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癌症早筛赛道的领头羊,诺辉健康早在2021年就成功登陆港交所,首日市值便突破300亿港元,其业绩表现也力压一众同行。 但因陷入财务造假等风波,诺辉健康至今已停牌11月。并且公司内部也迎来高管“内斗”大戏: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诺辉健康宣布公司创始人、原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朱叶青因个人健康原因辞去相关职务。 今年2月诺辉健康的股东特别大会上,创始人朱叶青又以79.89%的高票支持率被正式罢免执行董事职务,这意味着诺辉健康创始人朱叶青彻底出局。 01停牌泥潭 据悉,诺辉健康由四位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同窗好友——朱叶青、陈一友、吕宁以及姚纳新于2015年共同创立。 在国内癌症早筛公司还挣扎于如何活下去的时候,诺辉健康就凭借结直肠癌的早筛产品“常卫清”,拿下中国首个癌症早筛注册证,并在2020年11月获批上市。而它的噗噗管、幽幽管也凭借高性价比等优势迅速抢占市场,销量极其可观。 二级市场方面,头顶癌症早筛第一股光环的诺辉健康,自2021年港股敲钟后,也深受资本的宠爱,其巅峰市值一度站在410亿港元的高位。但这样的风光只持续了两年。 2023年8月16日,财经媒体CapitalWatch发布做空报告,指控诺辉健康通过“压货”虚增收入,来营造虚假繁荣。其2022年实际销售额仅7695万元,与公布的年营收7.65亿元相差近10倍。 彼时,时任诺辉健康董事长朱叶青迅速做出回应,称报告包含众多针对诺辉健康失实、毫无依据且具误导性的指控,旨在对诺辉健康股价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满足做空机构的私利。朱叶青还强调,公司的审计机构是德勤,被使用最严格的体系确认收入,所以诺辉的财务数据都是真实准确的。 没想到,审计机构德勤的出场让诺辉健康再吃一记重锤,陷入自证困境之中。 2024年3月27日,诺辉健康收到德勤关于质疑销售真实性等问题的关注函,德勤对多个关键问题提出异议,包括诺辉健康的明星产品“常卫清”若干销售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商业合理性;噗噗管或幽幽管的销售交易的有效性;一级若干销售及营销开支的有效性等。 面对德勤的“背刺”,诺辉健康紧急停牌,并且成立了独立调查委员会,核查公司产品销售真实性等相关问题。但在整个调查进程中,状况依旧不断。先是德勤辞去了审计机构职务,紧接着诺辉健康CFO以及联席公司秘书也纷纷选择离职。 如今,距离停牌已接近1年,那份至关重要的2023财报依旧难产,2024年业绩报告也推迟公布。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初的财务造假指控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02高管动荡 朱叶青罢免后,姚纳新将肩负起CEO的重任;陈一友则取代朱叶青,成为了公司的实控人和法定代表人。这可能是公司董事会期望改变公司现状、重新赢得市场信任的一种尝试。 至于罢免原因:一是在财务造假风波后,诺辉健康内部或已对朱叶青的管理能力失望;二是诺辉健康或面临实际上的现金流压力。财务造假风波至今,诺辉健康已经砍掉了部分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 其实,整个癌症早筛赛道都是艰难的,无论是商业化还是拿证。这从其他几家癌症早筛龙头的股市表现,就可以窥见一丝端倪。燃石医学股价已从最高峰的39.71美元/股下跌至4.77美元/股;泛生子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以下,最终选择私有化退市。 此外,在中国,民众对癌症早期筛查的意识并不强,这些产品且均未进入医保,需要公众自费,大家买单意愿显然不强。而海外市场因为有医保、商保兜底,相关IVD公司更容易赚到钱。 当前国内市场空间明明撑不起高增长,而诺辉健康却给大家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没有任何支持情况下,诺辉健康“常卫清”产品2023年却硬生生将营收干到10亿以上,同比增长230.6%至239.9%。而美国精密科学(Exact Sciences)的同类型肠癌早筛产品Cologuard,在医保报销支持下仅仅达到26%的增长率。 因此诺辉健康漂亮的财务数据,似乎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而各大金融机构也在事发后纷纷下调所持有诺辉健康的估值,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智商。 -END- 谎言万遍还是谎言,诺辉健康不如早点站出来承担责任,才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