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95|回复: 5

[分享] 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检测是阴性,那是什么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30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来说,核酸检测比抗原检测准确。
但是落到实际操作层面,大半检测人员在做核酸的时候普遍存在敷衍的现象,那些拿着棉签随便弄两下的核酸检测真能比抗原检测准?我对此很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国内新冠试剂盒的准确率已经非常高了(约95%),但你如果测出阳性,在人群感染率较低的情况下(设2%),仍有很大的误诊率(则72.1%),就是说你仍有2/3的可能性没病。
试剂盒虽然可靠,但出现假阳性概率的影响因素不只看试剂盒准确率,还取决于人群中患病的比率。这也是为什么群体筛查中需要试剂盒初筛,再用核酸检测复检的原因之一。
+:阳性
-:阴性
H:Health 健康
D:Disease 患病
【证据1】先验概率
-人群中患病的比例
【证据2】可靠程度
-试剂盒的性能
→ 后验概率
-试剂盒的表现
患病率P(D)=2%
健康率P(H)=98%
准确率95%
①特异度P(-|H)=95%
②灵敏度P(+|D)=95%
误诊率P(H|+)=72.1%
漏诊率P(D|-)=0.1%
·特异度 P(-|H):准确地把患者识别为阳性
·灵敏度 P(+|D):准确地把未患病识别为阴性
·误诊率 P(H|+):阳性人群中,未患病人数比例(误诊率是大家较为关心的数字,试剂盒阳性后,到底有多大概率患病)

也就是说,即使试剂盒检测你为阳性,你也有72.1%的可能性自己没被感染。
实际上,患病率越低,误诊率越大,所以误诊率高并不是说试剂盒很差~
·漏诊率 P(D|-):阴性人群中,患病人数比例(漏诊率是防疫部门更关心的数字,未查出的患者扩散可能很危险)

0.1%的漏诊率对于初筛来说已经很优秀了。
  ·试剂盒与核酸检测区别?

试剂盒实际上是抗原检测,检测的是病毒相关蛋白质。而核酸检测直接检测病毒身上的RNA基因,直接查它身份证了,准确性极高。
·既然试剂盒的误诊率如此之高,为什么不直接用核酸检测呢?

核酸检测成本太高,且速度慢,无法直接应用于人群大规模筛查当中,而试剂盒成本低,更便携,速度快,所以用来初筛再适合不过。
·总结

如果你的试剂盒出现两道杠的阳性结果,先不用过于担心,试剂盒只是初检,你仍有7成的把握是健康的,此时应避免进入公共区域,并安排进一步更严谨的核酸检测来确认你到底是否患病。
希望疫情早日退去~
(非专业,欢迎指正、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所以不作为确诊依据。
你说的情况大概率是因为抗原假阳性,原因有很多。
我之前写过一篇比较全面的文章(写于22年上半年,所以相关防控政策可能不一致,请知悉),如下:
A 理论分析部分
一、新冠检测的简易学术版介绍
新冠病毒感染机体之后,会在机体里面进行繁殖,在这个过程当中病毒会从被感染的细胞里面释放出来,不仅仅释放遗传物质(核酸),同时N蛋白等抗原也会迅速的释放到机体的一些组织里面,其中就包括在上呼吸道的粘膜以及分泌物里面。


核酸检测就是检测人体内有没有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这个针对性最好,相当于是测病毒的命根子,但是这个技术门槛较高,需要借助专业且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也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检验人员操作,检测时间长。那为什么核酸是新冠的确诊依据呢?因为正常的人体是没有新冠病毒的,如果在体内测到了新冠病毒,显然是因为感染了,否则测不到。
抗原检测就是检测人体内有没有新冠病毒特有的抗原(主流试剂目前是测N蛋白),相当于测新冠病毒专属的外套,这个检测比较简单,只需要简单的试剂卡,操作也不复杂,没有经验的普通人简单看下说明书或者视频就会,10来分钟出结果。理论上这个检测也非常有针对性,正常人体内是没有新冠病毒专属外套的,如果测到了这个外套就代表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实际上受限于试剂的纯度、结构类似物、干扰因素等,胶体金抗原检测试剂会存在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了更好地说明原理,我引入一个新冠检测的生活版介绍。
二、新冠检测的通俗生活版介绍
张晓芊要去采购100个西瓜来销售,因为可能要10天左右才能卖完这些西瓜,所以她必须认真挑选,以免买到坏的西瓜。


