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UID
Email
密码
记住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辅助访问
收藏本站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社区
资讯
会议
市场
产品
问答
数据
专题
帮助
签到
每日签到
企业联盟
人才基地
独立实验室
产业园区
投资机构
检验科
招标动态
供给发布
同行交流
悬赏任务
共享资源
VIP资源
百科词条
互动话题
导读
动态
广播
淘贴
法规政策
市场营销
创业投资
会议信息
企业新闻
新品介绍
体系交流
注册交流
临床交流
同行交流
技术杂谈
检验杂谈
今日桔说
共享资源
VIP专区
企业联盟
投资机构
产业园区
业务合作
投稿通道
升级会员
联系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小桔灯网
»
社区
›
C、IVD技术区
›
液体活检技术
›
目前治疗癌症最前沿的技术是什么?
图文播报
2025庆【网站十二周
2024庆中秋、迎国庆
2024庆【网站十一周
2023庆【网站十周年
2022庆【网站九周年
2021庆中秋、迎国庆
返回列表
查看:
5337
|
回复:
5
[分享]
目前治疗癌症最前沿的技术是什么?
[复制链接]
007
007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5-3-1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
不再「谈癌色变」
,更多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74369
楼主热帖
小桔灯网业务合作须知!
如何注册小桔灯网VIP会员?
动态PE已达1300,这家IVD上市企业这么猛?
[
同行交流
]
湖南大学何清课题组JACS Au:人工单分子酶(Singzyme)— 一种由超笼效应驱动的单分子类酶光催化剂
[
原料技术
]
Ion torrent是二代还是三代测序?
[
基因测序技术
]
史上最强!干式生化大盘点!
[
生化仪器
]
医疗器械FDA注册流程解析
[
FDA注册
]
数字PCR国内研发情况怎么样?
[
PCR技术
]
美众议院通过《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对生物技术企业的合规要求有哪些新的变化?
[
生物安全
]
可悲可笑和屈辱:用基因检测来证明自己是汉族
[
同行交流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同花顺
同花顺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5-3-1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癌症治疗的新视野:空间智能如何推动精准医疗进步 KellyOnTech
最近看了一系列AI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非常激动人心。今天先介绍空间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谈到空间生物学,我们先来聊聊李飞飞教授带火的“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已经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实现了“听”和“说”,通过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学会了“看”,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看”是为了“做”和“学”。人类的空间智能,核心在于通过感知来学习和行动,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三维空间中高效地完成任务,也是人工智能迈向更高级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李飞飞教授的图片为例,看到图中的牛奶杯,您是否会下意识想去扶一下?这种冲动正是人与生俱来的空间智能,它将我们的感知与行动紧密相连。
图片来源:Feifei Li.
顺便提一下,李飞飞教授的新 AI 初创公司 World Labs 已从众多知名投资者那里筹集了 2.3 亿美元。领投机构包括以前介绍过的加拿大的风投机构 Radical Ventures,李飞飞、李开复都是该机构的科学合伙人,还有刚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Geoffrey Hinton 辛顿教授也是投资者。此外,英伟达(Nvidia)的风投部门也提供了支持。该公司的目标是开发能够利用图像和其他数据对三维世界做出决策的软件,打造所谓的“大世界模型”。
空间生物学最新进展
尽管近年来癌症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有效率仍然很低。这意味着即使患者具备已知的生物标志物,也无法准确预测治疗效果。其核心挑战在于理解癌症患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在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如何为每位患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为其疗效提供可操作的见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思路之一就是利用空间生物学和人工智能,利用多模态空间分析来揭示癌症的隐藏回路。
空间生物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关于空间多组学的论文正呈指数级增长(见图)。研究表明,细胞的空间定位对理解肿瘤内的异质性至关重要。通过在三维环境中观察细胞和组织,类似于全球定位系统(GPS)记录位置坐标生成地图和追踪目标,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绘制细胞的空间结构图,揭示细胞与其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发现大量传统测序或其他技术无法捕捉的信息。
图片来源:The Pathologist.com
空间智能帮助研究人员绘制肿瘤内不同细胞和分子的位置图。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癌细胞及其周围环境的排列会影响肿瘤的生长和对治疗的反应。通过了解这种布局,科学家可以预测癌症的行为方式,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开发药物时,空间智能用于了解药物如何与体内特定位置的细胞相互作用。这一点对于以正确位置为目标的疾病尤为重要,例如在不影响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将药物输送到肿瘤或发炎部位。
此外,细胞并不是孤立运作的,它们之间会相互交流。空间智能帮助研究人员绘制这些相互作用的地图,显示某些细胞的位置如何影响它们的功能。例如,免疫细胞离肿瘤的距离远近影响它们能否攻击癌症。
这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就是生成患者的人工智能数字替身,在癌症治疗之前,分析肿瘤活检,从而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耐药性。通过利用空间多组学数据揭示肿瘤微环境的异质动态和隐藏复杂性,目前项目预测患者结果的准确率已经超过 90% ,并通过想生物制药公司提供微域图谱搜索模型获得收入。
