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很好的问题,从目前的条件上来看,是也不是,非常取决于癌症本身的情况。
很遗憾的是,大多数的情况下,以目前的基因编辑水平,答案是不能。
主要原因包括:
比如,A和B表面上得的都是肝癌,症状都非常类似,但很可能基因测序下来差异天差地别。如果是全基因组测序,往往能测到的突变点成千上万,即使是已知疾病相关突变点也很可能有上百个。如果是RNA测序,那也只能测到是某些某些信号通路主导,但实际的关键致病基因无从得知,所以基因编辑也无从下手。
2. 癌细胞本身的异质性。
一颗大瘤挖出来,里面每颗肿瘤细胞都是不同的,长得快的那些细胞大概率并不是源头性的细胞。需要瞄准哪些细胞去编辑基因也是问题。
3. 癌症干细胞源头不明。
一般而言,靶向癌细胞编辑基因都会想办法从对应的干细胞入手,相当于从源头处理变异的基因。比如对付血癌就编辑造血干细胞,对付肝癌想办法靶向肝脏干细胞等等。
如果是血癌还好解决,毕竟造血干细胞就在骨髓里怎么都好操作,但如果是成熟器官里的癌细胞,对应的干细胞在哪里都不知道。哪怕是编辑了一部分癌细胞,仍含有突变的干细胞很快就会继续分裂出有问题的组织癌细胞。再者,很多癌症患者都是胚胎期就携带致病突变,只是在成年之后才致病,也就是说,全身细胞都携带着突变体,大概率靶向几处器官的基因编辑远远不够。
4. 现有基因编辑技术的效率较低。
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还是基于CRISPR,但靶向性好的guide RNA可谓稀有。Cas蛋白本身的编辑效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定向突变的base editor技术目前最顶尖的实验室也只能做到10%。
但是,每年仍然有很多基因编辑治愈癌症的新进展。
1. 最常见的,编辑免疫细胞的CAR技术。既然癌细胞很难矫正,那我基因编辑自身免疫系统让它们更好地消灭癌细胞。除了CAR-T,现在还有CAR-Macrophage,CAR-NK等等。PhD的实验室最近还在做CAR-Neutrophil,据说对脑癌模型的初步效果非常好。
但是这些CAR技术目前的局限性也很大,有很多副作用,绝大多数癌症的响应效果都存疑(毕竟很多很多癌症的免疫浸润都不好)。但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未来很可期。
2. 有些致病突变源明确的癌症非常适合基因编辑技术。
比如这次开会遇到了NIH一个针对WHIM综合征的研究组(中文翻译是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感染和脊髓无力),这种血癌明确知晓致病的突变源头就是CXCR4,而且非常巧合的是,有CXCR4突变体的细胞致病,但彻底敲除CXCR4的细胞反而不致病,并且会让剩余的正常的细胞(wide-type和hete的)逐渐主导。也就是说,把病人的造血干细胞拿来直接编辑敲除CXCR4再回输到病人身体里,反而能治愈疾病。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对于所有明确知晓致病突变体的疾病(最好是单一突变),在未来几十年内被基因编辑治愈的可能性都挺大,未来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