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首先需要意识到一点,人类感知存在的方式很特别,总是用内外对偶的方式来观测存在。
比如一个小球是否存在,要从球的外面观测,不能站在球面上观测。一个平面是否存在,要从平面外的视角去观测。一张极薄的纸,你顺着纸面看,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倾斜一个角,才能看见。
这就是内外相互对偶。任何所谓的物理存在,都是这种对偶性的表现。
要观测运动速度的快慢,首先要有空间坐标上的移动。要观测压强的大小,首先要有体积的膨胀收缩。速度和坐标,压强和体积,就是内禀(强度)和外禀(外延)的关系。
反映物质内在属性的物理量,比如温度、压强、化学势,都无法直接被观测,因为它们不满足加法律。只有用满足加法律的广延量间接观测。
时间也不满足加法律。我的一小时和你的一小时加起来不等于两小时,今天的6点加明天的6点不等于12点。就像一杯50度的水加另一杯50度的水不等于100度的水。
这是导致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的原因,也是题主认为时间有时快,有时慢的原因。
人类的感知系统依赖于线性叠加,但日常经验告诉我们时间并不线性。这是因为人日常的行动依赖生命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的快慢定义了人类体感时间的快慢,而化学反应时间并不固定。
说到底还是缺乏机械运动时间的外部参照物。物理的机械运动之所以能线性化,依赖于一个外部的参照系,我们用它定义出了三维线性空间。
想像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外部的参照系会怎样?很多人喜欢问宇宙的外面是什么,如果告诉你宇宙没有“外面”,你就不知道该如何想像,你就会觉得宇宙是不存在的。
物理的时间似乎也能像三维空间那样定义,但一维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外面”,没法内外对偶地观测。三维空间,你可以站在x轴观测y轴,站在y轴观测z轴。时间怎么办?
要么就只能去虚时间,也就是温度轴去观测。人类确实是通过冷热来感知时间变化的,因为冷热环境下的化学反应速度不同。但问题出在它不线性。
不线性就感觉很虚,这个虚并不是不存在。每个人都清楚时间的存在。只是因为个人知识和逻辑思考触及不了非线性,而感到无从下手、没有掌控力的虚。
可宇宙本来就是非线性的,不能因为人不喜欢,它就必须得是线性的。人算老几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