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15|回复: 0

[分享] 发国难财?250多家核酸公司因核酸造假阳性被要求整改,核酸检测造假何以泛滥成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3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250家核酸检测公司被要求整改,为何被要求整改,那就是存在造假嫌疑。

全国才270多个左右地级市,相当于每个地级市一家核酸检测公司造假,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核酸造假已经是全国性的恶性事件。


              (图源:网络,侵删)

已经公布的那多家被法办的核酸检测公司,咱们不用赘言,大家都知道。

他们进行数据造假,制造假阳性,造成整个社会的高度慌乱,防控决策错误。卖伞的人希望每天都下雨,把下雨的权力交给卖伞的.......还能指望晴天?

我一直怀疑朋友们发的250家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造假是噱头,认真看了相关信息,不是自媒体人发的,是财经杂志发的,也有官方的报道。仅仅7月4日的报道辽宁卫健委排查公布的有问题的核酸检测公司就有23家。






上海滨江路一小区13人被检测出核酸阳性,被要求全部转移到方仓隔离,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该小区住着一个不寻常的人,她就是陈赛娟,中科院院士,众多头衔集于一身,可谓是医学界的泰山北斗。她自知严格防控不可能传染,致电相关领导部门要求单管复核,结果全为阴性!随之,检测单位赚的盆满钵满的中科润达也正式宣告寿终正寝!


中国有多少个陈赛娟,可惜99.999%的社区都没有,这样的核酸造假还有多少,我们无法得知,当一个城市被叫停,全体静默,多少的老百姓付出的代价是不可计量的!更有甚者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样的代价过于沉重!核酸造假何时休!










这些天,有人一直发问:
为何核酸检测造假事件屡屡发生? 还有多少“假阳”没有被查出?谁去查了?
究竟是谁决定选择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各地选择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是否合乎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有没有不合格、甚至没有资质的机构被选上?
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根据什么标准确定受检人是“阳”还是“阴”?检测过程是否合规?是否全程有监控或监督?
对于造“假阳”案为何不能像严打一样,从重从快?   
造“假阳”,这其中有没有内外勾结,共谋利益?即有没有腐败?造“假阳”仅仅是一个追求利益可以了之的吗?这里面有没有制度设计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地方热衷于动辄搞全员核酸检测? 为何在中央发布二十二条“新政”后,还这样搞?
有关方面算过核酸检测的成本与利润吗?有没有严格的毛利比管理?
有谁算过核酸检测费用究竟有多大?事先有没有预算?事后有没有决算?这笔帐看起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搞到那算哪?
有谁算过为了核酸检测,动用了多少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受检人员误工的个人收入损失和企业经济损失,以及受检人员往返交通及其它费用?
现在除了核酸检测公司发大财,还有哪些行业生意好做?
大家的疑问是基于已经曝光的一些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给社会造成的伤害才有感而发的!
在国内防疫的紧要关头,核酸检测“造假”事件却愈演愈烈。从郑州到合肥,从上海到北京,核酸检测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一句话:为了追求暴利!

以金准医学为例,把3管混合成一管,利润率从原本的5%一下子激增到205%!

有报道说,一个中小机构日检测量都能过万,月营收几千万,月利润也达千万量级,甚至连核酸检测创新技术研发中的初创企业都迎来了资本热捧……

核酸检测很赚钱,今年前4个月,中国核酸检测费用高达1500亿元!



正应了马克思的话: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更何况是核酸检测这样利润远远超过300%的生意!
但是,这些暴利与因疫情导致的经济损失相比,与因阳性导致封控、送方舱的民众遭受的困苦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每一个“核酸造假”的新闻出来,必是一桩惊世骇俗的丑闻,无不让人胆战心惊,因为后面跟着的,是一大片痛不欲生的受害者。
由于这门生意太赚钱了,于是核酸检测机构跟着暴增!


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前,我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仅4946家,截至2022年5月,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超过3.5万个检验实验室可以开展核酸检测。
也就是说超过60%的医学检验机构成立于疫情爆发后2年内。
其中鱼龙混珠,第一财经《百亿“江湖”,北上广深核酸检测机构大调查》中披露,检测机构的注册资本平均值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但有不少实缴资本大打折扣,甚至0元也能开设
如北京的58家检测机构中,量化(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北京方圆平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认缴,实缴资本最低值为0元
5月13日,国家卫健委给出了一个数据: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室间质评合格率达到99.7%。
听起来合格率很高,但以3.5万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为基数, 0.3%意味着有105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合格。


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是不应该让私有资本掌控这项重大工程,应该以国有的来代替民营,或许造假现象会杜绝吧。

核酸检测造假的事情,确实也给我们提出了几个很现实的问题:

1、非公有制资本的发展边界应该划在哪。

2、国计民生领域,是不是适合非公有制资本大量的存在?

3、社会公益事业,如果大量地引入资本,公益性会不会让位于市场性?资本获利的内在冲动,会不会干扰、扭曲公益性质?

市场化应该也是有界限的,资本的空间也应该有边界。抗击疫情这样的特殊战役更是如此。

如果把抗击新冠疫情比作中国正在进行的一场极其关键和特别有难度的战争。核酸检测的作用就相当于传统战争中的侦察部队,就是现代空战中的侦查雷达。只有及时并准确地发现敌情在哪,才能有针对性的布置力量,把握战机,赢得战争。

如果侦察部队故意把队伍往沟里带,那结果会怎么样?

而且,抗击新冠的复杂性还非一般的战争可比。为了实现快速控制,快速切断病毒传播链,需要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要影响到很多人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

检测出了问题,对于决策影响是最直接的。抗击新冠,怕的就是“假阴性”和“假阳性”。

如果有疫情检测不出来,以新冠病毒那么高的传染性,会很快扩大传播面,防疫难度和防疫成本呈几何指数爆炸式增长。

“假阳性”的危害也不小。为了迅速控制疫情传播,通常会实行小区、社区甚至更大区域的封闭管理,这会产生多大的社会成本。如果是更大范围的“假阳性”,会直接误导防疫决策机构,把更大范围的市区列入静态管理状态。这意味着大面积的社会正常运行不得不中断,孩子不能到学校上学,公司不能正常营业办公。损失会有多大?

为了企业多一点利润,对核酸检测结果进行造假,确实丧心病狂,丧尽天良。

但现在的问题是,不是一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这么做。光是北京就已经查出了三家。其他地方的检测机构都能合规检测吗?真不敢多想。

有人早提到了行业潜规则。如果这是真的,那就太要命了。希望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

主观上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我们需要先找出这种情况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再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第三方检测目前主要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做。为了更高的利润,他们其中就“有人铤而走险”,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敢犯任何罪行”,发国难财。

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的问题,最后是警方出手,通过刑事立案的方式进行打击,可见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587626169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