视频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感恩由您
感恩由您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5-3-12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最新的癌症消融技术,家属要听得懂,会选择,提供情绪价值
我给医院做信息系统和数据服务,认识不少专业医师,日子长了,就生出个副业,帮身边家人、朋友安排到上海看病。
看得最多的,癌症。
家里有人得了癌症怎么办?你需要补知识。
很多癌症目前是有特效治疗方法的,病患家属要听得懂,要能配合医师,抚慰病人情绪,并选择最佳的医疗方案。
像我好朋友James,他母亲患胰腺癌,且全身扩散了,应该说很严重。
传统放化疗不起作用,这时候就要考虑癌症消融方案。
我因为这方面接待的朋友很多,每次都说差不多的内容,也怕烦。干脆一篇文章都写清楚,以后类似的病例都参照来做就可以了。
肿瘤消融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化学消融术和能量消融术。
化学消融是通过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注入化学物质如无水乙醇、冰醋酸、化疗药物等,使局部组织细胞脱水、坏死、崩解从而达到病灶灭活的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实体脏器的肿瘤,例如肝脏、肾脏、肾上腺、肺、盆腔器官以及骨与软组织等部位,特别是恶性肿瘤更适合化学消融。
能量消融术是需要医疗器械提供的能量辅助,对肿瘤组织进行融解。
根据是否有热效应产生,能量消融术又可分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超声消融、冷冻消融以及不可逆电穿孔消融。
随着微创技术介入这块技术领域,近年来,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家属最好是掌握一下,有利于提供更好的情绪价值。
70%多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是被吓死的。
射频消融(RFA)是肝癌微创治疗常用消融方式,其优点是操作方便、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消融范围可控性好,特别适用于高龄、合并其他疾病、严重肝硬化、肿瘤位于肝脏深部或中央型肝癌的患者。
对于能够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较短。
有研究表明,直径≤3cm的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和41.8%。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肥厚性心脏病也是可以的,治疗心律失常、房颤也可以。这个技术成长性很好,值得投入研究,灵活迁移应用场景。
微波消融(MWA)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其原理类似于射频消融,只不过射频应用的是电流转化为热能,而微波则是在微波电场下,使组织中的水分子、蛋白质分子等激烈振动,将动能转化为热能。
最终都是使组织温度升高,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类似于东西放到微波炉,叮一下。
癌症组织大都是蛋白质,通过蛋白质来传递信息,恶性增殖,精准识别再被加热,蛋白质凝固了,自然就失去活性了。
讲清楚这个机理,理工科的人理解起来就简单了。
癌症没那么可怕,恶性肿瘤我们也有对付它们的办法,按症下药就是了。
微波消融特点是消融效率高、所需消融时间短、能降低 RFA所存在的“热沉效应”。利用温度监控系统有助于调控功率等参数,确定有效热场范围,保护热场周边组织避免热损伤,提高MWA 消融安全性。
冷冻消融主要通过冷冻破坏、升温破坏、微血管破坏和免疫调控机制达到治疗目的。临床通常应用多个冷热周期治疗。
相当于冰冻的鱼,从冰箱里拿出来,快速解冻,然后又拿去冻结,打击并破坏的癌细胞的微循环组织。
按照破坏性效应还可以分为即刻损伤和延迟性损伤。
冷冻消融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治疗方面,可以通过放置更多的冷冻探针对肿瘤进行最佳覆盖。不同的冷冻探针还可形成不同体积、不同形态的冰球,可以非常好地根据肿瘤形状进行消融。
此外,冷冻具有低温麻醉的特性,缓解了患者手术期间和术后的疼痛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最新的衍生技术。
这种消融方法是将超声波自体外聚焦于体内病灶区,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的特性,对病灶区产生高能密度,破坏肿瘤营养血管,利用热效应使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
这个机制就是中国军备产业中的超声波打击机器,对着扇形区域发射高频率波,激发电路过载过热,像电蚊拍一样打集群无人机。
我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一下我们业界在肿瘤消融技术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微波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全球微波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已发表的SCI论文约为500篇,国内专家发表了150篇左右,为国际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证据。
特别是微波消融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GGN),中国掌握了“话语权”。
胸部、肺部结节在疫情后呈现突发态势,有的地市几乎1/3的成年人身上都有。结节涉及转移和局部硬化,要格外重视。
中国的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较多,疗效较好。
有优势的医院包括: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在肿瘤消融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位居国内前列,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在各类型肿瘤消融术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在腹腔镜肝切除为代表的肝胆肿瘤微创治疗及肿瘤消融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这里只是大面上做个介绍,具体系科和主治医师还要结合病例,再去了解。
祝愿大家都身体健康,家人们早日恢复,回归家庭,共享天伦之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感恩由您
感恩由您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5-3-1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前10年癌症的里程碑式发现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癌症治疗新世界的大门。
时间进入到21世纪的第2个10年,很多癌症技术都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2011年至2015年的癌症里程碑式的进展发现。
一、免疫细胞清除衰老细胞可降低癌症发病率!首个免疫联合疗法获批!
