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01|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阿胶在西医上并无营养只是一些蛋白质,而在中医上则是补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6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还有精中含有的蛋白质含量与唾液中的差不多。
西医并不抵制手瘾而中医的理论则是手瘾伤肾阳,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并不知道该信哪个。
与蛋白粉、氨基酸注射液相比,阿胶等高蛋白物品是否只是中医的敛财手段?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357753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说的“中医是生产力落后条件下的文化瑰宝”。
蛋白质是基本营养素之一,你觉得阿胶无营养是因为你日常可以吃到新鲜的肉蛋奶,而你的肉蛋奶是靠现代畜牧业、食品工业和冷链物流支撑起来的,这些东西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才在我国普及。
阿胶有三个重要优点:1,营养密度高,70%以上是蛋白质;2,易于保存,常温条件下可以多年不腐;3,固体,易于长途运输。在没有冰箱和罐头的年代这三个优点太重要了,意味着你有一块可以随时随地拿来应急的蛋白质来源,把患者的营养支持顶上去。所以你看中医里有大量“大补”之物都是这种固体高密度蛋白质:虫草、鱼胶、燕窝。。。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说坐月子不能洗澡,我们现在都知道是“落后观念”,因为我们洗澡用的是工业化消毒后的自来水,并且我们已经普及了热水器和花洒,即使发生感染我们也有抗生素,不是什么大问题,而这些都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才在我国普及的东西。
古代没有氯气消毒、没有市政供水,甚至没有淋浴,只能在充满细菌和寄生虫的井水或河水中坐浴,伤口极易感染,而且只要感染几乎无药可医,那么,迫不得已的办法就是:忍一个月别洗澡,可以少死点人。
金创药本质是粗制无菌粉末,可以作为伤口促凝剂,所以对创面止血有效,肯定不如无菌布包扎,但古代没有无菌布,也没有碘酊和医用酒精。
(此处之前写过云南白药,确实是我理解错误,故修改)
———————分割线———————
评论区果然出现了拿着现代条件去思考古代问题的大聪明。
有不下二十个人质问我:古代人不会把洗澡水烧开吗?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没试过用植物燃料烧水,水的比热容太高了,大量烧开很费燃料。
烧开水这件事,是在民国时期新生活运动中才普及的,而且只是烧饮用水。在燃气灶普及之前烧开水都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有条件烧开水的人是可以专门开店拿来卖的,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才做到家家户户自己烧开水喝,而此时已经普及了自来水,所以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烧开水洗澡的事。
另外还有人质问我:吃得起阿胶吃不起肉?
你这是拿着现代知识去倒推,才有条件考虑性价比,真实情况是:一个长期没吃肉的人(未必是吃不起,在冷链物流出现之前肉也不是随时能买到),得了病去就医,大夫开了一味阿胶补血,咬牙重金买下,服后确有奇效。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对比的机会,而且因为没有现代营养学知识,也没人知道要去做这个对比。
这就像大航海时期,预防败血病的最经济方法是吃水果,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主要是用泡发黄豆芽这种麻烦的方式,倒不是吃不起水果,只是不知道这招原理一样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蛋白质对治病难道没有作用吗?
现在的人不缺蛋白质了,所以才会忽略它的意义。在八九十年代甚至21世纪初期,医生时常嘱咐病人多吃肉蛋奶补充蛋白质。
有一道菜,是用两三个鸡蛋兑水放进锅里大火蒸,十分钟左右会变成嫩滑Q弹的金黄色固体。
我们那边叫"鸡蛋膏",再加点酱油醋调味,八十年代那是生病了才有资格吃的“病号餐”,吃一碗就感觉病好了一大半。



前几天想吃了自己蒸的

以前家里养了几只大鹅,有段时间每天都能吃到一个大号的鹅蛋。
我觉得就是靠这些大鹅,小时候才很少生病,有个感冒发烧最多两三天也就好了。

蛋白质是合成抗体的主要原料,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才有充足的抗体对抗细菌病毒。
阿胶虽然现在看是智商税,但它的蛋白质含量是真的高。
100g阿胶含有70-80g蛋白质,只看这个数量的话,吃100g阿胶可以基本满足轻中度力量训练的健身需求。
尽管阿胶的氨基酸比例不完美,但放在古代碳水大餐都不一定能吃饱的时候,这种蛋白质含量冲击力是非常大的。
蛋白质吃下去了,免疫力增加了,病自然就好的快了。