1、直接切开西瓜(类似于核酸检测):切开来看西瓜子、西瓜瓤有没有坏掉,虽然这个方法很直接也不会出错,但是切开的西瓜不能存放,没法保存,一般都不适用;
2、通过查看西瓜皮挑选西瓜(类似于抗原检测):好的西瓜,西瓜皮也会是好的,坏了的西瓜,西瓜皮一般会变色或者拍一拍西瓜皮声音会有异常,所以通过这个方法也可以挑选西瓜。
3、抗原检测的假阳性(西瓜皮不太好,但是实际上西瓜没有坏):比如西瓜在运输过程中非常轻微地摩擦坏了一点点西瓜皮,其实里面没有任何问题;再或者西瓜皮上面沾上了一些不干净的泥土或者沾上了一些坏掉的叶子,买瓜的人误认为西瓜皮坏了。也就是西瓜皮看上去不太好但是实际上西瓜是好的并没有坏。类似于抗原检测是阳性,但是实际上这个人没有感染新冠,误认为感染了新冠,这就是假阳性。


4、抗原检测的假阴性(西瓜皮还是正常的但是实际上西瓜已经坏了):西瓜刚开始有一点点坏的时候,西瓜皮的颜色没有什么变化,拍打西瓜听声音也发现不了异常,但是实际上里面已经坏了一点,只有切开西瓜才能看到,也就是说西瓜皮是好的但是西瓜其实坏了。类似于抗原检测是阴性,但是实际上这个人感染了新冠,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假阴性。
三、抗原检测并非新冠独有
虽然抗原检测有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其实抗原检测使用的免疫层析技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应用很多年,很多的检测项目在全国大小医院广泛使用,比如:测小孩拉肚子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测流感的甲乙流抗原检测试剂;测幽门的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试剂;测乙肝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等,甚至包括测艾滋病也有类似的试剂。


篇幅有限,我就不展开讲,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有一定的出错率,但是同时也有其应用价值,当然进一步提高准确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四、核酸和抗原能检测出阳性的时间段
下方给大家展示一张新冠抗原检测网络研讨会的PPT截图,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核酸和抗原大概可以检测到的时间周期。因为核酸的灵敏度更高,所以核酸能够检测的时间段更长,抗原能够检测出的时间段全部包括在核酸能检测的周期内,也就是理论上抗原能够测出阳性的时候,核酸肯定可以测出阳性


B 案例分析部分
一、无任何症状、非密接人员,突然测出抗原阳性
张晨煜(备注:本文案例中所使用名字都为化名,下同),4月15日两次抗原阳性,4月13-4月18日5次核酸都是阴性。


分析:这个很显然是抗原假阳性导致的,13-18号期间做了5次核酸都是阴性,而且没有任何症状,也不是密接人员。T线的线条比较强,造成假阳性的原因估计是试剂本身的品质问题或者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的非特异性结合线条。
如果遇到这种情形,没有任何症状,而且在抗原阳性之后多次核酸还是阴性的,不用担心,应该是抗原假阳性了,该吃吃,该喝喝,王者荣耀继续玩。特别提醒:理论上核酸也有假阴性的可能(虽然很罕见),如果遇到抗原阳性,单次核酸阴性不够保险,最好多次核酸确认。
二、更换抗原试剂品牌后,测出抗原阳性
刘誉雄,之前抗原测试为阴性,4月12日换了一个抗原试剂品牌测试为阳性,核酸确认为阴性。


