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4家IVD上市企业销售毛利率数据,图表如下: 头部企业 “技术护城河”撑起高毛利天花板 排名前10的企业中,百普赛斯(90.14%)、丹娜生物(85.99%)、艾德生物(84.00%)、英诺特(80.40%) 等以超80%的毛利率稳居第一梯队。这些企业的共性在于聚焦“高附加值+高壁垒”细分赛道: 百普赛斯深耕重组蛋白、抗体等上游核心原料,凭借技术专利与定制化服务垄断科研级市场,下游药企对其依赖度极高; 丹娜生物专攻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依托独家检测试剂盒与临床数据积累,在细分领域形成“人无我有”的差异化优势; 艾德生物聚焦肿瘤伴随诊断(CDx),通过伴随诊断产品与创新药的“绑定销售”模式,既受益于靶向药市场的爆发,又以技术精准度构筑竞争壁垒。 高毛利背后,是技术迭代能力+市场稀缺性的双重驱动——IVD上游原料、伴随诊断、高端免疫诊断等领域,因研发投入大、认证周期长,天然具备“赢家通吃”属性,头部企业得以通过专利壁垒、品牌溢价持续收割利润。 中段企业 “规模”与“利润”的平衡术 排名11 - 40的企业,毛利率集中在50% - 70%区间,如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等,却呈现“营收规模越大,毛利率梯度越平缓”的特征: 迈瑞医疗以167.43亿营收领跑,毛利率61.67%,净利率31.25%;新产业营收21.85亿,毛利率68.44%,净利率35.29%。安图生物营收20.6亿,毛利率64.43%,净利率28.06%。这类企业已跨过“技术验证期”,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如通过IVD全产品线布局、下沉县域医疗市场渠道摊薄固定成本,用“规模效应”对冲毛利下滑压力; 基蛋生物、诺唯赞等企业,则选择“单品突破+横向拓展”路径:基蛋生物以心肌标志物检测为拳头产品,诺唯赞靠分子酶原料切入IVD赛道,再向试剂、仪器端延伸,试图在“专精特新”与“平台化”间找平衡。 中段企业的挑战在于:既要抵御头部企业的“降维打击”,如迈瑞对中低端市场的渗透,又要应对尾部企业的“价格战”,如传统试剂领域的同质化竞争,“技术迭代速度+成本管控能力” 成为核心胜负手。 尾部企业 “红海竞争”下的生存突围 排名后20的企业,毛利率多低于50%,如凯普生物、迪瑞、润达医疗等。且超半数净利率为负,如凯普生物-43.53%、近岸蛋白-33.60%。其困境源于三大痛点: 赛道同质化:集中在传统生化诊断、普通免疫诊断等领域,产品技术门槛低,陷入“低价抢单→利润压缩→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的恶性循环; 政策冲击:医保控费、化学发光集采、肝功生化集采等对低端产品的价格挤压显著,缺乏技术溢价的企业首当其冲; 战略失焦:部分企业盲目扩张(如跨界布局非IVD领域)或押注失败技术路线(如早年过度投入新冠自检试剂却未形成长期壁垒),导至资源错配。 但尾部并非无机会:“差异化突围”+“全球化补位” 或成破局点,如借道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以“性价比+本地化服务”打开增量空间。 64家企业的毛利率排名,本质是IVD行业“技术驱动分层” 的缩影。未来,上游核心原料、伴随诊断、分子POCT、AI+诊断等技术密集型赛道,将持续向头部集中,企业需以“研发+专利”构建护城河; 中游平台型企业需通过“全产品线+全球化渠道” 做大规模,同时以“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管理”降本增效; 尾部企业唯有“断臂求生” ,要么技术升级,要么市场破圈,否则将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 IVD行业的“毛利战争”,本质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从跟随到引领” 的缩影。唯有以技术创新为矛、以全球化布局为盾,方能在千亿级市场中占据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