(1)2011年:低剂量螺旋CT筛查降低肺癌死亡率,免疫系统清除衰老细胞降低癌症风险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均常年盘踞前列的癌症。虽然人们知道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大规模筛查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是此前的多种筛查方式均没有显现出对应的效果。2011年,
研究人员通过低剂量螺旋CT对超过5万人群进行肺癌筛查,结果显示其可以在早期发现肺癌,从而有效地降低肺癌死亡率。
在治疗方式不断进展的同时,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对抗癌症最重要的策略。
该文章封面(图片来源:《NEJM》杂志官网)
衰老是人类所经历的不可避免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衰老细胞是癌症发展的推手之一。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最新的研究显示,
在衰老肝癌细胞中,免疫细胞依旧会持续监视衰老细胞的情况,就像免疫系统监视癌细胞一样。该研究证实免疫细胞的衰老监测是对抗肿瘤产生的一个重要路径。
该文章封面(图片来源:《Nature》杂志官网)
(2)2012年:癌症表观遗传学与进化之树
尽管肿瘤发生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我们常认为癌症是一种衰老性疾病,但是很显然,儿童癌症并非如此。2012年两项开创性的研究揭示了儿童胶质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高频体细胞改变。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某些儿科肿瘤的突变不会导致早期蛋白质终止和丢失,但是可能会驱动肿瘤发生的功能。这或许可以为儿童癌症找到新的治疗靶点。
就像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时会出现不同的进化情况,肿瘤也是如此。
2012年的研究证实实体肿瘤内的多个遗传相关的亚克隆和系统发育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这证实癌症发展并非是线性发展,而是像大树一样不断生出新的枝丫,这对于揭示癌症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3)2013年:不可能的药物和不可思议的肠道菌群
在2013年,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中最普遍突变之一的RAS靶点药物诞生,这个药物就是KRAS G12C突变抑制剂。
在小鼠肿瘤中,仅仅单药使用KRAS G12C突变抑制剂就使得肿瘤消退,这打破了之前的RAS 抑制剂“不可成药”的说法,
并为开发出非激酶癌症靶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证实开发靶向这些蛋白质的治疗性化合物不仅是可以想象的,并且有可能进一步落地变成癌症治疗的药物。
同样是2013年,一个人们常常忽略的人体共生物进入人们的视野——肠道菌群。定植于胃肠黏膜的共生细菌深刻地影响着宿主的生理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细胞增殖、炎症和免疫等。
两项开创性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宿主对癌症治疗的反应,人们了解免疫以及提供癌症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路径。
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研究起肠道菌群,并通过肠道菌群的移植(粪便移植)治疗了很多以往看似“无解”的疾病,这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于肠道菌群研究的热情。好的肠道菌群,带来好的治疗效果。
(4)2015年:首个癌症免疫联合疗法获批
2011年首个癌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以抑制剂Ipilimumab获得FDA批准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实际上,由于免疫治疗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组合来刺激人体的免疫,因此不同的免疫疗法之间可以相互组合,这也是后续免疫联合疗法探索的基础原理之一。
2015年,
美国FDA批准了首个免疫治疗组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抑制剂Ipilimumab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抑制剂Nivolumab治疗BRAF野生型的转移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迎来首个联合疗法。
该文章封面(图片来源:《Lancet Oncology》杂志官网)
实际上,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不论是靶向药还是免疫治疗都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免疫治疗不断凭借较长的生存期和良好的治疗效果进入到一线治疗中。在2011~2015年的进展中,人们对于癌症的理解进一步深入,癌症免疫治疗进入到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人们对癌症、衰老以及免疫也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而在2016年至2020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癌症认知的新进展。
二、广谱抗癌!免疫治疗斩获诺奖!人工智能进入肿瘤诊断学!
