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行业整合 查看内容

【器械蓝皮书】我国分子诊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10-8 14:47|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6889| 评论: 0|来源: 行业发展蓝皮书

摘要: 【编者按】本文摘选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B13,作者曹振国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硕士研究生;叶成果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监硕士研究生;杜鑫立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 ...

【编者按】本文摘选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B13,作者曹振国 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硕士研究生;叶成果 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监 硕士研究生;杜鑫立 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经理 硕士研究生

【摘要】分子诊断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机体及外来病原体的核酸物质或其相应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是目前提供诊断依据或参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外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子诊断行业虽对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但仍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体外诊断子行业。。分子诊断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分子杂交技术到PCR技术,再到生物芯片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我国,分子诊断技术虽起步较晚,但无论是分子诊断市场还是分子诊断技术都发展迅速。诸如血源核酸筛查,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分子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新兴分子检测领域发展迅猛;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应用,并由此带来肿瘤精准诊断、生育健康筛查等检测市场的快速增长。分子诊断作为目前无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为人类健康带来持续的保障,也将助推着我国分子诊断产业持续蓬勃的发展。

【关键词】分子诊断 PCR技术  核酸检测  目标基因测序


(以下为正文)


    分子诊断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机体及外来病原体的核酸物质或其相应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应用于传染病、遗传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或辅助治疗。在这些应用领域,分子诊断技术弥补了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证据。本文就分子诊断发展历程及其在传染性疾病、肿瘤及无创产前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一  分子诊断行业的发展历程


分子诊断行业从发展历程上,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DNA分子杂交技术在遗传病基因诊断上的应用


1953年,由科学家Watson和Crick所构建的,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启了分子生物学形成和发展的篇章。此后,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1978年,液相DNA分子杂交技术在镰形细胞贫血症诊断上的成功应用,极大推动了疾病诊断领域的发展,也为分子诊断拉开了蓬勃发展的序幕。


在分子诊断的初期阶段,基因诊断被应用于对遗传病的判定,即通过对胚胎期婴儿的产前诊断,来更早期地预知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和后续的发展、预后。


(二)第二阶段:PCR技术在疾病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


1985年,由化学家Kary Mullis发明的PCR技术的出现,给分子诊断领域带来了新的概念,推动传统基因诊断向更为全面的分子诊断发展,同时也标示着分子诊断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后,基于PCR技术平台,越来越多的PCR应用技术被专家学者们开发出来,如巢式PCR (nestedPCR)、反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digital PCR)等多种技术。其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PCR技术。其在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DNA鉴定相关领域中应用广泛,尤其在疾病检测与诊断方面。另外,在临床应用和商品检疫环节,以及新药开发和法医鉴定方面也被普遍应用。


(三)第三阶段:生物芯片技术引领密集型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从1992年世界上第一张基因芯片在美国Affymetrix公司问世到现在,芯片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芯片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基于微阵列(microarray)的杂交芯片与基于微流控(microfluidic)的反应芯片。[2]


传统的核酸印迹杂交技术在自动化程度和检测通量上都相对落后,同时也更为复杂、检测的目标分子数量也相对更少。生物芯片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不足,其能够通过特定的分析方法和探针阵列,实现众多不同方面的应用,从针对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分析检测,到基因表达谱的测定,再到基因组文库作图和杂交测序等等。这些都有力地助推了基因功能研究、现代医学科学和医学诊断学的快速发展;相关应用也已在基因诊断和药物筛选、个性化给药等方面实现了极高的价值体现。


(四) 第四阶段:高通量测序技术成为临床分子诊断的重要工具


1977年,第一代DNA测序技术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由SangerF等[3]发明)和化学降解法(由Maxam AM、Gilbert W等[4]发明)相继确立的背景下诞生。并在之后的20余年里,助力科学家们完成了大量的测序工作,实现从噬菌体到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但第一代DNA测序技术在成本、速度以及实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些都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


自2000年初开始,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高通量测序(NGS),相比第一代测序技术,具有所需样本量小、总体成本低的特点,能够通过一次实验对多个基因完成检测。NGS技术可应用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鉴定、药物的靶向治疗以及产前筛查等领域[5][6]


二  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分子诊断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80年代主要是以点杂交、Southern 印迹杂交等为代表的技术。PCR技术在90 年代开始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随之也带动分子诊断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并开始进入临床实验室。目前我国分子诊断行业正处于分子诊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生物芯片技术协同PCR技术共同发展,助推着分子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分子诊断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高于全球。近几年分子诊断市场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总值从2013年的25.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1.63%,增长态势迅猛。虽然仅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6.86%,但增速约为全球增速的2.6倍[7]


目前,我国在PCR 技术方面发展成熟,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止2020年年底,共有1320项分子诊断产品被NMPA批准,其中70%是基于PCR技术的分子诊断产品[8]。因此,目前PCR技术仍是国内最主流的分子检测平台。


分子诊断应用广泛,应用领域主要包括:(1)感染性疾病及耐药的快速、灵敏诊断;(2)生殖健康的遗传病检测;(3)肿瘤的早期诊断、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4)药物基因组学③。


