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总是需付出较大的代价,承受着不一样的艰辛。从0到1的坚持,就是这种破局精神的体现。根据半年报显示,康为世纪营业收入+8712万元,同比增长29.7%;归母净利润-5591万元,利润不同幅的原因,看高占比的研发投入4081万元,即可见一斑。 策略上,康为这种可看作是以攻为守,加大投入以支持创新,例如拿下两张三类证(幽门螺杆菌耐药、肠癌甲基化);还有一些开拓费用,例如在渠道端把销售大区从7个扩到13个、覆盖五大洲。这与其目标“2026年盈亏平衡、2027年营收冲击5亿元”有一定的呼应,似乎正在努力解答市场拓展与成本控制之间的难题。 在全球分子检测市场竞争加剧、国内集采政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康为世纪作为国内少数实现分子检测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其"核心原料酶+试剂盒+检测服务"的一体化战略正在接受市场的考验。依托自主研发的7大技术平台和32项核心技术,在消化道疾病检测等细分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亟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以证明这些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价值。 聚焦才能穿透 毋庸置疑,康为世纪在技术创新和攻坚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分子检测领域形成了从原料、试剂到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在许多环节上均是从0到1的突破过程。其在原料酶、核酸保存、核酸提取纯化、荧光定量PCR、基因测序、核酸质谱和基因合成等7大技术平台的牵引下,拥有国内外专利95项、软件著作权129项,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4项团体标准。这种深厚的技术积累使其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分子检测核心环节完全自主可控的企业之一,难能可贵。 相信这种专注度会带来穿透的那一天,以核心原料为例,186种分子检测原料酶,打破了外资企业在高端酶原料领域的长期垄断;核酸保存试剂涵盖血液、唾液、粪便、尿液等全类型生物样本,其中游离DNA保存管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保存血液中游离核酸的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在核酸提取环节,公司推出的病毒提取试剂盒仅需2.5分钟即可完成提取过程,效率领先国内外同类产品。做到了全而有聚焦,全而有特点。 在中游领域,其开发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和"粪便幽门螺杆菌耐药检测试剂盒"均为国内首张三类注册证,填补了市场空白。充分体现了其在这个板块的造诣和累积,这些创新产品采用粪便样本无创检测技术,避免了传统胃镜检查的不适感,且不受抗生素等药物影响,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为幽门螺杆菌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其积极布局第四代纳米孔测序技术,相比传统测序方法具有超长读长、设备便携、实时测序等优势。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泰州建立了纳米孔测序平台,推出全质粒测序、细菌完成图、菌种鉴定等服务,在遗传病、辅助生殖、肿瘤检测等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其开展第三方检测服务留下一些想象空间。 重研发轻营销的时代已过去 过去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间空间维度的大为改变,使得品牌效应也同质化,因此营销能力、渠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依靠一个品牌效应。一心闷头干研发,不紧贴市场变化,反应慢于市场需求就容易白做功。 这一点,康为世纪有在做调整,积极构建全球网络。目前已建立11个国内销售大区和2个国外销售大区,在12个城市设有营销办事处,产品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区域。重点布局京津冀、江浙沪、大湾区、两湖以及四川等重点区域市场,同时通过营销网络实现了对福建、重庆、河南、山东、陕西、东北三省等地的全方位覆盖。 2023年底与京东健康共建的"精准除幽中心",打通了"检+医+药+管"的全流程服务,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还建设了自有网上商城,提高产品可及性,增强客户互动。此外,也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学术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2025年上半年多次在全国性医学会议上展示其幽门螺杆菌检测系列产品,获得临床专家的认可,上述的注册证获取也可证明。 目前,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技术尚未成为市场主流检测方法,市场教育和医生认可需要时间;无论是学术类推广,亦或是各类展会推广,营销和渠道的建设,让更多的潜在客户知道康为的解决方案是同等重要的。 结语:行稳致远 康为世纪作为国内分子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分子检测全产业链的布局、核心原料酶的自主可控、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是行业自主发展的体现。 然"投入大于产出"的现状,技术优势究竟是否能成功转为市场价值值得观察。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商业化能力的提升和成本效率的优化,显得急迫。 现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等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效果、海外市场的拓展进度,研发的效率管理和产出转化直接关系着接下来几年的成绩。期待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康为世纪可以在行业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资料: 1.半年报,官网相关资讯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