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专栏文章 锁炎专栏 查看内容

先导篇| 破茧·突围:分子POCT的降本革命与价值重生

2025-7-7 16:31|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89| 评论: 0|来源: IVD从业者网

摘要: 让原来从事分子POCT相关领域的企业开始迷茫了。

今年以来,分子POCT市场发生了几件非常影响未来行业发展格局的大事:
  • 6月24日,国家临检中心牵头的《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临床实验室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正式发布!
  • 5-6月,优思达生物、鲲鹏基因的卡盒式分子POCT产品: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 1月,迈瑞核酸检测一体机MN2880系统获批上市。
再加上呼吸道核酸快检赛道价格战非常激烈,以呼吸道直扩为代表的快检产品的价格已经从原来的>50元的出厂价,一路打到了20-30元,竞争白热化,再加上各地医保检查套收、入院扣率一降再降、检验立项指南即将发布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原来从事分子POCT相关领域的企业开始迷茫了。
1.分子POCT的产品模式在高试剂成本的前提下,到底在中国市场能不能行得通?
2.适合中国医疗收费体系的POCT核酸检测理想产品只剩纯“试剂科技”或者“小型工作站”模式?
3.迈瑞医疗进入分子市场,会不会用原来玩血球和生化的套路,来洗劫呼吸道门急诊市场,以及用MN2880系列压制未来分子POCT市场的发展?
繁荣下的暗流—分子POCT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研究这三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分子POCT的发展史:
2000年,Cepheid推出smartcycler系统,将核酸检测的扩增和检测阶段集成到一台仪器中。当时用的就是裙边管,也就是蝴蝶杯,从技术方案上看,这时的技术底座也是直扩技术,直接把核酸提取步骤省略。
当时Cepheid想解决的问题是传统PCR操作复杂和核酸污染易导至假阳性的问题
2005年,Cepheid发布GeneXpert系统,集成样品制备、扩增和检测功能,提供多种模块化配置。
此时Cepheid解决的问题是PCR全流程的标准化,试剂运输储存的便利化,售后服务的简约化等等。GeneXpert系统将PCR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几乎做到了极致,除了生产成本高、良品低以外,几乎没有缺点,这也是这个平台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
2011年FilmArray系统和呼吸道感染检测试剂获得FDA认证,又一个经典之作问世,如果说GeneXpert系统将分子检测从PCR带到了分子POCT,那FilmArray系统的出现,就将极大的拓展了分子POCT的应用,从单病种检测拓维到症候群检测。
国内的分子POCT发展之后相对比较坎坷~
如果要追溯中国PCR创新的发展,在试剂领域有一家企业贡献卓越,那就是圣湘生物,2010年在国内推出“乙肝一步法”检测产品,开始在当时分子诊断的核心市场-肝炎检测领域打响技术变革的第一枪。
在设备领域也有一家企业不容忽视,那就是北京金诺美,金诺美的GNM-C7-8仪器在2015年获批上市,是国内最早做裙边管直扩的平台,也在此后很多年影响着中国核酸快检平台的发展。
2019年,优思达的恒温扩增仪和结核检测产品拿到NMPA的批文,正式上市,这款产品基于恒温扩增技术,应用试剂玻璃化技术,做了核酸的提取扩增检测一体化,这是国内首款实现一体化,卡盒式检测的分子产品。
2020年-2022年,这三年是国内核酸直扩技术发展最快的几年,因为新冠的催熟,政策的加持,核酸快检操作简单、机器便携、报告快速的优势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是这三年,为中国分子POCT产业的发展筑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2022年,卡尤迪生物的Flash10平台获批,以及搭载该平台的甲乙新产品拿到注册证,中国的分子POCT变温扩增技术才真正的开始应用于临床。
2023年,知微生物的出现,让分子POCT赛道热闹非凡,从甲乙新联检到呼吸道四联、五联;再到细菌(结核)和HBV的定量检测产品,知微生物在分子POCT领域储备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仅2024年,知微便拿到了四款检测产品的注册证。
2024年是中国荧光定量PCR类分子POCT产品在拿证的大年,也是这一年,分子POCT在菜单的丰富性上与传统PCR有了同台对垒的基础。
2025年,优思达拿到了国产第一个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检测产品,还不足一个月,鲲鹏基因也拿到了结核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产品的注册证。这是分子POCT开始从呼吸道病毒领域向技术深水区迈进的一个重要节点,从做病毒到做细菌耐药,尤其是做结核。
对比国内外分子POCT企业的发展,资源差异很大
不管是GeneXpert还是FilmArray,在发展的早期,受到了美国政府资金和采购预算的大力支持,这才使得企业能够在较早期的时候,存活下来。反观中国的分子POCT企业,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市场上自己找饭吃,只能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呼吸道是被下注的第一个细分领域,因为Cepheid不仅是分子POCT的龙头,同时呼吸道也是其最营收最高的一条产品线。所以第一阶段的国内分子POCT玩家基本都是先切入呼吸道赛道。
但现实啪啪打脸,在呼吸道这个赛道上,分子POCT的成本压力在面对核酸快检直扩类产品时,被打的措手不及。
通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
分子POCT试剂的成本主要集中在试剂卡盒上,这是与传统液体试剂成本之间最大的差异。这个卡盒有没有必要要呢?答案是 肯定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基于卡盒式的分子POCT产品才是终极解决方案,才是防污染的天花板,再加上模块化的产品设计,能够让核酸检测以最简单的操作,最低的运输存储成本,最低的售后维护成本,实现随时随地的检测。
但这种成本差异在医保控费、集采趋势、以及医疗机构追求运营效率的背景下被放大,成为阻碍分子POCT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分子POCT的成本劣势是否被产品和功能优势完全抵消?其未来路在何方?
以及文章开头提到的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连载,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分子POCT系列的文章:
《破茧·突围:分子POCT的降本革命与价值重生》
先导篇:国内外分子POCT发展简史
第1章:【发展困局篇】成本高墙耸立,POCT优势被“稀释”?
第2章:【破局·技术篇】“卡盒”进化论:微流控、冻干与多联检如何撕开成本缺口?
第3章:【破局·价值篇】超越单价之争:POCT的“即时决策”价值如何赢得临床与市场?
第4章:【未来篇】融合共生:POCT与工作站共绘分子诊断新图景
........
以上仅代表作者锁炎的个人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