知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发病前就不吸烟或者戒烟,就是一级预防。二手烟也是致癌因素,如果你吸烟,请至少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
  • 预防宫颈癌,接种HPV疫苗属于一级预防。参考 成年人有什么疫苗、预防针值得打? - 马虫的回答
  • 少吃熏制的或腌制的食品,含有亚硝酸盐等成分复杂的致癌物。
  • 减肥可能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风险。
  • 多吃蔬菜有可能降低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
遗传层面的危险因素,天生的,预防起来更困难。安吉丽娜朱莉因乳腺癌高危基因而切除乳房,就是针对遗传危险因素的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国内也称“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外文献多指早期诊断(early detection)。主要是开展针对高危癌症人群的筛查(screening)、定期的健康体检。具体到每一种癌症,高危人群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策略有所不同。 @多妞在雪梨的答案很好。 由于膀胱癌易复发的特点,小猴在第一次手术之后,仍旧属于膀胱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膀胱镜复查,而不是等到出现血尿,还延迟就诊,这也属于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花钱(抽血、B超、CT等没有很贵,比很多包和衣服便宜很多),很可能,它会救你一命。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积极治疗,改善症状,避免复发转移,避免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即使确诊癌症,遵医嘱、积极检查和治疗也是预防进展和恶化。 小猴第一次出现血尿时,如果尽快去医院就诊,可能当时就可以诊断膀胱癌而更早期进行手术,避免日后复发、进展。 如果他在前几次小手术后,能够坚持膀胱灌注,有可能会避免复发、进展,避免后来切除器官、失去性功能的大手术。 小猴后来全膀胱切除术后,坚持了化疗,可以算是减少复发和全身转移、延迟生命的三级预防。
请注意!在所有上述探讨预防的措施和结果时,我的措辞都是“如果……可能……”。 换句话说,即使一个年轻人远离所有已知的致癌因素,也不能确保他不会生癌。因为致癌因素、致癌机制远未明确。即便可以预防所有的外在致癌因素,还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很难预防。小猴即使从不吸烟,也没有人可以保证他不生膀胱癌。
预防的本质是用当下明确的措施,交换未来可能的获益。举个例子,把家里的易燃物品全部清除,再买个灭火器,也不能保证以后不发生火灾,不能保证灭火器就能扑灭火灾。 而当下的措施还很可能引起你的不适,比如让你戒烟、让你坚持锻炼、让你把家里的易燃的漂亮的衣服统统扔掉、让你花钱买灭火器,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
即便如此,当我们面对明确的、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时,最明智的方法还是积极参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风险。

抽烟伤肺,喝酒伤肝,不抽烟不喝酒“伤心”。究竟要伤哪一个?医生说了不算,其实是你自己的选择。
还记得手术前一晚,我对小猴说,“明天手术了。不要担心。早点睡。”可想到他一个小伙子,明天之后,可能就再也不行了,心里难过。
他平静地说,“马哥,我想抽支烟。
抽完这支,以后就别抽了吧。
我不知道经历过那样的大手术,他有没有继续抽烟。我一直不抽烟,但那一刻,我很想在病房的后楼梯,在禁止吸烟的公告牌下,和他勾肩搭背,吞云吐雾……



参考文献
1. Mayo Clinic. 27 September 2008.
2.Cancer prevention - IARC. Chapter 16. 25 February 2015.
3.Lancet366 (9499): 1784–93.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2004), pp. 497–596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图。
我的科普书《前列县志:一本书读懂前列腺》已在知乎书店、亚马逊同步上架
前列县志:一本书读懂前列腺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书店
https://www.amazon.cn/%E5%89%8D%E5%88%97%E5%8E%BF%E5%BF%97-%E4%B8%80%E6%9C%AC%E4%B9%A6%E8%AF%BB%E6%87%82%E5%89%8D%E5%88%97%E8%85%BA-%E7%9F%A5%E4%B9%8E%E9%A9%AC%E8%99%AB%E4%BD%9C%E5%93%81-%E9%A9%AC%E8%99%AB/dp/B01MG68MWB/ref=sr_1_7?s=digital-text&ie=UTF8&qid=1477924107&sr=1-7&keywords=%E5%89%8D%E5%88%97%E8%85%B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