分析:通过以上照片可以看到T线位置有一条淡的线条,按标准判定方法,确实应该判定为抗原阳性。但是考虑到他之前抗原都是阴性,而且抗原T线达到这个深度时,核酸是肯定可以测出来的,既然后来核酸复核结果为阴性,那应该是抗原假阳性。抗原假阳性比较常见的其中一种类型就是类似于这样出现比较淡的T线,可能是因为干扰等非特异性结合导致。如果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按规定完成上报,进行核酸检测确认,如果核酸不能及时安排,可以重新测试一个板,最好换别的品牌做下对比。
特别提醒:抗原是属于同一种方法学,如果没有其他依据,不要主观故意去倾向相信哪个品牌的结果,不能只相信A品牌结果,也不能只相信B品牌结果,如果结果不一致,要核酸检测确认。
三、有症状,测出抗原阳性
陈湘湘,3月11日体温37.5度,喉咙痛、咳嗽、流鼻涕,核酸阴性,3月12核酸阴性,3月14抗原自测阳性,核酸复核为阴性。


何萌芝,11月16日感觉有点发热,体温37.3,抗原检测为强阳性,核酸确认为阴性。


分析:以上照片可以看到T线都明显,大概率属于试剂的品质问题或者强干扰因素导致的假阳性,后来经过核酸确认为阴性,大概率是没有感染,但是理论上核酸也有假阴性的可能性(虽然概率很低),而且有类似感冒症状,所以保险起见,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最好过一天再复测一次核酸。
在等待核酸结果之前,为了缓解焦虑,可以换个品牌的抗原试剂测试下,如果做出来阴性可以安慰自己,好好休息(如果A品牌测出来抗原阳性且线条强,正常情况下别的品牌都是可以测出来阳性,当然抗原还是参考,最终以核酸结果为准)。
四、有症状,前一日核酸阴性,第二日测出抗原阳性
李媛婷,4月10日核酸检测阴性;
4月11日早上抗原检测两条线阳性,难道是抗原假阳性了?但是下午开始发热;
4月12日继续抗原检测还是两条线阳性,咳嗽、有痰;
再做核酸确认阳性


分析:10号核酸是阴性,11号、12号抗原都是阳性,12号做核酸后来确认为阳性,这个案例应该是感染初期的现象,10号做核酸时病毒还比较少没有达到核酸可以测到的浓度,所以核酸显示阴性,11号病毒浓度达到了抗原可以检测的浓度,所以显示了阳性,这个案例刚好体现了抗原检测的价值。如果遇到有症状,抗原阳性的情况,特别要小心,哪怕前一天做核酸是阴性,也需要高度重视,重新做核酸确认。
五、前一天核酸检测为阴性,第二天同一品牌抗原试剂同一时间检测一阴一阳


分析:如果同一品牌的试剂在同一时间取样,出现两个不一致的结果,一阴一阳,那么肯定其中有一次是错误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大概率是因为某些偶然因素或者取样、操作问题等,小概率是产品品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同一批次的产品如果品质有问题或者某些标本跟这个品牌的试剂有干扰,那么结果应该是一样的,要不同时假阳性,要么同时假阴性,因为同一批次的产品使用的原料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按规定完成上报,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确认,前一天的核酸阴性结果不能作为依据,因为已经过去一天时间了。如果核酸不能及时安排,可以换别的品牌试剂先做下对比,不过后面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不作为确诊依据。
C 简单小结
一、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所以不作为确诊依据;
1、干扰物质导致的非特异性结合
2、标本受到污染
3、取样不规范或者操作错误
4、超时判读
5、储运温度不合适,导致试剂失效
6、产品质量等问题



图文无关

二、如果抗原和核酸同时检测,两者结果不一致,正常情况下以核酸为准;
三、前一天做核酸阴性,第二天做抗原阳性,有可能是真阳性,需要再做核酸复核;
四、不同品牌抗原试剂结果不一致或者同一品牌抗原试剂结果不一致,以核酸结果为准;


五、出现症状后,测抗原阳性,在等待核酸结果的过程中可能心理压力较大,可以多做几个抗原检测,如果后一天的抗原检测结果T线跟前一天显色差不多,一直都是很淡的显色,感染新冠的可能性下降;或者多测几个抗原试剂品牌比较结果,如果其他品牌都是阴性,那么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明显下降;如果其他品牌也是阳性,而且后一天的抗原检测结果T线比前一天显色更强,很大概率是真的感染了新冠;
六、核酸也有很小很小的概率出现假阴性,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建议多做几次核酸来确认结果。