(一) 国内感染性疾病检测市场


    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在国内分子诊断领域发展最早,也是市场占比最大的领域。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领域占据国内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的主要份额。近五年,国内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的是血液核酸筛查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两大领域。


血源病原体核酸筛查(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 RNA)是随政府政策推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分子诊断领域。分子诊断的优势和作用也在该领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相比于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CV以及抗HIV(1+2型)+P24抗原,核酸筛查HBV DNA、HCV RNA和HIV RNA可以进一步缩短病原体感染机体后的检测“窗口期”,规避病原体突变等因素造成的ELISA漏检,并增加对隐匿性感染者的筛查覆盖。增加血源病原体核酸筛查极大提高了临床用血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我国自2010年开始在15家血液中心进行了临床用血的病原体核酸筛查试点工作。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推进血站核酸检测的实施方案,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到2015年年底,国内临床用血基本实现了病原体核酸筛查的全覆盖。基于此工作的实施,临床用血的血源核酸筛查市场也在2013年开始得到快速扩张[10]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印发了有关推进单采血浆站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至2019年年底实现单采血浆站核酸检测全覆盖,血源病原体核酸筛查市场的进一步快速扩展。


    可预见的是,随着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的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563万人次 [11],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预估献血人次将首次出现下滑;与发达国家相比及临床用血需求来看,献血人次后续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和单采血浆站采浆规模(2019年近8820吨,较2015年增加47% [12],2020年采浆规模同样受新冠疫情影响,预估规模与2019年持平或略微下滑,从我国人均年采浆次数和未来可增设浆站的空间来看,采浆规模的增幅空间仍广阔)的逐年扩大,血源核酸筛查市场也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相对应,我国血源核酸筛查试剂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13年华益美生物率先推出国内第一家能够覆盖HIV-2型的高灵敏度血液核酸筛查HBV DNA、HCV RNA、HIV RNA检测系统以来,截止目前,国内已有7个厂家推出相关产品,与进口厂家罗氏(Roche)、盖立复(Grifols)共同参与我国血源核酸筛查市场。在临床用血病原体核酸筛查市场,2015年各地完成集中招标采购后,市场整体相对稳定,2017年国内厂家的检测量占比约45%[13],2019年国产检测系统装机量占比约59%[14],单采血浆病原体核酸筛查市场,国内厂家检测系统的装机量及检测量较临床用血筛查市场占比更多。但同时可以看到的是,相对罗氏(Roche)、盖立复(Grifols)检测系统,国内厂家的检测系统在包括设备在内的系统整体自动化程度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更多的改进和换代。


另外,除目前进行的HBV、HCV和HIV筛查以外,存在诸如戊型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登革热病毒等可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未来可能随着政策的推进,血源核酸筛查市场有着更大的空间和市场。


2019年年底至今,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并席卷全球,给全世界范围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及我国分子诊断企业的快速响应,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应用及生产规模均领先于全球。为有效防控疫情,我国采用局部疫情时的“应检尽检”和特殊情形下的常态化检测,使得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需求急剧膨胀,2020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核酸检测量就达到了9041万人份[15]


2020,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推进二级以上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建设,促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截止2021年1月,全国可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8437个,数量较2020年3月底增加4倍[16]


整体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推动了我国分子诊断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疫情防控经验的积累,也加强了公众对分子诊断认知的普及和资本市场对分子诊断行业的关注,对分子诊断行业的发展带来众多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能看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数量及产能的不断扩大,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在迅速加剧。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国内迅猛增加的核酸检测能力检测类别的转化,加强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推动包括技术、试剂和设备在内的高质量、高水平提升,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三) 国内其他分子诊断行业发展


生育健康检测、肿瘤全周期检测、妇幼健康检测也是分子诊断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无创产前诊断(NIPT)是NGS技术的发展应用的典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0亿元。依托PCR和NGS技术的伴随诊断在新靶点和新靶向药物发现、伴随诊断产品纳入医保等驱动力下,也有很大的市场提升空间。作为“蓝海”的肿瘤早筛市场空间大,国内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早筛的临床验证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


妇幼健康分子检测主要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STD核酸检测,耳聋基因和地贫基因检测市场。其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约占全部妇幼健康分子诊断市场的一半以上。并且市场需求仍呈快速增长趋势。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仅次于乳腺癌[17]。HPV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宫颈癌HPV病毒核酸筛查能够促进宫颈癌的早查早治。中国宫颈癌筛查的高端市场主要被Qiagen和Roche等跨国公司产品所垄断,国产HPV分子诊断试剂目前多采用分子杂交的技术,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结果假阳性高的缺点。荧光定量PCR技术是HPV诊断的高端技术,国产品牌华益美生物已较早推出了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型检测产品,并应用于HPV核酸筛查市场。近几年,随着国家出台两癌筛查政策,进口四价、九价和国产二价HPV疫苗的陆续上市,以及女性对宫颈癌预防意识的增强,HPV检测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HPV检测市场有望进一步迎来蓬勃发展。

 

三  我国分子诊断行业技术前沿

 

