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 
一、如何判断qPCR数据是否可用?
×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判断依据1,Ct值在合理范围内
 Ct值的定义:PCR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
 判断依据2,溶解曲线(Dissociation curve)
 Ct当然是首要看的数据值,但是紧接着就要看溶解曲线了,如果溶解曲线不对,那么Ct再好都要重来。
 熔解曲线上有特征峰(Tm,DNA双链解链50%的温度),一般通过熔解曲线判断扩增产物是否单一。
 1)TM在75-90之间;
 2)单峰无杂峰;
 3)峰距在5个TM内最好。
 1. 熔解曲线主峰前有杂峰
 可能原因:存在比目的片段短的非特异性片段,也有引物二聚体的可能,此种情况下大概率需要重新设计引物了。
 2. 熔解曲线主峰后有杂峰
 可能原因:大多由非特异性扩增引起,存在比目的片段长的非特异性片段。可通过调整稀释倍数、减少引物等来进行调整。
 判断依据3,扩增曲线(Amplification curve)
 扩增曲线(Amplification curve):随着PCR反应的进行,荧光信号强度随着扩增产物的增加逐渐增强,通过荧光强度检测扩增产物量的变化。
 理想的扩增曲线是S型,有明显的四个时期
 1)曲线具有平台期;
 2)Fluorescence至少在3以上;
 3)曲线无二次抬头。
 1. 没有对数增长期的扩增曲线,无Ct值
 可能原因:引物或探针降解;模板量不足或模板降解。建议试剂不要反复冻融;
 2. Ct值出现过晚的扩增曲线
 可能原因:扩增效率低,建议各位小伙伴可以使用核酸电泳优化反应条件,比如降低退火温度;(当ct值较大>38,本人试过在反转录时即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并加大核酸浓度,效果有所改善)
 3. 扩增曲线出现向下或向上的尖峰
 可能原因:反应过程中电压不稳定,也可能为卤素灯老化。
 平时我们大体看前面两个依据就够了,但是qPCR跑完了,最好这三个都留意下,这三个都没有问题,qPCR可以大胆进入下一步进行计算了。
 二、qPCR数据处理方法
 上个讲到判断qPCR数据是否可用,Ct出来如何计算相对表达量呢?
 对于qPCR数据的分析主要是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
 1. 绝对定量主要使用标准曲线的方法;对于科研小伙伴们,主要通过相对定量来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
 2. 相对定量,主要使用的方法为双标曲线法和2^-△△Ct
 首先要明白的就是Ct值的定义:PCR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
 因此分析定量时目的基因Ct值取15-35较好,内参基因的Ct值一般在13-15左右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平行孔之间Ct值相差不要超过0.5,这也是为何建议设置3个平行孔的原因。
 目前计算基本上按照这个公式进行
 公式=2^-ΔΔct
 如果Ct值出来了,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一步一步来
 1)求出所有样本Δ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Ct;
 2)求出对照组ΔCt均值:使用函数 AVERAGE;
 3)算出所有样本ΔΔCt: 单个样本ΔCt-对照组ΔCt均值
 4)表达水平的差异倍数2^-ΔΔCt: 表格使用函数=POWER (2,-ΔΔ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