现在呢?
阿胶显然是智商税,论价格、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比例、容易消化吸收等等方面,还不如嗑乳清蛋白。
不喝蛋白粉可以多吃鸡蛋、猪肉、牛肉、鸡胸肉,每天加一斤肉,多吃点乳制品、鸡蛋的各种料理,只要能吃下去效果远超阿胶里那点驴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是大量的蛋白质和热量。
对营养不良而有各种乱七八糟毛病的古人,这可以救命。
现在说它没用,是因为价格太贵了。
去食堂吃顿好的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去买这个东西来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着锅盖说一句,原因很可能是中国人一直所谓的“体弱”原因在于蛋白质摄入不足。
但凡上过高中都知道蛋白质在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它的功能涉及到生命活动五大方面——结构组织,催化作用,信息传递,免疫,运输等等,可以这么说,一旦蛋白质缺乏,很多生命活动都会受阻,所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或者是承担者。
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除了极少数的达官显贵,普通老百姓别说吃肉了,就算是吃饱都不容易,远的不说,就我小时候,三十年前,一年当中,吃肉的次数寥寥无几,哪怕是鸡蛋,也只有端午之类的时候才能吃,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人都缺乏蛋白质。
阿胶虽然不是优质蛋白质,但好歹是蛋白质,在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吃一些阿胶的确可以补充蛋白质,从而改善一下体质,我的母亲在八九十年代频频生病,后来住院输了一些氨基酸体质明显好转,导致我的母亲一度认为氨基酸是什么神药。
同样的还有中药“紫河车”,也就是胎盘,很多动物在产仔后也会把胎盘吃掉,目的就在于补充营养,在物质缺乏的时候,胎盘也好歹是块肉,直接吃下去太血腥,焙干磨成粉就没那么重口了,所以就有个这味中药。
而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个历史很短的强国,虽然祖上也可能穷过,但比起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再加上小门小户,吃饱饭没那么难,而且还能吃几口肉,蛋白质缺乏不严重,所以阿胶之类的的确就是废物。
所以啊,一切问题棍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胶在漫长的中国古代里,不是有大用,而是对大量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阿胶在古代会表现出近于“包治百病”的效果,原因是阿胶在使用时会被做成阿胶糕,而阿胶糕含有极高的热量。
东阿集团自己做的桃花村(还是桃花姬来着?)阿胶糕,热量达到1800多千焦每百克,市面上常见的能量棒也就这个水平。
这样高能量的食物对营养不良的各种并发症有着可以说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一个国民普遍处于慢性饥饿状态的时代里,一天给人加一根能量棒,保证身体棒棒的,那些长期饥饿导致的疾病都能好转,被认为疗效卓越不是很正常吗?
中国搞定人民的吃饭问题都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了,之前从来没有搞定过,包括古代历史上所有的所谓“盛世”。
中国的天灾是极其频繁的,1911年之前,在历朝官修正史2117年的记载里,洪灾1621次,旱灾1392次,平均下来每年不止一次。能进官修正史的洪灾和旱灾都不会是小灾,而水旱灾害发生后还有次生灾害,因为它们会毁灭掉灾区的所有农作物,产生大规模的饥荒。
中国的自然环境就是这样,如果有兴趣去查阅现代中国的统计年鉴,就会发现即便在现代的防灾减灾手段下,每年仍有数百万亩耕地绝收。
根据这些其实就很好理解了,漫长的历史中饥饿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其实即便在较高层,饥饿仍然是普遍现象。明清两朝有个说法叫“穷翰林”,因为这帮“国家高级干部储备人员”都是不能保证每天吃饱饭的。在翰林们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会搞个大箱子,里面装上破烂,箱子上贴好封条,抬到当铺说“当祖传宝贝”,当铺见了也不拆穿,翰林们说多少就当多少,也不拆封检验,就这么入库。翰林来赎时,直接将箱子抬出来,给翰林看看封条,翰林就会赎走。其实就是借钱,不过是存了一份体面而已。
阿胶在使用中会加工成阿胶糕,阿胶糕的能量密度和现代的能量棒是一个档次的。阿胶含有的蛋白质是不能同时包含所有人体必需氨基酸,但那毕竟是蛋白质,做成阿胶糕后热量也是货真价实的。在中国古代,这东西要没大用,那才是胡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