(一) 高通量测序:引领分子诊断走向高端


自从2001年第一个人类基因组测序开展以来,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呈现出爆发的态势,而近几十年随着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使DNA测序技术变得快捷,成本也大幅降低,这使得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在医疗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传统诊断技术表现不尽人意的罕见病治疗中,加上医疗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全新的医疗概念—精准医疗。


传统的诊疗方式都为“一刀切”式的,对于多数患者的诊疗结果能够让人满意,但对一部分特殊患者可能是无效的。区别于传统的诊断方式,精准医疗要求在面对患者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基因表达的个体差异。在个性化医疗的基础上从基因组等组学技术对不同状态或过程的同一种疾病的精准分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或预防策略,以区别治疗。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相似症状的特定治疗方案对基因层面相异病变的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或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二) NGS于肿瘤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现行的肿瘤筛查诊断技术存在着难以把握住癌症诊治过程中黄金阶段(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的问题,一般在三期、甚至更晚期的癌症阶段方才做出诊断和相应的治疗,而造成诊断和治疗的不彻底,同时难以完成原位癌位置的追溯。并且,在治疗阶段也无法通过靶向药物的运用实现精准用药,更无法在药物治疗产生耐药性以后,完成药物的及时更换,来实现更有效的治疗和患者寿命的延长[18]


自精准医疗概念的出现,而后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精准医疗已经展现了它在肿瘤治疗上的巨大优势,针对患者的分子水平上的肿瘤特性,使医疗人员能够选择特定的靶向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生存几率并减小不良反应的发生[19]


(三) NGS于无创产前检测(NIPT)领域中的应用


无创性检测和有创性检测是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两大类方法。其中有创性检测仍是目前该诊断领域的金标准但伴有流产风险,同时也会伴有羊水渗漏、宫内感染等风险。因此,目前仅对于高风险、高龄妊娠或有遗传病家庭史等情况考虑采用有创产前筛查诊断。而主要基于对孕妇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超声检测等检测方法的传统无创性产前诊断,虽可以规避对孕妇、胎儿造成危害的风险,但无法解决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限的问题。


二代测序技术(NGS)用于产前筛查与诊断,具有无创伤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随着NGS二代测序技术甚至纳米孔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测序技术的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将在产前筛查与诊断上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振国 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硕士研究生;叶成果 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监 硕士研究生;杜鑫立 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经理 硕士研究生
[2]吴之源,张晨,关明.分子诊断常用技术50年的沿革与进步[J].检验医学,2014,29(03):202-208。
[3] Sanger F,Nicklen S,Coulson A R. DNA sequencing withchain-terminating inhibitors. 1977.[J]. Biotechnology (Reading, Mass.),1992,24.
[4] Maxam AM, Gilbert W. A new method for sequencing DNA[J]. ProcNatl Acad Sci USA, 1977, 74(2): 560-564.
[5]PENG L,BIAN X W,LI D K,et al. Large-scale RNA-Seq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4 043 cancersand 548 normal tissue controls across 12 TCGA cancer types[J]. Sci Rep,2015,5:13413.
[6]RENKEMA K Y,STOKMAN M F,GILES R H,et al.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for research and diagnostics inkidney disease[J]. Nat Rev Nephrol,2014,10(8):433-444.
[7]数据来源火石创造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8]数据来源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谢兰,刘冉,冯娟,邢婉丽,程京.中国分子诊断产业战略研究.中国工程科学, 2017,19(2):29-36。
[9]2010年-2015年数据来源于Chao Liu.et al.Prevalence of HBV DNA among 20 million seronegative blood donations in Chinafrom 2010 to 2015. [J]. SCIENCE REPORTS.2016.6:36464。2016年-2017年数据来源于“持续推进核酸检测技术交流会”,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8年3月,江西上饶。2018年与2019年数据依照全年无偿献血人次中99.6%的核酸筛查率预估(约0.4%的ELISA筛查阳性样本不再进行核酸筛查)。
[10] ChaoLiu.et al. Prevalence of HBV DNA among 20 million seronegative blood donation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5. [J]. SCIENCE REPORTS.2016.6:36464
[11]http://www.nhc.gov.cn/wjw/jiany/202102/805391cbf89b47b8947cedbd5d99bc43.shtml
[12]http://www.nhc.gov.cn/wjw/tia/202101/4c2efb5e86144b138e5bf854406335c0.shtml
[13]“持续推进核酸检测技术交流会”,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8年3月,江西上饶。
[14]“全国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总结大会”,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9年5月,安徽合肥。
[15]http://www.gov.cn/xinwen/2020-06/24/content_5521562.htm
[16]http://www.gov.cn/xinwen/2021-01/14/content_5579778.htm
[17] Van Trappen PO.Gyselman VG,Lowe DG,et al.Molecularqua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lymph-node micrometastases in cervical cancer[J].Lancet,2001,357(9249):15-20.
[18]孙策.基于高通量基因数据的可视化在线诊断工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9] Precision Medicine in Cancer Treatment[J/OL]. National CancerInstitute,2017[2018-05-16].

(完)

 

医疗器械蓝皮书责任声明

 

(一)本文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本文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

(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专家同意不得以专家名义发布此内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