发展至今,很多癌症已经摆脱了“绝症”的称呼,不论是筛查技术、治疗技术,相比较于2000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2016年至2020年癌症的里程碑式发现。
(1)2016年:首款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膀胱癌治疗
在之前的盘点中,我们提到癌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抑制剂和PD-1抑制剂获批上市用于癌症治疗。而在2016年迎来了首款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
2016年5月18日,美国FDA批准了首款PD-L1抑制剂 Tecentriq(atezolizumab)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断获批,越来越多的数据也证实了其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奠定了其在临床中的治疗地位。
Tecentriq获批消息(图片来源:FDA官网)
(2)2017年:辉煌依旧,人工智能、CAR-T疗法,广谱抗癌成现实
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健康记录、基因组学以及数字生物医学图像的飞速发展,临床数据数字化的数量飞速激增,这促进了另一项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相比较于人类,人工智能在数字图像中检索信息的水平远远超出人类。
2017年,一项极具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证实了通过大量皮肤图像数据来训练和验证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从组织学模式中辨认肿瘤与正常组织,医疗人工智能的时代由此拉开大幕
。通过人工智能改善患者管理将是医疗类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目标,另外通过人工智能也可以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实时诊断。计算机视觉和数字病理学只是开始,人工智能系统正在癌症的多个领域进行探索。肿瘤学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为治疗癌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信在接下来的10年,将迎来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017年两款CAR-T细胞疗法的上市让人们意识到“CAR-T细胞疗法时代”已经到来,这也吹响了全球CAR-T细胞治疗研发的号角。
此后,在2019年,首款针对BCMA靶点CAR-T细胞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2021年,中国迎来了自己的2款CAR-T细胞疗法产品。CAR-T细胞疗法成为免疫治疗中最热的疗法之一。
我们经常根据癌症发生的部位,将癌症分为肺癌、胃癌、肝癌等,但是随着基因组和免疫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即使是不同部位的癌症,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特征,这为广谱抗癌药的诞生打下了一个基础。
在癌症发展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针对这一特征,美国FDA批准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性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错配修复缺陷实体瘤。
这是首次批准仅基于肿瘤基因组学而非肿瘤起源的治疗方式,开创了免疫广谱抗癌治疗的新时代。
Pembrolizumab 获批消息(图片来源:FDA官网)
(3)2018年:癌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斩获诺贝尔奖
在之前的盘点中,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分子摘得了诺奖。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2人,以表彰他们在癌症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癌症免疫治疗斩获诺贝尔奖(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4)2020年:全基因组泛癌图谱以及免疫治疗的创新之路
2008年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发布了首个针对胶质母瘤的中期报告。
随着时间来到2020年,TCGA报告了38种肿瘤类型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正常组织的综合分析。这一新报告的发布为人类了解癌症的发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该文章封面(图片来源:《Nature》杂志官网)
尽管癌症免疫治疗已经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人们依旧在不断探索免疫治疗的新技术。
2020年,一项针对11名复发性或难治性CD19阳性癌症患者的I/II期试验发现,大多数患者对靶向CD19的CAR自然杀伤 (NK) 细胞有反应。这让免疫治疗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自人类第一次发现癌症以来,就希望弄清楚癌症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带来死亡。在21世纪的前20年里,人们了解了很多,也找到了更多对抗癌症的治疗方式。继往开来,相信随着我们对癌症的认知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发现将帮助我们战胜癌症。
到这里,此次盘点暂时告一段落,如果您觉得有相关重大的发现未在盘点之列,可以留言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同花顺
同花顺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5-3-1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关注这个问题的人不多啊。。
现在前沿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放疗,细胞过继治疗,免疫checkpoint阻断治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治疗,溶瘤病毒疗法
其中很多治疗方法都是一起运用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在临床测试阶段,效果貌似除了免疫checkpoint阻断治疗外,其它疗法还是前期效果不好。。还有很多科研致力于改进这些治疗方法的。。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搜索下那些治疗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检验医师
检验医师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5-3-1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过一篇肺癌治疗进展的综述。仅就肺癌而言,手术治疗为主。其次多种疗法个体化应用,除放化疗外就是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可以关注pubmed或其他网站上clinical trials部分,看哪些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就应该是比较前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官方推荐
/3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参与交流!
网站定期开展行业相关话题互动交流活动!对认真参与讨论的桔友将有金桔奖励!欢迎参与。
查看 »
IVD业界薪资调查(月薪/税前)
长期活动,投票后可见结果!看看咱们这个行业个人的前景如何。请热爱行业的桔友们积极参与!
查看 »
小桔灯网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查看 »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业务合作
-
投稿通道
-
友链申请
-
手机版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08-2024
小桔灯网
(https://www.iivd.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宇翼科技
浙ICP备18026348号-2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599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