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UID
Email
密码
记住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辅助访问
收藏本站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社区
资讯
会议
市场
产品
问答
数据
专题
帮助
签到
每日签到
企业联盟
人才基地
独立实验室
产业园区
投资机构
检验科
招标动态
供给发布
同行交流
悬赏任务
共享资源
VIP资源
百科词条
互动话题
导读
动态
广播
淘贴
法规政策
市场营销
创业投资
会议信息
企业新闻
新品介绍
体系交流
注册交流
临床交流
同行交流
技术杂谈
检验杂谈
今日桔说
共享资源
VIP专区
企业联盟
投资机构
产业园区
业务合作
投稿通道
升级会员
联系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小桔灯网
»
社区
›
C、IVD技术区
›
原料技术
›
中医诊断学,看这一篇就够了!(附51页最全表格笔记) ...
图文播报
2025庆【网站十二周
2024庆中秋、迎国庆
2024庆【网站十一周
2023庆【网站十周年
2022庆【网站九周年
2021庆中秋、迎国庆
返回列表
查看:
6107
|
回复:
0
[分享]
中医诊断学,看这一篇就够了!(附51页最全表格笔记)
[复制链接]
临床医师
临床医师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4-12-2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非常系统,如果单纯看书,没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复习效果很难理想。而且知识点内容特别琐碎且复杂,一章一章学下来很吃力,经过总结梳理之后集中记忆的效果是很好的。
各位热爱学习的童鞋都应该对人的记忆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人脑来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千言万语不如一张表。因此导图和表格是记忆知识点的最好方式。
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总结资料,都不如一套牛逼的导图或者表格来得实在。
有一套总结好重点的表格,半天复习完教育心理学完全是可能的事情。
但是网上现在有的各种各样的导图,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要么内容不够全,要么清晰度不够,或者没有源文件无法打印,还有的只有零零散散的几章,根本无法系统复习。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像这样:
全文两万余字,51页,全部彩色表格整理,重点标注。
此外在
全部彩色表格整理、重点标注
的同时,也可以在考前快速的掌握重点的知识内容。
通过此笔记,可以
直观的理解
、
记忆各种病理过程
以及集中记忆各种相关因素,大幅度的提高复习效率。并且笔记
重点突出
,避免了书中大段文字的背诵带来的负担。
我会将部分内容直接上传至知乎,但由于知乎编辑器原因,所有彩色内容均无法显示,且排版很乱,很多表格无法显示,文本排版也很乱,所以强烈建议下载原文档:
中医学全套表格笔记下载地址:
附部分笔记内容(展示效果不佳):
一、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table]
1、按年代
[table]朝代医家与著作特点战国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三是从理论上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贯穿了诊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难经》特别重视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西汉淳于意(仓公)创诊籍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以及方药等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是辨证论治的创始人西晋王叔和《脉经》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象,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等传染病,基本上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是对黄疸
病人作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
南齐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
王超《水镜图诀》
食指络脉诊法(小儿指纹诊法)的创始人,是由《灵枢·经脉》“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
宋
陈无择(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
南宋
崔紫虚《崔氏脉诀》
是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 24 脉
施发《察病指南》
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 33 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元
敖氏《点点金》《金镜录》
分 12 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 36 图,即为现在所见的《敖氏伤寒金镜录》
金元之世
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
对脉学颇有贡献
滑寿《诊家枢要》
为脉诊的专著,载脉 29 种
刘昉《幼幼新书》
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
明
张介宾(张景岳) 《景岳全书》
其中的“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之论等, 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李时珍(李濒湖) 《濒湖脉学》
详述 27 种脉的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
李中梓(李士材) 《诊家正眼》
把脉象分为 28 种
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
清代
李延罡《脉诀汇辨》
周学霆《三指禅》
论脉诊的著作
徐灵胎《洄溪脉学》
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
张登《伤寒舌鉴》
载有 120 图
梁玉瑜《舌鉴辨正》
载有 149 图
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以四言歌诀简要介绍四诊的理论与方法,便于掌握要点
林之翰《四诊抉微》
所论内容全面,注意色脉并重、四诊互参
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
汪宏《望诊遵经》
收集历代有关望诊的资料,说明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从全身各部位的形态色泽和汗、血、便、溺等各种变化中进行辩证,并预测其顺逆安危,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
喻嘉言《寓意草》
是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
近现代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陈泽霖《舌诊研究》
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中医诊断学》
2、按病类
类别
朝代
医家与著作
成书特点
温热类疾病
明
吴又可《瘟疫论》
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
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完善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突出了望舌、验齿等在温病诊断中的作用
薛生白《湿热条辨》
余师愚《疫疹一得》
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王孟英《温热经纬》
传染病诊疗
明
卢之颐《痎疟论疏》
专论疟疾之常症与变症的证治
清
《时疫白喉提要》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专论白喉的著作
《麻科活人全书》 《郁谢麻科合璧》 《麻证新书》 《麻症集成》
论述麻疹的专著
王孟英《霍乱论》 罗芝园《鼠疫约编》
对于霍乱、鼠疫的诊断与辩证,均有较详论述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56481557
楼主热帖
小桔灯网业务合作须知!
如何注册小桔灯网VIP会员?
如何选择一款质量上乘且价格实惠的ELISA试剂盒?
[
ELISA技术
]
国际认证CB 讲解
[
CAP认证
]
智慧仓储新时代:从“人工管”到“智能控”,遨智云如何重新定义冷链仓储?
[
冷链管理
]
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做前后端分离项目后端响应的 HTTP 状态一律 200?
[
同行交流
]
生娃娃,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必要“优生优育”?
[
生殖医学
]
免疫组化查了16项?
[
免疫组化技术
]
为什么我感觉现代医学还是很落后?
[
液体活检技术
]
分子育种提高酶活?
[
原料技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官方推荐
/3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参与交流!
网站定期开展行业相关话题互动交流活动!对认真参与讨论的桔友将有金桔奖励!欢迎参与。
查看 »
IVD业界薪资调查(月薪/税前)
长期活动,投票后可见结果!看看咱们这个行业个人的前景如何。请热爱行业的桔友们积极参与!
查看 »
小桔灯网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查看 »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业务合作
-
投稿通道
-
友链申请
-
手机版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08-2024
小桔灯网
(https://www.iivd.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宇翼科技
浙ICP备18026348号-2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599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