我们专注分享新冠抗原检测、HIV检测、梅毒检测等相关信息,从事相关行业多年,如果大家有关于相关的一些问题可以一起交流、探讨。
如有疑问也可以点击我的主页,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
1、本人学识有限,难免存在理解或表达不到位的地方,文章内容仅供交流探讨,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指导,请以官方消息为准,我们不承担任何相关的责任!
2、图片、视频、文字等可能来自网络未经核实或授权,仅供交流探讨,不一定代表实际情况;
3、如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侵权,或者有什么内容表述错误或者不妥的,请联系我们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0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上海很多地方已经多次大规模的进行全员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早的发现阳性病例。但同时,抗原检测的准确性也受到质疑,假阴假阳的案例都发生了不少。本人并非数学专业领域,但在读MBA时学习过一些粗浅的统计学知识,在查阅一些辅助资料后,发现使用这些不算深奥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计算出抗原检测的相关参数,本文想通过一些通俗的介绍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抗原检测的准确性。
先说结论:“抗原阳性”离确诊还有多远? 可能很近也可能很远,取决于检测者本身所在人群(环境)的感染率。
前提声明:本人并非医学的专业领域,仅是从数学的角度推算相关参数,并不能作为判断感染与否的依据。本人也非统计学专业人士,如有错误请不吝指出,本文仅供参考。
首先看一则新闻:



图片来源:光明网

简单来说,新闻中其实是介绍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用敏感性85%、特异性97%的抗原筛查,根据流行率(即感染率)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
结果1:如果感染率低于百万分之一,会有30万阳性,但只有9个是真的
结果2:如果感染率达到5%100个阳性中大约有60个是真的,漏检不超过1%
下面我们就来论证一下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首先先介绍一组概念:敏感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实是两个比率,这里借助一下混淆矩阵来解释一下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果没有听过混淆矩阵,请忽略这个名词,对理解本文没有任何影响)。


检测者实际只会有两种状态(感染或未感染),抗原检测也只会有两种结果(阴性或阳性),因此最多会有4种情况出现:
1)实际感染,抗原阳性;
2)实际感染,抗原阴性;
3)实际未感染,抗原阳性;
4)实际未感染,抗原阴性。
所谓“敏感性”,其实就是指在实际感染的前提下,抗原检测为阳性的概率。
所谓“特异性”,其实就是指在实际未感染的前提下,抗原检测为阴性的概率。

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我们设抗原检测阳性为事件 ,则其对立事件抗原检测阴性为事件
我们设实际感染为事件 ,则其对立事件实际未感染为事件
可以得到:
敏感性= (实际感染的条件下,抗原检测为阳性)=
特异性= (实际未感染的条件下,抗原检测为阴性)=

但是在实际检测中,检测者并不知道自身是否感染,检测者拥有的信息只有抗原检测结果。所以只能通过抗原检测结果来推测自己是否真的感染,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抗原检测结果正确的概率。抗原检测只有两种结果,因此问题转为:
1) 求解:在抗原检测阳性的条件下实际感染的概率,也就是求
2) 求解:在抗原检测为阴性的条件下实际未感染的概率,也就是求
到这里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转化为了一个纯数学问题:
已知:
敏感性: =85%
特异性: =97%
求:


数学问题求解


求解这个题目,我们还需要介绍一个著名的贝叶斯公式(知乎里输入公式实在太麻烦,也不能直接从Word中复制过来,所以直接截图贴在这里):


这个公式在统计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说贝叶斯本人是一个牧师,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发现了这个公式),关于这个公式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如果实在不明白,只需要认同就可以了,毕竟这么多年了一直被奉为圭臬,也没人能推翻它。。。
那现在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我们就可以用贝叶斯公式和其他简单的概率论知识推导 。也同样直接贴图片了。


其中 可根据贝叶斯公式拆解如下:


替换掉,可以得到: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两个计算公式,看上去十分的复杂,其实如果你有兴趣仔细看的话,会发现 是已知条件,只有 是唯一的变量。那 是什么值呢?回到最初的设定,我们设实际感染为事件 ,因此实际上代表的是人群中的感染率。所以抗原检测准确性是和人群中的感染率有关系的。

再回顾文章开头的那篇新闻报道:在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用敏感性85%、特异性97%的抗原筛查,根据流行率(即感染率)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
结果1:如果感染率低于百万分之一,会有30万阳性,但只有9个是真的
结果2:如果感染率达到5%100个阳性中大约有60个是真的,漏检不超过1%
我们来进行论证:
1. 如果感染率等于百万分之一,将敏感性 =85%,特异性 =97%,带入到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到
a. 抗原检测检测阳性的概率,即 等于3%
b. 抗原检测阳性的条件下实际感染的概率,也就是求 等于0.003%。
所以卫健委说是会检验出30万的阳性(1000万*3%);但是只有9个是真的(30万*0.003%)。
2. 如果感染率等于5%,将敏感性 =85%,特异性 =97%,带入到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到
a. 抗原检测检测阳性的概率,即等于7%
b. 抗原检测阳性的条件下实际感染的概率,也就是求 等于60%。
所以卫健委说是100个阳性中大约有60个是真的。

如果你对上述论证过程仍不太理解,就请忽略上文吧,直接看总结。

总结:

抗原检测在感染率低的地方检测,其准确率是比较低的,也就是假阳性的概率非常大。为方便大家比较,现计算出几种感染率下对应的“抗原检测阳性,实际感染”的概率和“抗原检测阴性,实际未感染”的概率,列于下表,供参考:


由以上可知,即便是在感染率达到1%时(以上海2600万人口为例,感染率1%即感染人数26万),当抗原检测为阳性时,实际感染的概率只有22.25%,即100个阳性案例中只有22个是真的。但是如果抗原检测为阴性,基本上有99%的概率是真的未感染。这一结论貌似看上去“抗原检测阳性”几乎没啥参考意义了,如今上海感染人数大约30多万,感染率只有1.1%,按前文公式推算出来100个阳性案例中只有24个是真的。这是合理的吗?这种情况下是否意味着抗原检测阳性一定不准呢?当然不是。
以上结论只是纯粹的基于数学原理的推导,其假定的前提是所有人感染的概率都是相等的,确诊患者均匀分布在所有的人群中。但实际中肯定并非如此,所以也要综合考虑检测者自身是否曾接触易感染的环境,不能简单套用这个结论。对于单个人而言,如果曾经暴露于污染环境或者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或者身边已经有多个确诊病例,对于这个人而言,其所在人群或者环境的感染率是远远高于平均值的。
如上表所示,感染率大于5%时,抗原检测为阳性时,实际感染的概率就达到60%了。如果是感染率为30%,抗原检测为阳性时,实际感染的概率就有92%,可靠性就很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抗原检测适用于一些有症状的人群、隔离人群、密接人群等高风险、聚集性感染人群,因为这些人群的感染率本身会比较高,相应的抗原检测的准确性也会比较高。
但是对于一个只有几个感染病例的城市,如果贸然进行大规模的全员抗原检测,在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低感染率的条件下,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将会出现大量的假阳性案例,造成社会恐慌和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一般人群不要随便做抗原检测。

-END-
残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0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抗原检查结果,先是吓人一跳,
核酸结果出来啦,又懵了,
谁都不能理解,只有骂娘啦!
别生气啦,原因是阳性感染者,判断依据是核酸,尤其是单管核酸。
抗原筛查 ,核酸确诊,它们俩是这个关系。
核酸检测,一直是确定新冠感染的一个依据,一个“金标准”,所以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有那些特点?
特点:是快速、简便,但敏感性,不如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一直是确定新冠感染的一个依据,一个“金标准”,所以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
抗原适用哪三种人群?
第一种:患者就诊,伴有咳嗦、发烧等症状,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
第二种:所有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密接隔离、次密接隔离、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管控区内的人员。
第三种:自我检测需求的居民。
祝您顺利度过特殊时期。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请随时问我,我看到后一定回复,或者点击关注,也可以看到防疫的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